用微笑迎接每个孩子!她献身特殊教育14年,诠释“坚守便是幸福”
2019-09-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每天早上7点一刻,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个孩子的到来。她,就是上海市闵行区启智学校的校长石筱菁,孩子们口中的“校长妈妈”。

14年前,石筱菁来到启智学校担任校长,已在普通学校工作了13年的她走上了特殊教育岗位。凭借着爱心和不断地教学探索,她帮助一批又一批心智和身体发育迟缓的特殊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躬耕特殊教育14个春秋,石筱菁用一片丹心诠释着“热爱了便是一生,坚守着便是幸福”。

 针对不同的特殊孩子,因材施教 

爱,从每天第一眼开始传递。

每天清晨,石筱菁都会去接她的孩子们,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这样,每一个从我眼前走过的孩子,我都可以观察到他进入校园以后的整个状态。而有些新生进来的时候,他连眼神都不会跟你交流。”石筱菁告诉记者,别看她现在从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了解他们的状态,其实刚到学校时,对于特教领域,石筱菁就是一个门外汉。那会儿她几乎天天扎在课堂里,一边观察和熟悉孩子,一边向其他老师学习。

14年前,石筱菁来到启智学校担任新校长。那年她才32岁,是当时闵行教育系统为数不多的年轻校长之一。“我原来是普通学校的英文教师,从普通教育跨越到特殊教育的岗位上,我没有任何经验,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刚来时,石筱菁也担心自己是不是能胜任这份工作。

启智学校的学生们,智商基本都在50以下,同时伴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数十种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对于普通孩子而言,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行动的学习都比较容易,但特殊孩子往往要花费数百倍的尝试和努力才能完成。

“仅仅用爱与关怀,只能陪伴这些孩子一时,却帮不了他们一生。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爱这些孩子。”石筱菁说,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因材施教。于是,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比如脑瘫孩子,因为脑损伤造成了运动机能的伤害,他们更需要肢体的康复,即物理治疗。学校就为孩子们提供医教结合服务,和儿科医院、江川地段医院共同为孩子设置康复课程,多管齐下,来提高脑瘫孩子的治疗效果;自闭症的孩子言语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弱、行为非常刻板,老师们就给予他们一套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模式;唐氏综合症的孩子虽然学习能力比较差,脾气倔强,但爱表现,模仿能力较强,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学校里的各类活动,进行艺术、运动方面的康复训练……

在学校里,石筱菁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到孩子们的身边。时间长了,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校长妈妈”。

 研创“三类辅助教学活动”康复训练法 

“特殊孩子,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石筱菁说,语言发展迟缓是中重度弱智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口腔肌肉问题、脑部发育不全、器质性损伤等原因,这些孩子难以发展正常的语言能力。教育者就要对症下药,先解决语言的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石筱菁的带领下,课题组整整花了3年时间探索中重弱智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的内容,探索有效的、能满足广大中重度弱智学生需求的教育训练方法和途径等。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课题组把汉语拼音教学系统引入言语康复训练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创建的两类辅助教学活动“唇舌操”以及“汉语拼音手势符号方案”;创编了第三类辅助教学活动“言语训练歌曲”。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这些孩子接受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接受这套训练法?学校的老师们在参与“三类辅助教学活动”校本培训的同时,还会在实践中摸索。上语文课之前,老师带着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来完整地做唇舌操;午间和课间还会做做手势符号,唱唱言语训练歌曲,整体创设一个大语言的训练环境;同时注重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言语训练,以此有效地提高孩子语言发音能力的效果。

三年研究,的确帮助了很多孩子。“三类辅助教学活动”沿用至今,其教程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之后,全国各地很多特教学校都以此作为可供借鉴的教材内容。

 让自闭症的孩子走进社会 

石筱菁用爱与智慧点亮了特殊孩子的生命,让越来越多的智障学生学会了自食其力,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也给这些特殊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两年前的9月,一位经过启智学校12年教育康复的自闭症学生许斌留校工作了。许斌妈妈拉着石筱菁的手,流着泪说:“真没想到斌斌居然能走上工作岗位,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感谢学校和老师们!”

2005年,石筱菁进入启智学校当校长,同时,许斌也进入这所学校学习。从幼儿园开始,许斌在这里完成了学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再加两年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完成之后,许斌在启智学校开始担任制度外用工,一个中度自闭症的孩子能够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这是破天荒的事。

许斌刚到启智学校时,自闭的程度很重,但他的情绪比较稳定。在许斌身上,班主任王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许斌的情绪一有波动,王老师就会关注到他的变化,然后马上想办法来安抚他,让他到黑板上画画。还为许斌设定了很多小岗位,收废纸、送报纸、打印以及主持学校里的大型活动等。

慢慢地,许斌越来越自信了。现在的许斌,每天除了带领孩子们做操之外,还负责帮助老师打印资料、分发报刊杂志以及管理校园的图书馆等。

石筱菁说,爱这些孩子,就要鼓励他们走出去、融入社会,支撑起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学校多次举办智障学生画展,出版画册,学生作品获“全国首届精神卫生日”作品展一等奖,在首都历史博物馆展出、被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收藏;学生的舞蹈节目京舞《中华京剧娃》,在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全国少年儿童舞蹈总决赛中荣获团体银奖、团体特别奖和组织奖,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演出;学生在全国级特奥运动会上屡获大奖,“雪鞋走”项目连续四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冬季特奥运动会,取得了18枚金银牌的好成绩……

 特教队伍,没有大爱是不可想象的 

石筱菁刚到启智学校时,学校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那时,学校只有5位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毕业的毕业生,其他的老师都是普通教育转岗过来的,很多人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

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有爱心恒心的专业队伍,石筱菁每年都会组织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也很多,鼓励教师到全国参加培训,也会邀请专家到启智学校。

特教队伍,如果没有大爱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每天面对的是负能量的群体。每天教室里充斥着喊叫声、哭闹声,部分孩子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有些孩子会有暴力倾向。特教老师,很多时候也是护士、阿姨、保姆,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根本没有办法坚持。石筱菁一直和老师们说:“只有真正爱这些孩子、爱上这份职业,才能十年如一日的无怨无悔。”

不过,石筱菁深知工作在一线的特教老师的甘苦,作为校长,她是全校老师的坚强后盾,排忧解难、纾解压力、生活帮助……在老师们的眼中,她俨然是个大姐姐,抚慰着老师们的心灵。

14年来,石筱菁承担了2项国家级课题研究,5项市级课题研究,9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出版的书籍《中重度弱智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言语沟通训练——辅助教学系列》属国内开创性实践研究。在她的带领下,仅有50余名的教师团队撰写的350多篇论文及案例在国家级、市区级教科研成果评选中屡屡获奖,各级各类荣誉奖项达230余个,其中包含了全国特教园丁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等重量级奖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