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开地铁出入口,“小叶子”熟悉场馆,第二届进博会临战综合演练举行
2019-10-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剑平/图、视频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进博会的交通服务设施如何?大客流疏散情况如何?志愿者“小叶子”准备好了吗?大客流情况下如何保障餐饮供应?

10月1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临战综合演练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演练包括了大客流均衡快速入场演练、离场大客流疏散演练、标志标识设置及志愿者精准引导演练等。这也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最后一次综合演练。

 看出行服务 

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增开4号、5号口

“过安检的乘客请往前走,安检进场。”一早9:00,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号口已经“聚集”众多乘客,在轨交工作人员和民警的指引下,他们有序进入场馆安检等候区,静候入场。

去年首届进博会红线外交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西侧,约80%的客流从西侧入馆,西登陆厅承担了总客流的57%。去年位于展馆区域内的地铁4号、5号口关闭,入馆人群需要从国展中心外部地面进入,步行路程远,加上安检,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在今天的大客流均衡快速入场演练现场,市公安局驻国家会展中心前方安保指挥部相关人员介绍,今年按照“能开尽开”原则,将红线内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号、5号口作为展客商进场、离场主要出入口,让持证的展客商少走路、少绕路,快速通过安检进入展会区域。

而为了避免地面人员积压,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今年在西侧区域共设置了4条常规人流引导线路及2条极端大客流引导线路,缩短参展人员的进、离场时间。“入场高峰时段,只需步行几百米。平峰时段,顺畅的情况下10分钟内就可以入馆。”

市交通委相关人员表示,今年还准备了100辆应急公交车备用:“P1停车场配备了60辆,申昆路停车场配备了40辆,以应对大客流。”

此外,今年采取增辟车辆“即停即走”下客点的举措,方便展客商就近入馆。在国家会展中心红线内及外围道路增辟了5处车辆“即停即走”临时下客点,一般只需步行50米至300米即可到达验证、安检区域,最多15分钟即可进馆。

“我们以‘少走路、不绕路、快抵快离’为目标,着力提升展客商的体验度、感受度、满意度。”

 看志愿服务 

“小叶子”服装将升级

去年进博会上,工作认真热情、吃苦耐劳的志愿者“小叶子”赢得了各方点赞。

今年进博会开幕在即,志愿者“小叶子”准备好了吗?今日现场进行了标志标识设置及志愿者精准引导演练。

在国展中心商业广场咨询处,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的吴越再一次站上了签约台、咨询处的岗位。去年,大二的他有幸成为首届进博会招商处的一枚“小叶子”,他是带着“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一腔热血参加的,今年除了这份初心外,他更多还是带着培育新一批“小叶子”的责任。

这几天,吴越“以老带新”,带着新的志愿者参加了“啄木鸟行动”,他们暴走场馆,熟悉场地的同时还辅助检查场馆设施和标识的疏漏。至今这一行动已经发现了场馆内40余处疏漏。

“今年感觉自己责任更重了,想要将‘小叶子’精神传递给这届志愿者,这是一种传承的使命。”

相比吴越,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彭佳宁稍显青涩,这名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去年遗憾错过了进博会志愿者的报名时间,今年她没有再次错过。

第一次来到国展中心参加巡馆活动时,暴走1万多步的她着实感叹:“真的太大了,感觉自己都会迷路。”

通过这几天的“啄木鸟行动”,她在暴走中初步了解了场馆分布情况。在演练中,她在给观众指引路线时回答了不少实用信息,也为进博会正式开幕后的志愿者工作“热了身”:“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展客商带来更好的体验,这就是作为‘小叶子’的自豪。”

团市委副书记邬斌介绍,截至目前,进博会核定的志愿者岗位人数为5881名,其中5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来自上海38所高校,参加过首届志愿服务的人数占本届总人数的近20%。其余还有长期管理岗位的志愿者,有来自长三角的大学生志愿者,有在沪就读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志愿者,还有红领巾志愿者等。

对于需服务各个国家的小语种志愿者,邬斌表示,今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招募了一批80名左右小语种志愿者,大概能覆盖十多种小语种。

据悉,目前团市委已经对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开启了市级重点培训,一共10场,每位志愿者至少参加一场。

邬斌还透露,在这周末将举行的进博会志愿者上岗仪式中,还将发布新版的志愿者音乐视频和新版服装:“志愿者的服装主要分红色款和白色款,除了对红色款西装进行了加厚处理外,白色款将从去年的卫衣升级为今年的冲锋衣,防水、防雨、防紫外线,助力 ‘小叶子’更好服务进博会。此外今年也加强了对志愿者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看餐饮服务 

品牌、品类规模增10%

热腾腾的大壶春生煎,喷香的鲜得来排骨年糕……中午12:00,位于国展中心商业广场的上海特色小吃馆里飘来了美食的香气。小绍兴的白斩鸡也首次出现在上海特色小吃馆里。

在今日进行的餐饮食品供应及食品安全演练中,上海特色小吃馆在一个半小时里供应了1000人份的餐饮。对此,上海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处长朱文群表示,按此测算,特色小吃馆一共2个馆,4小时供应5000、6000人的餐饮应该没问题。

据悉,在进博会餐饮保障方面,除了完善清真、犹太洁食、素食等特色餐饮以及中、西餐供应,去年开张的上海特色小吃馆也迎来了改造升级。

朱文群介绍,今年引进了22家企业,25个品牌,相比去年增加了10%的规模,单品有366种,套餐73种,一共有400多种选择,均以上海特色餐饮为主。“像豫园、杏花楼旗下的小金陵、小绍兴也是首次引进。”

除了去年深受欢迎的鲜得来排骨年糕、富春的小笼外,今年豫园小吃也新引进了鸡鸭血汤、面条,老盛昌还为第二届进博会专门带来了名叫“笔杆春卷”的新品小吃。

朱文群表示,因为是满足展会期间的用餐需求,所以餐饮还是以套餐为主,通过套餐供应来节省点餐时间,满足快速供应,价格方面也维持原有价格不变,“一般人均30元左右。”

除了“吃什么”,食品安全也是展客商所关注的。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处专员沈伟涛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进博会参展的国家多、展商多、产品品种多,各省市还有一部分非遗产品和老字号产品,其中就包括了很多食品,所以保证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沈伟涛介绍,在远端,他们会对食品原材料做一系列的检测,检测合格才能送进进博会。在国展中心也设置了快检实验室,会对产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才能供应。

同时,食品安全的监管人员也进驻现场,每天进行大密度巡查,若有特殊情况发生,应急处置队伍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除了快检实验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在现场设置了应急指挥中心,目前正有序试运行中。

中心配有视频监控,与远端监管人员的移动执法仪可直接对接,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能对所发生的问题及时提醒、阻止,若有突发事件发生,也可以直接指挥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看保障服务 

定点医院增至33家

此次综合演练还包含了通信应急处置、线路短路停电等“三停”应急处置、医疗突发事件处理等各种演练。

一位拎着包的参展人员走到国展中心商业广场区域,突感不适,手捂胸口倒地,周边志愿者发现后马上报告相应工作人员,随后专业的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病情判断,表示要进行体外除颤。

这期间,志愿者“小叶子”一直在四周维持秩序,以免其他人员靠近急救现场。救护车也快速赶到了现场,最后将患者就近送医。

这场演练检验了展会现场突发病情状况的发现、报告、响应、处置工作流程,也检验了红十字志愿者、定点医疗机构及120急救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各医疗卫生保障机构之间的协作协调能力,现场医疗急救基本技能等。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秦净介绍,国家会展中心计划设置5个医疗站、配备6辆监护型救护车和58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同时现场还配备了54组急救志愿者,每组两人:“距离国家会展中心最近的是华山医院西院,5公里的距离一般10分钟就可以抵达。此外,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等也都在10公里的范围内。”

另据了解,第二届进博会的定点医院由去年的18家增加为33家,包括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同仁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

网络连接全球,在展会召开期间,通信保障十分重要。为了完成进博会通信保障任务,由上海通信管理局牵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联合组建了海陆空一体的通信网络。

据上海电信网运部总经理李进介绍,上海电信在展馆内共建立了57个基站,在周边建设了60个5G基站。同时从全国范围内调集了应急车辆,可以提供37万人同时上网和发送语音服务。

此外,上海电信还在进博会的新闻中心设立了6个10G上网通道,新闻媒体可以使用4G、5G以及现场大容量的无线网络服务,第一时间发布采访图文、视频,报道进博会第一现场的信息。

 演练目的 

实现“四个检验”“六个确保”的目标

据悉,此次演练是为全面检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现场指挥协调、工作联动、应急处理等机制,强化各保障组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提升综合能力和实战经验。这也是本届进博会开幕前最后一次临战综合演练。

演练按照全流程、全天候、全要素的要求,内容包括开幕式等重大活动演练、大客流均衡快速入场演练、离场大客流疏散演练、重要内宾接待、外事接待保障演练和论坛注册嘉宾接待保障演练等。

通过演练努力实现检验指挥体系是否运作顺畅、检验方案是否细致周密、检验协调配合是否无缝衔接、检验应急处置是否快速响应这“四个检验”,以及确保重大活动圆满成功、确保展会运行高效顺畅、确保工作人员训练有素、确保服务保障周到细致、确保观展体验舒适便捷、确保安全保障万无一失这“六个确保”。

进博会执行委员会工作组相关单位和上海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参加本次演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