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遗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天地,长三角文博会已成各地的“橱窗”和“观景台”
2019-11-2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今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现场探访中感觉到,长三角文博会已经日益成为长三角文化资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一个窗口。这是一个长三角展示自我的“橱窗”,也是向外眺望的“观景台”。

  展示自我的“橱窗”  

今天一早,安徽省黄山市的砚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亚军就在国家会展中心的展位里摆开了阵势开始临帖。他临帖用的歙砚就是自己雕的。这砚台再配以上好的徽墨,研磨出来的墨汁尤为细腻醇厚。吴亚军对自己砚雕的手艺十分自信,他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省一级的非遗传承必须是40岁以上,他40岁还不到,以后会是省级非遗传人的。

吴亚军的砚雕工作室开在黄山市的屯溪老街,这是一个旅游景点,会有一些观光客来买他的砚台。但是这对吴亚军来说显然是不满足的。因为游客是把这砚台当成旅游纪念品来买,可是他的砚雕分明是一门艺术啊。吴亚军想把自己的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很快,在长三角文博会的现场,就有不少专业人士将吴亚军围住,对他的作品评头论足,还有一些人想和吴亚军合作,将他的作品在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进行销售。吴亚军觉得这些人都是行家里手,能够读懂他的作品,所以很开心。“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其实有很多都是相通的。”吴亚军对青年报记者说,“我在长三角文博会上可以遇到很多知音。作品销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被理解。”

今年长三角文博会有展览、论坛和“区城联动”活动三部分组成,而展览部分多半是各地将自己的文化精品呈现出来,让像吴亚军这样的工匠和专家来现场演示自己的作品。也就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橱窗”。各个展团之间还会相互交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展团,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其实彼此的文化如此相近,变生出了一种亲切感。当然也会相互借鉴。

  向外眺望的“观景台”  

事实上,长三角文博会作为一个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的形象在今年日益显现,很多展商都将此作为一个对外眺望的“橱窗”,在文化“走出去”之外,都想看看有什么可以“引进来”的。浙江广电集团中国海影城的卓琳钧就很想听听长三角其他地区观众的意见。

中国海影城是浙江象山近年兴建的一个影视基地,除了有临海的特色之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给很多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游学的平台。这些学生可以在基地里体验到从影视前期准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等一系列真实的影视流程,对他们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卓琳钧告诉青年报记者,中国海影城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所以她特别希望能够通过长三角文博会这个“观景台”,来听听来自服务对象的声音。而仅仅一个上午,就有不少专业人士给她提出了建议。“我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回去,这也是我们参加长三角文博会的重要收获。”

中国海影城是第一次参加长三角文博会,卓琳钧说,之所以来,是看到去年不少展商从长三角文博会都是满载而归,不仅带回合同,还带回各种建议和经验。黄山文投集团战略投资部的吴融融就是上一届文博会满载而归的一位。她告诉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黄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文旅的开发其实还有很大空间,上一届文博会上他们就遇到了一位在上海做健康产业的投资人,对方有意在黄山做一个健康产业的基地,目前这个项目还在洽谈之中。“所以这一次我们又来了,会去看看别人家有什么好内容可以引入黄山来做。”吴融融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