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辞掉稳定工作,他说要“上天”
2019-11-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施剑平/图、视频

曾经是上海电视台的体育记者,如今成了一名职业飞行员,孙峤的转行让人有点“弹眼落睛”。30岁辞职去学开飞机,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30岁追梦 ◆ 

不想到了40岁时才后悔

5年前,孙峤的身份还是一名新闻媒体人,每天的生活是和球类打交道。这是他从小的梦想。

还是个高中生时,孙峤和很多普通的男孩一样爱看体育比赛。他喜欢打网球,国外的网球赛事一场不落。也看NBA、英超联赛。“那时候就想着,以后要能当体育记者就好了,能近距离走进那些赛场,第一时间报道最新的赛事状况,想想都激动。”

带着这个梦想,报考大学时,孙峤选择了体育新闻专业。2006年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毕业后,他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的社会招聘,顺利进入电视台工作。从此,孙峤拥有了一份被不少人艳羡的工作。

入职后,孙峤先做的编辑工作,5年后开始任职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体育记者,走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赛事现场。3年记者生涯中,他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等各类赛事报道。“我那时跑篮球、网球、拳击、斯诺克,差不多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赛事都参与过报道。”对别人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他来说,却算是“梦想成真”。

但是和很多孩子一样,小时候的孙峤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梦想。“每个男孩都曾经做过冲向云霄的蓝天梦吧。”不过与做体育记者相比,这个梦更像是个“梦”,有点遥不可及。

30岁的时候,孙峤认识了几个现役民航飞行员朋友,沉睡的蓝天梦被唤醒了:“当时和朋友聊天,对飞行更了解了,发现学飞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随着国内通航市场的发展,私人学开飞机变得没有那么难。“飞机驾驶包括运动、商业、私人等等不同的执照,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可以在国内学,也能到国外学,国外学好后需要到国内转成国内执照,再补充一些国内的飞行经历。”这意味着学飞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选择学飞就必须要放弃现在的工作,这是孙峤必须面对的选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父母。“在他们看来,我的工作很稳定,也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就为了学一项在他们看来不太靠谱的技能而放弃了工作,他们会很担心。”

让他坚定做出选择的是妻子的支持。“她跟我说,你现在30岁,开飞机这样的梦想,也许现在是能实现的最后时刻了。不要到了40岁再后悔。”爱人的支持,让他终于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而立之年,放下所有,专心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 追梦不易 ◆ 

一年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

学飞容易,却也不易。从2014年9月8日入学,到2015年9月10日毕业。孙峤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在朋友推荐下,孙峤选择了南半球的一所航校学习。在国外学飞,最重要的是语言,从在Facebook上的面试开始,所有的交流、学习、课程到考试都需要用英语。“面试会考察英语水平,对于飞行的想法等等。然后要准备体检证明,签证材料,差不多到成行经历了3、4个月。”孙峤的英语还不错,但到了国外接触到飞行的专业术语,就不够用了。

在国外的1年时间,孙峤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真的,一点不夸张。”他说。

航校的课程先是地面理论学习,1个月后开始飞行实践课。即使开始上机了,也还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理论考试,十几门考试包括机械、航空气象、仪表、外部环境、人文因素等等。“也没什么题库,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啃完才行。”

每天上午上4小时的理论课,下午4小时的飞行训练。晚上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孙峤都用来逼着自己学习。“他们是没有学制概念的,你考试过了,就能早拿到执照,早毕业。考试通不过,就得一次次考,挂科很普遍。我有同班同学就是我毕业了2年之后才毕业的,花了3年时间。”

对于年龄已经步入“三”字头、很久没有认真进行案头学习的孙峤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找回学习的状态。“要集中注意力很难,尤其又都是英语,更加看不进去,常常学一会就想摸手机出来刷一下。”他只能逼着自己埋头苦读。这样的学习状态,让孙峤直到毕业,也没有挂过一次科。

从可以上机开始,每天都要进行飞行训练,周末可以休息,也可选择加飞,孙峤多半选择飞,他觉得多练总是有好处的。“如果你问我学飞的感受,坦白说,痛苦煎熬的成分占60%,40%才是比较好玩的。”孙峤坦言。

那40%的“好玩”自然和蓝天有关。第一堂飞行课前,他兴奋得一晚没睡着觉。可是坐进驾驶舱的第一次,他更多的感受是恐惧。“小飞机驾驶舱和大飞机不一样,有点像关在鱼缸里,小飞机又不稳定,一阵风就会乱晃。”第一次飞行训练课,他在6分恐惧、4分兴奋引起的全程哆嗦中结束。

4个月后,当孙峤拿到驾驶私用飞机的私照时,“操控”的乐趣早已战胜了最初的恐惧。有时候落地得比较轻,教员表扬了,他能回味一个晚上。“在国外拿到私照后就可以一个人飞了,我们周末经常约上几个同学,一人一台飞机,从这个城市飞到那个城市。以前觉得开车到处跑很自由,现在是在天上开着飞机到处跑,这种‘爽’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孙峤开始享受在蓝天翱翔的快乐。

但那也是在经历了数次严格的考试甚至危险后得到的惬意。刚拿到私人执照不久的第一次单飞,孙峤就曾经遇险。那次起飞后,他突然发现飞机无线电没有了声音,检查后发现发电机失效了。第一次单飞就遇到状况,他有点儿慌张。           

“我只能尽量保持镇定,首先确认了发动机还是好的,我就继续保持飞行,急中生智用手机打了个电话给塔台,告诉塔台我的无线电失效了,请求指引。之后塔台使用灯光语言,顺利指引了我降落。”直到落地后,孙峤才知道这件事惊动了不少学校教员,教员表扬他:“处理得非常好。”

没有什么梦想的实现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从第一次单飞到现在,每一次考试、每一次飞行其实都是考验,只有技术、心智各方面能力都成熟后,才能成长为合格的飞行员。”孙峤说。

 ◆ 选择飞行 ◆ 

打开人生中另一扇窗

这一年,孙峤只有圣诞节放假的时候回来过20天。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商用飞行驾照后毕业回国,重新考试、重新训练、积累飞行记录,把国外的飞行执照转成了中国执照。之后很幸运地被民航招录,成为了金鹏航空的一名驾驶员。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幸运的。”孙峤说。他所在的金鹏航空飞行部总经理刘霄蔚就表示,事实上目前国内民航业对于飞行员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我们现在在飞飞行员有250多人,30-50岁的比较多,等待训练的学员有150人。飞行员从业资格也变得更加严格,社会招聘这种‘半路出家’的飞行员的确比较少了。但特别优秀的,我们也不会放过。”对于孙峤,他的评价是,是副驾驶里的楷模。         

刚进来时,金鹏航空飞行部737机型总飞行师曹松华对孙峤的印象是成熟稳重,后来了解到他的经历,曹松华的第一反应是“诧异”。“孙峤这跨界得有点厉害,而且在我们看来,是放弃了风光的职业,加入了我们飞行行当。”3年多,作为机长的曹松华和孙峤经常搭档,对他的评价是“技术过硬,理论扎实,飞行品质非常好。”

从记者转行成为飞行员,孙峤又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梦想总是美好的,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梦想不完全是理想。”他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飞行员这么个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会如此辛苦。孙峤是副驾驶,飞4天休息2天的循环工作制。“早班6:30要飞,4:30就要签到,和机长、乘务员开会做准备,3:30就要从家里出来了。航班飞到下午3、4点,到酒店休息12个小时后马上又要执行下一个航班,节奏很快,非常累。”

作为客机驾驶员,对自己、家庭、乘客、公司都得负责,容不得半点闪失,责任和压力也很大。“职业飞行员,最重要的是职业两个字。不仅指的是操纵能力,还有是不是以职业态度对待飞机。从起飞到降落有几十个程序跟动作,任何一个小动作不准确都可能导致问题。所以一定要确保每一个动作的精准。”  

大飞机有一套操作的指南和规范,其中针对紧急事件的有10几种“记忆项目”,平时都要进行训练。民用航空规章有很多,每个规章都有编号,编号后面加上“部”,代表“具体哪一个方面的规章”,涉及到飞行人员的规则就有4部:“就跟法律条文一样,都得遵守。”

这些繁琐和严格的规范对于以前做记者的孙峤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比想象辛苦很多,但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他说。这些辛苦,在每天飞完,正点到达,看到旅客安全下机时,就会被满足感所替代。

而飞在天空上,总是能看到常人难以看到的场景——永远是蓝蓝的天,灿烂的阳光轻拂在脸上。在国内不同地方飞行,俯瞰下去,有沙漠、雪山、海洋、峡谷。有时候晚上安静地飞翔着,驾驶舱前就铺满大片的星光。偶尔还能邂逅流星雨,看它们在夜空中倾泻而下。“猎户座流星雨的时候,我就在天上飞,美到让人忘记许愿。”

这些时刻,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现在的孙峤,已经开始进入升级转机长的准备当中,这将是他接下去的一个最大目标。

“我依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如果做记者,可能我的人生就平稳地度过,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选择学习飞行,打开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孙峤说。今年3月,他带着家人回到了新西兰,父母和妻子第一次坐上了他驾驶的飞机。那时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实现梦想需要量力而行,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热情和能力要能够匹配。但同时也要相信梦想的力量。”孙峤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难的不是做什么选择,而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永远不要低估梦想的力量,never stop dreaming,万一实现了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