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新政百天有余,分类实效提升远超预期
2019-10-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陈泳均/文、图  

垃圾不能再乱扔了,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也必须分类进行投放。为了减少麻烦,很多居民家里的垃圾也比以前少了。不少市民感慨,“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政”在上海实施以来,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今天(10月17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就垃圾分类情况展开视察。人大代表们先前往永嘉新村小区、城开国际大厦查看垃圾分类情况,对上海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进行视察,后前往嘉定区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查看垃圾处理情况,就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是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视察。     

据介绍,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整体成效好于预期。

  ◆ 意识 ◆  

有小区居民参与率达95%

“与此前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相比,居民的主动意识大大增强。对于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瓶罐类、纸盒类垃圾,大家也会主动从干垃圾中分拣出来。”谈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居民张阿姨颇为自豪。

在徐汇区的永嘉新村有居民342户,其中1/3为售后公房,2/3为国有产权的租赁房。去年5月,永嘉新村小区开始进行垃圾分类,

记者看到,目前该小区执行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投放时间设置在上午7:30——9:30、傍晚18:30——20:30。永嘉新村拥有完善的垃圾分类硬件配套设施(自动感应投放口、洗手台、垃圾桶满意预警监控系统等)和两网融合流动型点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宣传发动一直贯穿居民区各项工作始终,入户告知、户外宣传、主题讲座、交流体会等,宣传氛围非常浓厚。小区湿垃圾分类量从原来的0.5桶/日提高到2桶/日(车载计量显示约150公斤/日,户均约0.44公斤/日),可回收物从之前的无人投放或者随意投放到目前每天日产50斤左右(主要是玻璃制品和大块木板)。居民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5%。

不过,也有居民建议,希望可以安排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 成果 ◆  

分类实效提升远超预期

永嘉新村的情况,与上海市的整体情况基本一致。《条例》实施以来,本市掀起垃圾分类工作热潮,整体成效好于预期。这100多天来,上海市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分类实效好的居住区居民习惯养成良好,已不需要志愿者值守。  

据介绍,居民参与积极性远超预期,广大市民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上海发布的垃圾分类知识查询量已达2000多万人次;居民普遍参与日常垃圾分类,部分居住区的居民习惯养成良好,已无须志愿者值守;以居民自觉参与为重要评价标准的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80%。

同时,分类实效提升远超预期。至9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600余吨/日(指标量:高于3299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5倍;湿垃圾分出量达9000余吨/日(指标量:高于552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275吨/日(指标量:低于21000吨/日),较2018年底减少26%;有害垃圾分出量0.62吨/日,较2018年增长5倍。

  ◆ 保障 ◆  

收运与处理能力稳步提升

垃圾分类整体成效超过预期,除了和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密不可分外,各方对此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显示,要落实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分类容器和垃圾箱房改造要求,大力推进源头分类投放点改造。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底,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实现规范化改造,全市投放点改造基本完成;配套建设可回收服务点达到12732多个,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中所确定的8000个目标;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也已经顺利解决。

目前全市普遍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部分社区因地制宜,通过设置误时投放点、增加投放时间段等措施,满足“996”以外人员投放需求。如浦东新区、宝山区在部分区域试行贴码式实名垃圾投放方式,探索定时定点模式以外时间段分类投放的监督管理问题;如浦兴路街道、大场镇等街镇通过该方式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特定人群参与度。

在分类收运环节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9月底,全市配置及涂装了1337辆湿垃圾车、3084辆干垃圾车、86辆有害垃圾车、192辆可回收物回收车。近期为解决分类后湿垃圾运输滴漏问题,全市各区又更新采购新型湿垃圾运输车200余辆。同时,全市累计建成可回收物中转站170个,全面实现了分类垃圾的收集转运需求。

此外,投放、收运已有了保障,垃圾分类处置利用能力也在稳步提升。目前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到2.435万吨/日,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从2018年填埋占比50%以上下降至今年9月份的30%以下。

  ◆ 未来 ◆  

仍有短板亟需补足

不过,从专业的角度看,上海的垃圾分类新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介绍,当前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补足的短板:如部分单位对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还不够重视,容器、标识不到位的现象还时有发现;部分生活垃圾末端项目建设推进有所滞后;体系建设的新问题、新矛盾还不断出现,如分类收运环节中出现的湿垃圾收运车辆滴漏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此外,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成后,作为新加入生活垃圾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类别,全流程监管还需要强化。

接下来,市绿化市容局将就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即优化分类投放环节定时投放点管理和误时投放点的设立、强化行业管理和执法监督促进单位优化分类投放管理、加快推进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全市资源利用能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陈泳均/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