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纸大小的笔记本写满几十本!从业30多年,这位医生战胜一个个世界级难题
2019-11-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每次手术结束后,他都有写手术笔记的习惯,从做医生以来,这个习惯就没有间断过,至今已经写满了几十本A4纸大小的笔记本,里面字迹工整、表述分明。在这些珍贵的笔记本里,有着大量的经验教训和他自己对手术的理解,而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患者服务的力量源泉。

“在每一个没有为病人虔诚服务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院长万小平的座右铭和他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最真体现。从医数十年,他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满腔的热情,向医学领域的高难度进军,守护患者的健康。

 ★ 传承大医精神 ★ 

医生就是服务于病人的职业

“医生就是服务于病人的职业”,这是万小平给“医生”这个职业下的定义。在他数十年的工作中,身体力行,不断践行着这一宗旨。

在万小平眼中,好医生的标准就是要做到百分之百对患者负责,差一点都不行。他时常和学生们讲起他读硕博研究生期间的导师——著名妇产科专家王佩贞教授、苏应宽教授的言传身教。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两位教授便起床读书,钻研文献,始终保持敬业的工作态度。在万小平的眼中,导师们是真正的好医生,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妇产科医学和病患。

导师们的那份严谨和执着,也深深影响着他。每天早上不到7点,万小平就早早地来到医院,为的是能够抓紧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等8点正式上班后就能去病房查看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等。

行政会议、门诊、手术、查房……万小平每天的工作安排密集紧凑,快速而高效。但是无论每天的工作多繁忙,他最后一项工作总是再次来到患者的病床前看一看,问一问,了解病人的情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包括周末、节假日,甚至是出差返程当天直接从机场赶到医院,万小平都会到病房查看病人情况。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再忙,他也还是会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穿上手术衣,走进手术室,亲自主刀实施妇科疑难手术。

万小平就是这样一位医生,永远把服务患者放在最优先位置。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只有看到了病人的情况,我的心里才会真正感觉到踏实。”医院行政楼下,他每天上下班开的小白车,总是最早地停放在那里,也是最后开走的那辆。

 ★ 勇攀医学高峰 ★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患了妊娠合并宫颈癌,保大人还是保小孩?每当遇到这样艰难的问题,万小平的回答总是简洁有力:“都保!”在一妇婴,万小平带着他的团队,接下一个个世界级难题,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完美答卷。

晓娟(化名)是位年轻女性,从结婚开始就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然而,命运捉弄人,在得知怀孕喜讯后不久,刚刚进入孕中期的她即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宫颈癌。不幸中的万幸,晓娟来到一妇婴,得到了万小平带领的产科、妇科、新生儿科、手术麻醉科、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和护理部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的联合救治。考虑到患者病症情况、妊娠阶段、胎儿早产风险等种种因素,万小平团队反复查阅资料、细致斟酌、调整治疗及分娩方案,最终制定出适合患者病情和胎儿发育的治疗方案。

按照治疗方案,晓娟在怀孕28周后开始接受一期化疗。妊娠至32周时,结合病情和晓娟意愿,由上海一妇婴产科主任应豪亲自主刀实施剖宫产,宝宝出生评分非常高;紧接着,万小平亲自主刀,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最终,母子平安,万小平和他的团队长舒了一口气。

在妇科领域,宫颈癌根治术是最难的手术之一,对妊娠期患者实施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是对患者、家属以及医生的严峻考验。“我们天天面对的都是新生命,再难的骨头也要啃下来。”从医30多年的万小平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来自社会的认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万小平带着他的团队探索“化疗-手术-化疗”的“三明治”治疗程序。与先手术、再化疗的经典治疗模式相比较,“三明治”治疗程序可将晚期卵巢癌手术切净率大大提高,5年生存率由29.62%提升至45.13%。他本人领衔上海市医学重大课题“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研究”,在全国25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取得重要成果。万小平关于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获得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上海科技进步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妇产科学的一等奖项。

更多的好消息还在陆续传来!2017年万小平获得“上海工匠”称号,是上海市首位妇产科医师获得这项荣誉;2017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得“上海市仁心医者·仁心医师奖”……

同时,万小平还十分重视医学科普。今年6月,他带领医院50多名专家赴京开展为期一周的新华大健康科普直播,创造了一项上海妇产科专科健康科普活动的盛举,也推动了医院科普文化建设的进步。

 ★ 记录手术经验 ★ 

已写满几十本A4纸大小的笔记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喜欢与病人进行眼神的交流,因为和病人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万小平说。

虽然已经踏上行政管理岗位多年,但作为临床医生,只要有时间,万小平总是喜欢到病房、到门诊,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他会坦白告诉他们手术的复杂程度,可能出现哪些突发情况,前期都做了哪些准备。每当看到患者在沟通时眼神中流露出哪怕一点点迷惑或者是恐惧的神情,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宽慰患者。他总是说:“病人坚定的眼神和充满信心的神情,会给手术医生带来更大的自信。”

从医几十年,虽然早已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万小平每次做手术前还是会感觉到压力,这种压力正来自于他对患者无限的爱心与责任心。他经常教育下级医生:“不在于手术大小,一名好医生对每一台手术都会非常重视。”

每次手术结束后,万小平都有写手术笔记的习惯,这个习惯自他做医生以来就没有间断过,至今已经写满了几十本A4纸大小的笔记本,这里面有着大量的经验教训和他自己对手术的理解。  

“我们要永远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不计较时间,全心全意为病人考虑。对我学生们,对我的同事们,我也是这样要求的。”万小平告诉记者。   

 ★ 发扬服务理念 ★ 

培养出更多医学人才

为医者应当存仁心,医生这个职业在仁心和技术层面实现了价值的统一。患者是否对治疗满意,即是衡量医生手术精湛和完美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医生创新和整合结果的唯一标准。在万小平心中,医生的职业是如此神圣,俨然成为一种充满爱心的事业。他希望不断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患者,让他们健康地重返家庭和社会。

作为医院的负责人,万小平觉得身上的责任还很重,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造福更多的患者。

为了能够培养更多未来优秀的医生,万小平已指导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31名。这些学生毕业后都在各家医院成为了优秀的临床医生,其中2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同时,万小平先后为自己曾工作的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医生。现在这些医生都是各自医院的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或技术骨干。万小平常常对学生们说,通过努力,把一些疑难复杂的、生命垂危的患者治好了,对于医生来讲,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成就感。

在上海近20年的工作时间里,万小平在工作过的医院筹建或是成立了多个诊疗中心、抢救中心、培训基地,进行学科建设。包括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妇科肿瘤诊疗中心、卫生部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第二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科),筹建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和妇产科生殖医学学科。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卫生部首批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成立了上海市妇产科临床培训与实训中心、上海市母胎医学及妇科肿瘤研究所。

而这些,不仅为医生搭建了更多的展示舞台,同时也患者创建了更好的治疗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