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蜘蛛侠到《芈月传》,什么样的网络文化吸引了年轻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文、图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和载体,作为互联网主体的青年,既塑造了网络文化,同时也深刻地被网络文化所影响。在5G技术发展,世界互联互通的当下,青年人在网络世界的责任与机遇是什么?
日前,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网络文化发展与青年交流合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网络文化与青年”论坛在乌镇举办,140余位中外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青年组织代表、互联网企业代表、网络文化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青年文化创业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和青年自身发展的深刻影响。
有缺陷的超级英雄才是年轻人的朋友
还记得今年春天掀起全球观影热潮的《复仇者联盟》吗?影片最后,蜘蛛侠彼得·帕克接过钢铁侠的衣钵,继续实践自己“能力越大,责任越重”的人生信条。不论是在《复仇者联盟》系列,还是整个漫威宇宙中,蜘蛛侠都是最受孩子们喜爱和崇拜的超级英雄之一。但其实,这个角色在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曾受到不少的质疑和嫌弃。
“为什么要戴面罩?看上去像抢银行的。为什么胸口画了一个虫子?大家都讨厌虫子。为什么他这么年轻?一个年轻人怎么能做英雄。”论坛现场,漫威集团副总裁、创意总监比尔·罗斯曼的出现引起了现场的热烈掌声。他和大家分享了蜘蛛侠的诞生故事,以及彼得·帕克是怎样从一个“不能做主角的年轻人”变成受到全球青年追捧的超级英雄。
“蜘蛛侠是个不被看好的人,他总被其他孩子欺负和嘲笑,在工作中也总被上司指责。但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放弃。”比尔·罗斯曼和大家分享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场景:蜘蛛侠被埋在废墟中,觉得自己没法逃脱了,但他想起只有自己能给姨妈送去救命的药,所以始终没有放弃,他奋力挣扎、努力推动身上的瓦砾,最终把瓦砾举过了头顶,顺利逃脱。“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做的吗?摆脱了过往的失误,向大家展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比尔·罗斯曼先生就漫威电影宇宙为什么能经久不衰、风靡全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缺陷的英雄更迷人。“超级英雄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英雄。漫威的英雄并非完美无缺,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才是人们喜爱他们的原因。”
坐轮椅的X博士,心脏不好的钢铁侠,脾气暴躁的浩克,在学校总被欺负和嘲笑的蜘蛛侠……正是这些可能是你、可能是我的英雄,让观众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家都可以从漫威当中找到鼓舞自己的那一个英雄,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我们漫画的意义。”比尔·罗斯曼说。
与漫威的超级英雄异曲同工的还有日本国民动漫游戏《妖怪手表》,这款由LEVEL-5公司开发的动漫、游戏在5年前成为现象级产品,风靡日本大街小巷。为什么一款动漫游戏能受到全日本孩子们的热爱?
“‘妖怪’是朋友。”日本LEVEL-5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日野晃博说,许多大人认为动漫角色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就应该出现在教育手册、交通宣传栏上,但LEVEL-5坚持“不让妖怪为大人代言”,不让动漫角色使用大人的口吻教导孩子。
“动漫里的’妖怪’会和孩子们一起宅在家里,甚至横躺着吃零食,这些画面让孩子们感同身受,觉得这些角色是站在他们身边的伙伴。”日野晃博认为,只有创作青年人喜爱的作品,才能向他们传递信息,“虽然‘妖怪’会陪着孩子使小性子,但更会教他们正确的伦理道德。比如在游戏中,孩子们帮助老奶奶过马路会有奖励,乱穿马路会被惩罚。”
《芈月传》、小视频都是年轻人创造的文化形态
青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既接受着互联网对其思维特点、行为习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也给予互联网无穷的新内容,为社会提供新能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近年来中国所出现的青年人的文化创新,大都来源于互联网。
张颐武表示,中国网络文学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在中国的读者中形成了广大的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全球除了华语文化之外,没有这样新的完整的形态。它有大量独特的类型和表达方式,每年都以几亿字的规模在大规模扩张,在中国的阅读领域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网络文学提供了全球都没有的新的文化经验和文化想象。”年轻人的创造力、大批的年轻作者在网络文学里面集聚,形成了中国网络文学独特的形态,全世界都少见。张颐武举例了《芈月传》、《长安十二时辰》两部通过网络文学改变成电视剧的作品,感叹“网络文学为影视、电影、电视等下游文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形成了全球独有的中文文化现象。”
除了网络文学,短视频文化也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在全世界都产生影响力的新文化形态。张颐武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董飞和祝晓晗两位年轻人,前者在抖音上用短视频展现京剧旦角演员独特的魅力,后者用喜剧的方式讲述父女之间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和谐的家庭怎样去应对种种现实问题,因其诙谐幽默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青年的文化创作大量的汇集在网络上,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新的形态。”张颐武总结道,“这些形态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在正能量文化传播中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将青年创意汇聚成创造的力量
在3G和4G时代,青年在互联网上进行创作、创造互联网文化,已经发展成互联网和全球青年互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当5G技术蓬勃发展,未来的互联网和青年之间将呈现怎样全新的关系?互联网企业又可以为青年人提供怎样的平台和体会?
2012年,腾讯发起了NEXT IDEA腾讯青年创新大赛,与故宫、敦煌、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等著名的海内外文博机构都建立了合作。经过7年的发展,腾讯青年创新大赛已经成为互联网青年创意的重要连接桥梁。
腾讯集团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腾讯本身就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互联网公司,这两年的员工平均年龄才刚刚达到30岁,在腾讯的数字文化产品平台上,也汇集着各种青年创作者。“我们希望链接整个社会层面和青年创意。”
从大赛征集到的青年创意作品数量来看,从早年的两万、三万件,发展到今年的17万件青年创意作品,并且催生了不少既融合科技和文化,又能够温暖人心的好作品。“像故宫里的文物,古画,古建筑等元素,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演绎成为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的歌曲、表情包和微信上的小游戏。”
程武回忆起腾讯青年创新大赛中一件打动人心的作品:一位高二同学为了提醒患病的外公按时吃药,自己动手发明了一款智能药盒。“我想每一个打动人心的灵感和创意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作品的起点,一个伟大创新的来源。腾讯希望与更多青年一起,将创意汇聚成创造的力量,助力科技和文化的创新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