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金领”扎根乡镇学校,80后年轻教师事迹被搬上舞台
2019-09-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她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优秀大学生,她本可以进入外企成为一名令人羡艳的“金领”,但她最终却选择扎根乡镇学校、投身于“三支一扶”的事业中……她就是“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奉贤区青溪中学青年教师包蓓姹!

今天上午,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以包蓓姹为原型的公益原创话剧《一诺千金》首演,展现了一位“80后”青年女教师从刚踏入社会,到迅速成长为教职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培育一批批优秀学生的感人故事。

 瞒着父母去支教 

“80后”教师躬身沃土奉献青春

包蓓姹是奉贤青溪中学的一名教师,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她,瞒着父母加入了上海第一批“三支一扶”的队伍,到距离市中心2小时车程的奉贤区支教。

任教的第一年,包蓓姹来到了奉贤钱桥学校。这是一所比较偏远的乡镇学校,学校经费紧张、教师人手也不够。“缺哪科我就上哪科”!包蓓姹一人挑起了初一年级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以及班主任工作的重担,下半年,她又兼任了八年级的历史与生物两门学科常常忙到连喝口茶、聊会儿天的时间都没有。

支教的第二年,包蓓姹在一个班级担任班主任,并负责英语、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班级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成绩也一直在年级里垫底。

包蓓姹最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支教两年,学生们也知道这是她支教的最后一年,于是他们好几次问她:“老师下个学期你是不是就不教我们了?”包蓓姹随口说了一句:“如果这次期中考试你们英语成绩能取得进步,那我就留下来继续教你们。”

令包蓓姹意想不到的是,那次期中考试,班级的英语平均分真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综合成绩还达到了年级的中段。当她向孩子们公布这个喜讯的时候,孩子们冒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老师,我们的成绩进步了,你是不是下学期就不走了,你答应过我们的。”

包蓓姹坦言,其实当时她已经忘记了和孩子们的承诺,但孩子们感动了她,也鼓舞了她。孩子们忐忑又期待的眼神,让她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责任。最终,包蓓姹选择了留在奉贤。面对身边家人朋友的反对和不解,她表示,自己已经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也爱上了奉贤这块土地。

2013年,根据区教育局安排,包蓓姹离开了已经适应的钱桥学校,加入到新开办的青溪中学,成为了“拓荒者”中的一员。

从教13年来,包蓓姹从一名非教育科班出身的青涩老师,迅速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同事夸奖、学校赋予重任的全能教师,她既是奉贤教育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积极耕耘者、推动者。

 一诺千金只为孩子 

奉贤以话剧形式讲好教育故事

今天首演的公益原创话剧《一诺千金》以包蓓姹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刚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包晓雯来到离市中心50多公里远的一所郊区乡村学校支教的故事。

剧中的包晓雯来到偏远的郊区支教,面对的是世俗的压力,有来自男朋友的也有来自家人的;面对的是浮躁的、功利的价值观,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闺蜜的。但是两年的支教生活让她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爱上了郊区淳朴的孩子,也爱上了这片土地。

剧名《一诺千金》也是取自包蓓姹的真实故事:两年支教期满之际,学生们都不舍得包老师走,她就跟学生们说,只要他们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拿到年级第一她就不走了。学生们很努力,果然考出了好成绩,包老师为之感动并履行了诺言,留了下来。

该剧导演介绍说,表面上看包老师的留下是履行了她对学生的承诺,但其背后却有着更加深刻和厚重的内涵。“这部剧除了表现支教老师包晓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之外,其深层次的内涵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不仅对于主人公包晓雯,对于剧中的其他人物,甚至对于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提出这个问题,引发大众的思考。这也是这部戏的现实意义所在。”

据介绍,此次以话剧的形式讲好奉贤教育故事,打造奉贤美育品牌,是一次全新尝试和突破。首演后,9月9日晚、9月10日晚《一诺千金》还将在奉贤中学报告厅进行公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