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2019-09-12 上海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14家博物馆夜游已接待6万多观众;1032处老建筑向市民敞开大门,到今年年底还将新增142处;走10-15分钟就能找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交出了这样的答卷。在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旅游局局长于秀芬,副局长褚晓波、张旗如是表示。

青年报资料图。施培琦/摄

14家博物馆夜游已接待6万多观众

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工笔画”正在造就,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以更开放更融合的姿态迎接着市民游客。

上海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2.0版,打造了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等。

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场馆和设施,都已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夜间经济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138家,其中112家是免费开放。从今年7月开始,本市的部分博物馆开始探索夜间开放长效机制,首批有14家博物馆,每周五试点延长开放时间。首批列入夜间开放的14家博物馆已经接待了6万多观众,博物馆夜游活动还将持续至9月。今后,这样的博物馆夜间开放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更多博物馆将开放夜游活动。

青年报资料图。

年底市民可“走进”1174处历史建筑

“建筑可阅读”项目让建筑“活”了起来,去年以来,文化旅游部门联合房管、规划等部门和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中心城区开展“建筑可阅读”工作,为1237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设置了二维码,市民游客通过扫码阅读,便可了解建筑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深受公众欢迎。截止到目前,六个区老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032处,是去年开放数量的10倍。

下一阶段还将努力使建筑从“走近”到“走进”。据透露,到今年年底,本市还将新增142处开放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174处;新增237个二维码,设置二维码的建筑达到1535处。到明年上半年完成所有二维码设置。

让文物“活”起来,上海各大博物馆也在策展上狠下工夫。去年全市各个博物馆共举办展览833个,各类教育活动2.5万余场,免费接待的观众有1200万人次,占到观众总量的54%。此外,上海70家博物馆开设了网站,112家博物馆开设了微博和微信,超过半数的博物馆都启用了二维码介绍展品。

受访者/图

近60家乡村民宿拿到“准生证”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空间不断萌生——覆盖全市16个区的上海79个“休闲好去处”,如K11这样的城市文化旅游新空间,近60家乡村民宿拿到“准生证”……

“123”公共服务体系让服务也融合。“1”是以本市60个旅游公共服务中心、22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干,以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咨询服务点为补充,打造“城市文化旅游会客厅”。同时推出了艺术商圈3.0版,实现艺术进机场、进地铁。在机场、高铁车站、邮轮码头实施“上海第一印象”项目。

“2”是建好建强社区志愿服务者、讲解员(导游员)两支队伍,健全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文化素养、讲解水平,让社区志愿服务者成为“城市向导”,让讲解员(导游员)成为“优秀文化传播者”。

“3”是充分发挥城市形象推广、文旅资源发布、文旅移动服务三大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年内还将构建文化旅游资源发布机制,上线“一机游上海”文旅综合服务移动应用。

周胜洁/图

实现10-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享受到“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上海已织就一张公共文化服务网。

织密“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基础设施+多点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交织的公共文化设施全域网络,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达标率已达99%。通过建好“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全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全市16个区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了全覆盖。推进滨江地区、商场楼宇、交通枢纽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进一步拓展市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从布局上来看,上海也在继续推进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程十发美术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等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上海还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区域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文化上海云”,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文化云注册用户已超过300万,线上场馆数达3000余家,其中可预约场馆数1200余家,平台的日均浏览量达50万人次。        

青年报资料图。施培琦/摄

旅游节上将首次展示一批文创市集

本周六2019上海旅游节就将开幕,今年是上海旅游节举办30周年,将首次展示一大批文创市集。

9月22日市文旅局将联合六个区的文旅局,在静安公园举办首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暨微旅行线路推介活动,届时,市集上将展销百余种与“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六个区的87条微旅行线路也将正式启动。

夜间文化旅游产品大汇集。今年上海旅游节和上海购物节双节联动,力推美食夜市。把“巨鹿路158美食夜市”、锦江乐园夜市、扬子江德国啤酒节、浦东假日酒店慕尼黑啤酒节、市北啤酒节等主题类餐饮活动打造成“夜间经济”的新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文旅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产品和长三角“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等精品旅游线路,发布文旅企业“红黑榜”。9月21日-9月22日,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奕欧来商业广场,首届长三角文化旅游集市也将举行。“凤凰杯”上海骑游节则推出上海至苏州的跨省骑行线路。长三角生态示范区商旅文走亲活动实现地缘文化的交流互动。

此外,还将举办首届长三角文化旅游摄影互动展,邀请三省一市的优秀摄影爱好者共同参与。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将建立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深化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建立长三角博物馆联盟等。

美术馆美育受众将从青少年扩展到全民

市文化旅游局局长于秀芬表示,去年上海出台了《美术馆管理办法》,这是全市出台的第一个省市级美术馆行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目前上海共有美术馆81家,这两年本市的美术馆大力策划推出公共美育方面的活动,现在这个职能已逐渐成为核心职能之一。去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各类公共美育活动3338场,受众近27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活动1100场,受众达10万人次。

于秀芬表示,今后,美术馆还将丰富公共教育活动的形式。从传统的导览、讲座、座谈、工作坊等形式,进一步发展,要推出有演出、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未来美术馆和表演艺术、电影、文学的跨界合作将会越来越多,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同时扩展公共教育活动的受众人群。“过去我们一提到公共教育首先想到的只是面向儿童、学生的活动。现在我们除了对青少年的文教结合以外,要面向全民,因为美术馆是一个终身教育和终身体验的场所。”她表示,公共教育活动应当覆盖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教育背景的所有市民,包括专业人士、艺术爱好者、游客等。“这两年,一些美术馆还特别策划了一些针对白领的夜间公共教育活动。下一步,我们也将进一步指导和引领好上海的各级各类美术馆,针对不同市民的需求,推出特色鲜明的公共教育活动。”

据介绍,这两年,本市还在推进“把美术馆带回家”计划,重要的一些展览作品都有了二维码导览,许多美术馆也设立了多媒体魔墙。今后,上海的各级各类美术馆还将建设“数字美术馆”,把一些体验性、趣味性强的内容增加进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