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去长发、接受“日光浴”,这群人为什么甘从“女神”变成“女汉子”?
2019-10-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视频(除署名外)

剪断长发,穿上戎装,今年9月,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迎来了新一批武警女兵。这群在军营里回头率颇高的新兵们,有人受父辈影响参军,有人被阅兵“圈粉”,选择来到部队接受淬炼。

从一觉睡到下午变成早上5点50分起床,从不做家务到抠卫生细节堪比“处女座”,一个多月过去,在适应部队生活的过程中,这群女兵们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希望在应该奋斗的年纪,体现自己的价值。”初到军营的她们只求不负青春。

 19岁大学生梅若彤 

 剪去齐腰长发,却丝毫不悔 

虽然一直对着镜子不断“留念”自己长发的样子,但在入伍前一天,19岁的梅若彤还是下定决心,剪掉了一头齐腰的长发。“女生当兵应该比男生更勇敢。”在她眼里,能够告别长发、告别化妆、告别好看衣服的女生,内心便已是无比强大。

梅若彤的外公曾是一名军人,在她的印象中,身姿挺拔的外公就是军人的模板,不过由于她出生时外公已经退伍,她对军营的初印象大多来源于照片和外公的口述。在上海杉达学院念大一时,梅若彤接触到一些退伍回来的同学,从碎片化的信息中了解了现代军营的样子。当看到身穿军装在学校里征兵的军人出现时,她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看起来很有正义感。”

正式踏入军营后,梅若彤也有过短暂的不适应。思念父母、作息不习惯、训练跟不上……尽管在参军前曾找已经退伍的学姐深聊过,但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她需要面对的挑战仍然不少。过去不爱运动的她在军营中跟着战友们一起练体能,想念父母的时候她便拿出纸笔给父母写信,周末则抓紧拥有手机的机会和家人打电话。“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规律的生活也可以坚持。”她告诉记者,虽然才入伍短短一个多月,但她已经决定未来报考军校,“想在这个应该奋斗的年纪里,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

 “00后”姑娘姚奕晗

 从不做家务到变成“处女座” 

外公当过18年空军,父亲也曾在上海当兵,对于19岁的姚奕晗而言,部队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每次去外公家吃饭,他家里都会挂着一顶军帽。看我爸以前的照片也觉得好帅。”高考结束那年,父亲问她要不要当兵,刚结束高考的她满脑子都是拥抱大学校园,便没有考虑。然而一年后,体验过大学生活的姚奕晗还是难以抑制对军营的渴望,决定报名参军。

在入伍前,姚奕晗同样有着一头黑长直的秀发,入伍前两三天,她忍痛减去了长发,但却被武装部的老师告知还不够短,“说头发不能超过耳朵,结果到了部队发现我是最短的。”除了头发变短,入伍后的训练也让姚奕晗的肤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黑。

不同于别的女生,凭借着舞蹈和游泳基础,姚奕晗对于部队的体能力量训练驾轻就熟。然而,对她来说挑战最大的是要克服“想家”:“入伍第一周,第一次跟我爸妈打电话的时候,我是我们班第二个哭的。”读书的时候,姚奕晗基本每个周末都会坐高铁回一趟老家宁波和爸妈团聚,来到部队,突然失去了每周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她一时很不习惯。以前在家里,姚奕晗自曝从来不做家务,来到部队里却被逼成了“处女座”:不仅每天要打扫卫生,活儿还要求又细致又快。在视频的时候,第一次和母亲聊起部队生活的种种,她没忍住落下了眼泪。

不过,如今的姚奕晗已能够笑着把这些经历当段子说,入伍一个多月,这个“00后”姑娘正逐步适应部队生活:“当年我舅舅没去参军,外公可遗憾了,我说我想当兵的时候外公特别开心。”她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家人的期望,更不辜负自己的青春。

 上海小囡许敏

 摸枪那天,把微信好友都私信了一遍 

在20名女新兵中,还有一位上海本地的战士。21岁的许敏来自东华大学,虽然相比“00后”战友们稍年长些,但实际上她大一的时候就报名过参军:“当时因为体检不合格被刷下来了,后来我大二的时候又去报的名。”

小学的时候,许敏常常被父亲拉着看各种军旅题材电视剧:“《亮剑》看了四五遍,那时候自己心里就埋了颗想当兵的种子。”6年前,许敏的堂哥参军入伍,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本走路驼背没什么精气神的哥哥,在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完全变了一个人。“回来之后整个人精瘦了不少,身材变得特别好。原来家里宠着长大,跟长辈说话有点没大没小,部队回来后他变得特别懂事。”原先在家时,许敏也常常沉默寡言,得知她有当兵的意愿后,父母也很支持她,希望她借此机会去部队锻炼下,变得更阳光。

来到部队,任何事都让许敏感到新鲜。前不久,部队组织新兵们熟悉枪支,第一次摸到枪的许敏难掩兴奋。“正好摸枪那天发手机,我就把我微信里能聊的人都私信了一遍,告诉他们我摸到枪了。”在许敏心中,枪就像是部队的象征,“摸枪那天觉得非常神圣。”

和许多战友一样,虽然入伍只有短短一个多月,但许敏也已经决心报考军校。不过,距离这一目标她还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过,首先便是3公里跑:“现在比刚进来时已经瘦了5斤,接下来努力达到3公里合格,之后还希望在部队里入党。”不给自己留遗憾是她最大的期望。

 军人后代胡双双

 在军营过生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同样为了参军卯足了劲的还有22岁的胡双双,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后,她搭着入伍的“末班车”投身军营。胡双双的外祖父和伯伯都曾是东海舰队的海军,从儿时起,她就一直听他们说很怀念当兵的岁月:“当时就有些好奇,部队为什么让他们这么留恋。”大学期间,胡双双的作息时间变得紊乱,她父母为了纠正她的一些坏习惯,提出希望她去部队锻炼一下:“挣扎了两年之后我还是被他们‘洗脑’成功了,他们最后就把我放心地交给了国家。”

终于有机会踏入军营的胡双双,一来部队就收到了个“下马威”。过去在学校,胡双双开玩笑说自己的生活一般由下午和夜晚组成,一觉睡到下午是常有的事,因此,部队5点50分的起床号让她起初颇不适应:“觉得一天变长了,现在过一天像原来过三天。”不过,由于每天充实的训练安排,她每天晚上熄灯后基本倒头就睡,也戒掉了熬夜的习惯。

相比部队生活的挑战,更让她惊喜的是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不久前,胡双双刚刚在军营里度过了自己22岁的生日,原本在自我介绍时,由于身份证上写的是农历生日,她还一直担心没人会给自己过阳历生日,没想到,班长偷偷记住了她的阳历生日,还给她准备了一个惊喜:“一开始她们还骗我说班长生气了,结果我一进门,屋里一片黑,班长突然就捧着插着蜡烛的蛋糕跳了出来,大家还一起唱生日歌,当时特别感动。”

她说,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外祖父和伯伯会这么留恋部队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视频(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