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长大后就成了我!川沙中学的“四代传人”诠释别样的“师道传承”
师徒四代共聚,左起为龚瑞华、吴骏德、陈忠新、石小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一端系着上海师范大学,一端系着川沙中学,串起了我的老师、我老师的老师、我和我的学生。我的老师们,我想对您说: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愿您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福我的同行和我的学生们教师节快乐,每天好心情。”教师节之际,龚瑞华老师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样一段心情。
她是这“一根纽带,四代传人”中的一员。这“四代人”都是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川沙中学任教,更为神奇的是在川沙中学都以温暖的师生关系传承着。今天,“四代人”聚在川沙中学,共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四代师徒师道传承接力的感人情谊。
“一代”教师带的首届毕业班学生一半选择读师范
“过去,每年去华师大上师大师范专业的学生,最起码五六十个是有的。” 陈忠新1982年从上师大毕业后到川沙中学工作,后来当了校长,直到今年退休。他所带的吴骏德班级其实正是自己的第一届学生。
“我当时还没有从教经验,就带了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我说他们开玩笑,你们都像我的‘试验品’一样的。但是没想到,他们文科班里一半学生选择了师范专业,而且,其中又有一半的学生选择教外语,而外语正是我的专业。”言语间,陈忠新的脸上漾满着幸福。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生,陈忠新当年的志愿除了师范就是师范。后来回过头看,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受到了自己好老师的影响。在陈忠新看来,自己刚当老师的时候,川沙中学还是一所城乡结合部或者说是农村学校,基本上2/3以上都是农村的孩子,孩子们有一种“书包翻身”的朴实想法。
“我从事了38年教育工作,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很有意义。尽管在物质上不富有,但至少来讲,我认为精神上都是很富有。”陈忠新说,但这些年里,他在校园内,附近的马路上走一走,大家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老师”,而这就是当教师的一种幸福。
“我对学生说过,人各有志,但有两个工作要特别注意,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因为都是与人打交道的。特别是以后要当老师的,就要具备当老师的气质,首要的就是讲良心,要有责任心,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陈忠新眼中,教师工作如果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教育工作永远没有办法做好。这不仅是他对学生说的话,也是后来走上校长岗位后对青年教师的叮嘱。
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学校的发展,看到彼此的依依不舍,在陈忠新心中,教师这份工作值了!
教育事业就是要有钻研的狠劲和热情的投入
“心中有情,处处芬芳;心中有爱,常开不败。30年之间,懂得一个道理,原来坚持并不是不犹豫、不纠结、不彷徨、不动摇,而是即使如此,依然不悔不忘初心。替自己加油、为同行喝彩、祝大家快乐!”在迎来今年教师节的时候,吴骏德老师也迎来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第30个年头,他将这段感悟记录在自己的朋友圈里。
作为陈忠新老师的首届学生,吴骏德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教育专业,于1989年毕业后回母校川沙中学任教,和自己的老师陈忠新成了同事,共同教书育人。直到今天,他俩至今还记得高考出考场时的“高光一刻”。
那是1984年。高考前,陈老师反复叮咛学生们不得提前交卷,一定要坐到最后一分钟,仔细检查。可是,同班的同学在英语科目时,都纷纷早了10多分钟出考场,这可把陈忠新吓得不轻。
“我们都觉得英语试卷实在太简单了,比我们平时考得都要简单,考场上实在坐不住了,我们好多同学只好提前交卷了。”陈忠新哪里猜到这样的结果,一个劲儿地问同学们是不是太难了,不会做?
“老师,太简单了,您就放心吧,我们实在在考场上熬不下去了,都检查了好几遍了!”同学们一起哈哈大笑。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场年少轻狂,同学们的英语成绩都考得特别好。
吴骏德眼中的陈忠新,“投入”是最深的印象。“当时我们就是觉得他是一个‘狂人’,这个‘狂人’就是我们说的钻研教育、自己做题目。我们当时做的每一道题他都自己先做,晚自修他也陪我们。”
这样的钻研狠劲和热情投入,也让吴骏德在日后的教学中传承其衣钵。让他开心的是,大部分当年师范毕业生仍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成为上海各所学校的骨干力量。
小小的X呵护的是学生的自尊心
吴骏德的学生龚瑞华老师,以及龚瑞华的学生石小洁老师这几天也赶了一回“时髦”,她们来到设在思南公馆思南小广场的一个特别“移动演播室”,在聚光灯下,电视镜头前,大声对老师说出深藏心中的那份爱。
石小洁说,龚瑞华是自己高中时的数学老师,让她记忆十分深刻的是,每次批改作业,龚老师打的“X”总是特别小,从种种细节中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龚老师还记下了每个学生的生日,生日当天,学生们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收到她写下的特别祝福。石小洁表示,龚老师的这份用心,自己感念着,也会把这份情意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直到石小洁这次说出来,龚瑞华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这么“温柔而细致”。对于这个小小“X”的故事,龚瑞华说,在试卷上的大大的“X”会让学生觉得触目惊心。
自己从教后,她在批作业、批试卷时,都尽量将“X”打得小一点,“让学生整个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对的,再发现一些小小地方是需要改正的。这样,一方面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另一方面也是锻炼他们一个仔细程度,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小错误进行改正。”在龚瑞华看来,自尊心也好,求知欲也好,都是一种保护。没想到,自己的这份心,被学生们感受到了。
正是这样,一代代的师道传承,其实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当时,我在吴骏德老师的班级上犯了不少错,吴老师从未责骂我,而是不断鼓励我。”龚瑞华表示,直到自己做了老师,才真正体会到自己老师当年的辛苦和不易,也是受吴老师的影响,自己也不轻易批评学生,而是用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
—— 教师节寄语 ——
陈忠新老师:我从小喜欢当老师,现在看到自己的学生,学生的学生,都在教育岗位上很欣慰。特别是他们无论是教学思路还是办学经验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与此同时,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更加坚定地教书育人,做出应有的成绩。
吴骏德老师:我是陈校长的第一届学生,校长今年正式退休了。第一要祝陈校长教师节快乐,第二要祝身体健康。另外,我觉得,教育行业是一定要用成就感来激励自己,继续坚持和坚守。
龚瑞华老师:真心感谢吴老师您在高中阶段以及在我工作之后都给我的言传身教,特别是用您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感谢您在教育这条路上指引我前行。
石小洁老师:龚老师,感谢你在高中对我的呵护,在我学习不好,数学不好的时候,还是百般呵护着,维护着我的自尊心!你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你也是一位值得我努力去学习效仿的好老师,感谢遇见你!
—— 人物档案 ——
陈忠新老师:77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学生。1982年2月毕业后到川沙中学工作,曾任上海市川沙中学校长,今年退休。任教期间,培养了1981级川沙中学的吴骏德。
吴骏德老师:1984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教育专业,1989年毕业后回母校川沙中学任教。曾任川沙中学副校长,现任上海市合庆中学校长。任教期间,培养了1992级川沙中学的龚瑞华。
龚瑞华老师:1995年考上上海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1999年毕业后回到母校川沙中学做数学老师。曾任川沙中学校务办主任,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党支部书记。任教期间,培养了2008级川沙中学石小洁。
石小洁老师:2011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英语师范系,2015年毕业后,进入川沙中学南校担任英语学科老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