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教授呼吁:基础教育,要给孩子留下明亮的心
2019-09-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华东师大/图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中国话语和中国道路”专题论坛上指出,基础教育应当首先面对具体的个人生命成长,留给孩子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要给孩子留下明亮的心。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也提及,“如何延缓竞争与实现长远竞争”是当前上海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论坛上,叶澜问,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留给孩子什么?她认为,要留下明亮的心,要留下他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向往、追求,而这个太重要了。

叶澜在即兴发言中的一席话引发共鸣。78岁的叶澜教授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小学阶段是给孩子打下人生底色的阶段,而我受到的小学教育就给了我们一个明亮的天空,让我们心里面总是向着光明、向着明亮、向着善良。”

叶澜回忆,自己受到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在该闹的时候做了很多捣蛋的事情。”等到了高中开始思考到底将来要做什么,值得庆幸的是,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赋予了她自由选择的权力,考什么大学,考什么系?这些都是自己的选择。

在叶澜看来,基础教育应当首先面对具体的个人生命成长,留给孩子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再好的孩子,如果只知道‘我就要考名牌(学校)’,别的都不在乎。那就完了!他一定要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叶澜指出,基础教育就是把全人类形成的一些知识、用学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然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兴趣、研究,深入、好奇都在里面。“所以基础教育如果丢掉了这些,我们就忘了什么是基础教育。再怎么改革,不能把‘基础性’改掉。”

叶澜曾经对三年级的孩子进行研究,她当时提出了两个方法,包括“大量阅读”和“勤写作文”,“让孩子贪心地读,让孩子吃野食,吃得越多、越丰富,他将来越会探索、越会读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表示,上海持之以恒地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当前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四个问题:如何促进更高水平的公平、如何延缓竞争与实现长远竞争、如何防止教育筛选代替教育过程、如何展开教育的专业引领等。

贾炜说,不能把竞争一直“提前”到小升初、幼升小,甚至幼儿园小朋友身上。“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当下的竞争,更要看到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注重眼前的竞争,那就是教育功利。如果因此而忘记了今后这个孩子自我进化的能力,我们的教育眼光就出问题。”

贾炜指出,社会不仅要关注一个孩子如何走得快,更要关注孩子如何才能走得远。“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延缓竞争,如何更注重长远的竞争是当前各项制定政策设计的关键。”

据介绍,从上海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面向人人、创造未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们以前只关注到学生的创意、创新,现在更要关注创造,创造是指要变成一个产品,要成为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突破。”当前,上海正借助课题、课堂、课程的改革,加上学校管理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整体设计引导上海基础教育面向人人、创造未来。

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带来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51.88万所学校,1673万名专任教师,2.76亿在校学生,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对于这支撑起了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中国教师队伍,如何更好地培养建设师资队伍亦成为论坛现场专家学者聚焦的热点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朱旭东认为,当前的教师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养质量的提升。他呼吁,要构建一流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体系来整体提升中国教师培养质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华东师大/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