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博青春|两点一线的“小叶子”:我只去两个地方,中国馆与“小叶子的家”
2019-11-10 青年


国家馆的志愿者李文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琳琳/文 施培琦/图

“每次开幕视频开始播放,第一个音符响起的时候,对别人来说可以欣赏震撼大片了,对我们来说更为紧张、注意力更为集中。”站在5.2国家展“中国馆”内开幕视频区域前,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许乐盈压力不小。视频播放时,都会吸引中国馆外的来宾围观过来;不播放视频时,大家会排队以屏幕上停留画面做背景来拍照。因此这片区域对秩序维护的挑战非常大。但他们就像“螺丝钉”似的,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视频再精彩,我也始终背对屏幕不曾回头:我要维持好秩序,让每个来宾都有最佳的参观体验。”

中国馆志愿者许乐盈。

 ★ 几乎不动,只为“深扎”岗位  

11月6日是所有中国馆志愿者正式进馆服务的日子。“人流量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外宾客纷至沓来。”同校组长陈冬尔回忆道。那天,许乐盈就被安排在“开幕视频”区域前进行秩序维持。开始服务约一小时后,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工作人员设置了排队区。“因为临时设置,那天我可能说了近千遍‘请从这里开始排队’。”

口干舌燥以外,岗位工作对体力也是很大的消耗。除了午饭时,许乐盈没有坐下休息过。中国馆志愿者小组共12个人,被分布在“开幕视频““小程序换景自拍”“高新科技体验区”,每个人的岗位都要面对巨大人流,因此不存在轮岗。许乐盈和所有人一起,几乎站了一整天、说了一整天。“我想我们这组的返程大巴车是最安静的,大家都在休息,司机把灯也关了。”

“大家都非常辛苦,所以我们从第二天开始让每个同学上下午轮换工作区域,并设置了上下午各15分钟的休息,我和另一位同学就替换大家轮流休息。”陈冬尔对这一切看在眼里,尽力为大家争取了休息的时间。“但这几天下来,大家还是非常劳累的。我发现15分钟的休息时间,大家甚至很少拿出手机,一般就是闭目养神,或者朝外看着发发呆。”

许乐盈也曾这样“朝外看着”。“我们没有时间去参观别的馆,也没有时间参加‘小叶子的家’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他们分批去吃午饭,抓紧吃完后就立即赶回5.2馆轮换其他同学。他们全天的步数,也才10000步左右。人们对志愿者有这样一种比喻:起到大作用的‘螺丝钉’。这个词语用来形容许乐盈他们更为贴切,“我们几乎‘不动’,就扎在岗位上。”

看到大家如此辛苦,工作人员在开幕视频区域的角落里摆放了一把椅子,供他们休息。“我们都觉得这样坐着和志愿者形象不符,所以椅子就给拍照来宾们放东西。”陈冬尔找到了馆内的一个角落,放上椅子,那里成为了大家临时休息的“港湾”。

中国馆志愿者陈冬尔。

  ★ 累也是一种幸福  ★ 

其实,许乐盈是一名“二年级小叶子”,不过第一年她是一名“储备小叶子”,最后没能上岗。“当时老师喊我们安心上课,我怎么‘安心‘的了啊!”经历了所有培训、也做了许多准备,满怀期待和憧憬却最终没能如愿上岗,她非常遗憾和难过。

“当时我们学校只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做进博会志愿者,我甚至想过为此换专业。看了首届进博会开幕式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原来,她记住了习近平主席说的一句话: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我觉得专业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不会放弃做进博会志愿者的梦想。我下定决心,下一届还要来报名做志愿者。如果没选上,那就再下一届。既然进博会每年都办,那我就每年都来尝试圆梦。”

幸运的是,许乐盈成为了第二届进博会的志愿者,还成为了令其他小叶子们羡慕的中国馆志愿者。曾经她也有过纠结时刻:自己那么累那么辛苦,也不能像其他志愿者可以在轮岗时参观展馆,活动范围只有中国馆和吃饭场所。但是,室友和朋友每天询问她服务感受时,她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特殊幸福:“比起没能成为小叶子的同学,我们虽然累,但是我们何其有幸可以参与进博、为祖国出一份力。”而全组同学无人偷懒,而是彼此互相体贴和照顾、想着多分担些,也让许乐盈感受到集体的团结和温暖。想到这里,许乐盈说自己似乎不那么累了,转身继续投入到了岗位工作中。

国家馆的志愿者李文婧。

  ★ 为了返岗拼命喝热水  ★ 

自开幕视频区域设置起排队区、“体验区”,并在人流量大的时候进行暂时关闭机制后,这两个点位不再那么“费口舌”,但是“我和新中国”小程序换景自拍区依然需要志愿者们不断讲解操作步骤。“大家上下午就在这两种岗位之间切换:半天说得多,半天说得少。”

6号那天,这片区域只展示了两个参与互动的二维码,年纪较大的来宾操作不顺畅,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志愿者的帮助。“请大家扫一扫小程序码,生成图片,给我扫图片,它就会上传到大屏幕。”这一段话,“00后”志愿者李文婧说了上千遍。“下午以后我嗓子疼得厉害,就不怎么说话了,而是直接为大家上手操作。”辛苦服务的同时,她和其他志愿者向区域负责老师提出了打印流程图和更多二维码放在区域内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这个区域内原本只安排了2名志愿者,第一天上午我们发现大家非常热情,冬尔姐就把志愿者人数增加到5位。”陈冬尔对每位组员的关心关照,让大家非常温暖。一次,李文婧只是询问自己感冒了哪里可以领取药品,就被陈冬尔记在心中。第二天,有两名组员需要前往洲际酒店做志愿者,陈冬尔马上就报上了李文婧的名字。“我自己都没在意的一句话,冬尔姐就把我调去了轻松的、可以坐下来的工作,我特别特别感动。那一天我拼命喝热水,想让感冒快点好起来。”

中国馆志愿者陈冬尔(右一)。

 ★ 参与活动全靠听  ★ 

这位组员口中的、亲切的“冬尔姐”,可以说真正发挥了“吃苦在前”的带头作用。“食堂说是一点关门,但阿姨大叔们都很好,会多等我们十分钟。”总结出这个经验后,陈冬尔和组员经常卡着最后的时间点去吃饭。有一次她请一点多才去吃饭的同学打好一份饭,自己则一点四十才去吃。用她的话来说,“只要吃上饭就行了。”

这样的吃饭时间,往往是“小叶子的家”组织午休活动等时间段。“我基本都是靠‘听的,也算参与过了。”身为组长,陈冬尔会利用午饭时间处理各种琐事,双眼紧盯屏幕。最后一次培训时,李文婧曾看到大家在参与垃圾分类“投壶游戏”。“我当时想着下次再来,没想到就没有机会了。”对于自己的忙碌辛劳,李文婧乐在其中。“我年纪小,但却和大家一起被分配到国家展中国馆的岗位,我就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一定要尽力做好。”这一次,她也收获了成长。轮岗中,她曾站在开幕视频前维持秩序,有来宾麻烦她为其拍照。“我们每天总结经验时说过,不单独设置拍照志愿者,看守进出口的志愿者也不能为大家拍照。”因为这会引起‘连锁反应’,引得大家都会要求拍照。于是,李文婧一次又一次“狠心”拒绝了大家的请求。“虽然我是助人为乐的性格,但我觉得首先要坚守本职。我也变得勇敢了不少。”

从第一天6点出发时的紧张和激动,到进博会结束的时间越来越近,李文婧和同组志愿者每天都感到无比充实。“我很不舍得,我还想每天体验‘累并快乐着’,还好有延展!几天的服务让来宾们都竖起了大拇指,现在我可以说:我很骄傲,我可是国家展中国馆的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琳琳/文 施培琦/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