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笑”还是“笑得有意思”?这是个问题……
2019-11-1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滑稽戏要追求“有意思的笑”还是“笑得有意思”,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和上海青艺滑稽剧团合并为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后举全团之力创排的大型现实题材滑稽戏《上海的声音》首演一炮打响,三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已是滑稽戏舞台上多年未见的现象。而这部作品也可以显示出,当代滑稽戏创作的一些趋势。

 ★ 滑稽戏走向“有意思的笑” ★  

作为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目,《上海的声音》最近首演大获成功,做过统计,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共收获掌声和笑声200多次,这被称为近年上海比较成功的一部全新的滑稽戏。

《上海的声音》写的是城市棚户区一群人的情感和命运,时间跨度40年,反映了这些底层人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今天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上海的声音》除了显示滑稽演员从电视回归舞台之外,还显示了一种趋势,就是滑稽戏应该追求“有意思的笑”。

罗怀臻说,对于滑稽戏的“笑果”,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笑得有意思”,一种是“有意思的笑”,过去大多是追求前者,演员在舞台上插科打诨,就是博人一笑,至于这个笑,其实并没有太大意思。但是《上海的声音》让人看到了演职人员追求“有意思的笑”的努力。罗怀臻认为,滑稽戏也要有“注重意思的意识”,这样作品才能走得远。

上海戏剧学院原书记、著名评论家戴平今天也说,普希金说过“高尚的喜剧是接近于悲剧的”,所以滑稽戏演员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插科打诨,而是在进行严肃的艺术创作。从这一点来看,《上海的声音》做到了。

 ★  滑稽戏走向“方言话剧” ★  

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作为《上海的声音》的总监制,对这部作品的出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王汝刚今天对记者表示,在近年的滑稽戏创作中,他十分注重滑稽戏向“方言话剧”过渡。也就是说,尽管演员说的是沪语,但其实演的还是话剧,话剧艺术的那一套规范和程式,滑稽戏同样需要注重。

对于这一点戴平深为认同。她说,从滑稽戏发展史来看,无论是《七十二家房客》还是《复兴之光》,这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都是“方言话剧”的实践,也就是用了话剧的胚子,加入了方言的段子。“方言话剧”之所以有必要,就是因为一旦定位为话剧,那就要讲究故事性,讲究人物分析,这对一部喜剧作品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戴平引述黑格尔的话说,喜剧发展成熟的阶段也就到了戏剧这门科学研究的终点。所以戴平认为,滑稽戏演员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滑稽戏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它能让观众笑中含泪,也能让人思考人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