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之路
2019-09-22 生活

文/冷梅

艺术乡建并非一个新词汇。中国未来的消费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们对 “美”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是一种“美”的升级。而以“艺术节”为载体,用艺术的手段,渗透乡村的审美能力,实现乡村复兴的路径,就显得迫切而意义深远。

这样一种美,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美、艺术的美,更是体验的美、情感的美,甚至也包括土地的美、乡村的美。它以美作为驱动,来引导人们内心的向往。

这些年,在艺术乡建之路积极探索的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和“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都不能跳开“北川富朗”的大名。作为艺术乡建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师级人物,北川富朗在刚刚结束的濑户内亚洲论坛上说道:“我们从自然中来,我们要利用好富饶的自然,让当地人幸福。我们的成功,也就是你们的成功。”

而作为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标杆,文化小镇最早的开拓者,陈向宏先后成功打造了乌镇和古北水镇的样本,其在探讨地域型艺术节、文化小镇的打造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乌镇模式最大的成功,在于陈向宏既固守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又能在“活态”保护中推陈出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个是来自日本又即将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尝试的北川富朗模式,一个是中国人自己的乌镇模式,他们都在中国乡建之路的升级“蝶变”中扮演着重要的“开拓者”角色。当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的推手,经历重构、激活、整合,连接了政府、机构、企业、艺术团体及相关产业的协作与分工,提升了以艺术为主导的乡村经济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全新而系统性的艺术乡建4.0版尝试。

让艺术成为引燃乡建的第一堆火,进而由这个巨大的艺术漩涡带动整个文旅、乡建、乡创的发展,形成一套共创、共享、共生的价值生态,也为中国的艺术振兴乡村之路赋予持续动能。


文/冷梅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