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脑洞也拼动手能力!这项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赛事开赛了!
2019-11-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鸟类专家卜教授发现的新物种鸟因两个助手的好奇心而飞走了。情急之下教授助手利用多重曝光技术来呈现“新物种鸟”应付发布会。被识破后,卜教授不得不亲自去草丛里找新物种,拍下了一只衔着叶子的鸽子当作新物种鸟。最后,女儿用“一叶障目”点醒了他……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神马都队”通过这个故事,诠释了摄影技巧里的叠加效果。

今天,2019-2020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普陀区同济二附中鸣锣开赛,一个个由孩子们自己演绎的诠释科学道理的舞台剧展开角逐。

- 五大类赛道均有黑马 -

这项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288支赛队同台竞技,比拼创意、展示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今年的DI主赛场,普陀区共派出67支赛队参赛。今年参赛队伍又创新高!

五大类赛道均有黑马,8分钟挑战不可能的DI是一个体现动手动脑相结合、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项目,通过竞赛可以使学生们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DI由团队挑战+即时挑战两部分组成,五大类团队挑战各有侧重点,参赛队员们需要根据赛题要求,表演一个8分钟的短剧,同时需要融合道具进行展示。

今年的团队挑战赛题相较往年呈现出了全新的挑战难度与新意。“观赏性强”“贴近生活”成了赛题关键词。在赛场上,参赛学生们用创意诠释赛题,各种奇思妙想、打破常规的解决方案纷纷涌现、令人刮目相看。

明日之星作为DI非竞赛级别项目,于去年落沪,今年参赛队伍数猛增至33支。今年,萌娃们要讲述一个探索外太空的故事。参赛队员每人都需要扮演一个角色,团队需要制作一个发射装置、设计一个布景,同时还有一个可以人为操控的木偶作为第八个伙伴加入探索计划。

- 当学霸遇到DI难题 -

每年DI开赛,各赛队队员都特别期待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作为东道主的同济二附中此次共派出3支队伍,分别参加挑战A、挑战C和挑战D。挑战C的领队李晓亮老师介绍说,他们初次尝试DI,研究赛题、制作背景、即时挑战训练都由学生完成。挑战C讲述了一个关于健康的故事,主人公熬夜打游戏、上课玩手机、半夜吃夜宵,甚至还学会了抽烟喝酒。身体内的器官越发衰竭,只能通过梦境来提醒主人公更改自身不良习惯,做一名健康的新时代青年。

DI历来有强队,但不乏一批DI新军,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的“花儿B队”就是其中一例。所有队员都是学霸,但缺乏参赛经验的他们这次却遇到了“DI难题”。他们这次选择了挑战B“初次接触”,“从拿到这个赛题开始,我们真是伤透了脑筋,到底是什么外来生物和栖息地接触,初次接触就会让彼此产生变化呢?”带着问题,队员们走进校园,看着天上的飞鸟、路旁的树木、池塘里的鱼,再到图书馆翻阅书籍,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最终,他们从下雨天蚂蚁搬家的故事中找到了灵感。

“花儿B队”决定每个队员都参与表演和道具的制作。从旁白、音乐、舞蹈,每个队员都积极参与。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表演严重超时。他们不得不把剧本删减了一大半,队员周诗怡用“挥汗如雨”来形容他们在创新实验室拼搏的情景。

在比赛过程中,小队员们克服了大量的困难:“队员有住宿的,有走读的,还有不同年级的。我们只能在每天晚餐后排练1到2个小时,保证每周至少排练3次,其余时间用来制作道具。”这段旅程让他们感觉收获满满,“我们通过DI提高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了想象力不是平白无故就产生的,也需要大量的积累。并且在团队合作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 每个队员都有独一无二的优点 -

在普陀青少年中心小学组“神马都队”的队员们眼里,DI是一段旅程,一路上看到了队员们各自的闪光点。队长杨若语来自华师大附小,在学校担任大队长,她告诉记者:“有队员执行能力很强、记性好;有队员有丰富的表演经验;有队员的手工能力强;有队员的搭建能力强;有队员的颜值非常高。”她认为无论结果如何,每个人都为团队贡献着自己的心与力。

这个队伍的队员,由4个五年级和3个四年级的学生组成,分别来自六个学校,相互迁就、相互包容,他们认为,DI是学习生活里的一味调剂品,充满着各种挑战、也收获着各种甘甜:“十分庆幸我们团队始终用严格的态度来保持我们的道具制作和排练水准。我们队员之间相互理解并配合,这让我们彼此很感动。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们都收获了友谊,这是最宝贵的。”

来自普陀青少年中心初中组“思无止境”的队长张逸雯在小学时就参加过DI,这次比赛,她还找出了小学时参赛的自制演出服:“很喜欢DI,一直念念不忘。”她与队员们这次经历了周折,原本选择挑战B最终选择了挑战A。“从最后结果看,我们团队在这个执行过程中,体现了非常强的执行力和调整能力。”从背景板、音效到服装,一切从零开始,他们却说:“效率比之前更高了。”

两支队伍都是每个周日下午训练。同在一个楼层训练,大家偶尔相互“切磋技艺”,例如即时挑战训练,同题展示即兴表演的能力,赛前相互学习、相互鼓励,DI成了两支队伍的共同话题。

- 老队员进了大学还要组队来参赛 -

DI是全年龄段参与的教育项目,从幼儿园萌娃到青春少年均可参与,其包容性、多样性可见一斑。今年活跃在赛场上的还有两支大学生队伍,在高中时代他们就与DI结缘了。

东华大学“上一个队”今年选择考验即兴表演能力的挑战D,队长陶文豪是张老面孔,他在高中期间就参加过DI。这次,他们不再像高中一样有指导老师全程陪同、有稳定的训练时间,挑起队长的担子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况且他是个大一新生,队员中还有学姐,如何在队员之中建立威信变得十分困难。再加上队员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空闲时间不同,总是聚不齐,团队凝聚力不是很强,导致训练效率一直不高。

缺少场地,缺少材料,队员不积极,没有管理经验,陶文豪用“尴尬”形容自己那时的心境。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氛围,他开始动脑筋。随着陶文豪组织的几次团建和破冰活动,团队关系逐渐融洽了起来。大家一起制定训练计划,把即时挑战和团队挑战分到每一天进行,并给每一个人安排了自己的准备部分。为了解决时间不同的问题,还做了一张公共的课表,并详细安排了每一天的训练时间。这个队长很用心,还请来了自己高中时的队员一起来帮助大家训练。训练马上变得井然有序起来,团队的心也更齐了。

比赛前两天,正是陶队长的生日,队员们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日会,为他庆生,也为东华大学DI队庆祝。

- 从雪域高原而来,收获“创意”与快乐 -

在赛场上,还有一支“友好队”特别引人关注,他们是来自雪域高原西藏亚东县中学的学生。    

学生白玛卓嘎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赛事,通过扮演角色了解到演员背后的鲜亮与艰辛。学生白玛央宗是第三次来上海,她说这次感受特别不一样:“看到上海的精神面貌、看到上海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自己要多学习。”

校长达瓦罗布看到学生们有如此多的感触特别欣慰,他说今年受邀来到上海参赛的共有9位学生,都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通过“走出来”,学生们学会了自省与观察,在心眼里装满“创意”后带回家乡,与自己的同学们分享这些收获与快乐。让更多的学生拥有DI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此行的初衷。

  ▽ 相关链接 ▽  

DI赛题知多少?

【挑战A】“迎刃而解”

侧重于技术性,需要学生们制作一个现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发明物”,这样的命题给了学生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例如,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力学、水力学、数学、机械工程学、物理或结构工程学等来设计制作。

●【挑战B】“初次接触”

侧重科学性,是关于全球热门话题“环境保护”的,主题方向是调研外来物种和一个生物栖息地。挑战B既强调科学原理的探究,也强调舞台艺术的展示。挑战B需要在一个环形舞台上展示表演表演和道具。

【挑战C】“一二三茄子”

侧重艺术性,主题是“一张照片”,学生们需围绕这张照片产生前、产生瞬间、产生后展开表演和制作道具。如何让静态照片在舞台上用动态的方式呈现?这不仅需要学生们研究摄影技术和显影技巧,还要有较强的故事虚构能力和表演能力。

【挑战D】“救援行动”

侧重即兴表演,今年赛题特别强调配音的效果,学生们需要了解并掌握“拟音”的产生方法与技巧,需要利用意想不到的材料制作产生“超强能力”和“超弱能力”的音效。比赛过程中需要抽即兴要素,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挑战E】“纸牌奥秘”

侧重结构承重,今年的承重结构摒弃木质作为材料,启用扑克牌和胶带制作结构,同时要求在现场组建,全新的挑战、全新承重与测试的方式,更加贴近生活。挑战E是今年变化最大的赛题,赛道的全面革新将迎来一次大洗牌,更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期待黑马出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