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里的徒步旅程 ,他们在“静默行走”中体悟生命的意义
2019-11-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前几天高以翔的事给我的感触挺大的,突然发现生理性的死亡是很简单的事,所以我希望社会性的死亡来的晚一点再晚一点。一个人这辈子总得做点事,让别人遗忘的速度能慢一点……”上海商学院的“00后”大一学生王宇星告诉记者。今天,800余名来自沪上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白领参与了一场特别的徒步走——墓园“静默行走”,在12公里的旅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开启了一段独特的生命静思旅程。

  向死而生,十二公里徒步唤醒生命愿望  

今天,上海下起了绵绵细雨。下午一点多,穿上雨衣,背着“静默行走”的特制背包,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的大一学生王蒙莎和同学们一起从青浦福寿园出发,开始了12公里的静默徒步旅程,最终的目的是佘山月湖公园。在墓园里,他们一路完成打卡任务,探寻生命的意义。大部分人默默静走,没有喧哗,没有热闹,没有讨论。

在经历了第一站后,王蒙莎和一位同伴就脱离了大部队。雨天的墓园有些阴冷,她静静地在中国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宣蛰人夫妇墓碑前凝视了许久。蹲下身,抹去墓志铭上滚落的雨珠,轻声细读,“要突破传统的束缚,以求取新知,既要有下地狱精神,又要有殉道者的精神……”

王蒙莎没有意识到,不远处记者的镜头已经对准了她。面对采访,她腼腆一笑,“你看这些墓志铭写的都很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有些名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很伟大,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

小王在学校攻读的专业是学前教育,通过这次静默行走,她称自己学到的是“敬畏生命”。

在一个打卡点,来自上海商学院的大一学生王宇星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心愿。虽说是“00后”,但小王对生命的思考却有些深刻。“在我看来,生理性的死亡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希望对一个人来说,社会性死亡来的晚一点才好。前几天高以翔的事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好好活着是我对这件事的体悟。”

现场,所有的参与者从上海福寿园内的新四军广场出发,路线途经上海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中共早期四大领导人纪念像、《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纪念像以及“希爱林”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纪念园等充满红色记忆或生命能量的任务点。

在上海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上海大学的大一学生于同学在一处纪念碑前献上了一朵白菊花,并深深一鞠躬。“这场活动挺有意义的,一方面徒步可以放松自我。一方面我也对生命教育有些感悟,比如作为大学生要积极乐观,奉献自我,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静默行走中思考自己丢失已久的生命愿望  

走出园外后,参与者沿行进路线向郊野前行,途经上海辰山植物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雕塑公园等。一路风光秀丽、静谧安宁,并通过多个任务点一一解锁心中尘封已有的生命愿望,如“写下想做,还没做的事”“写下想去,还没去的地方”“写下想见,还没见的人”“写下想对TA说的,还没说的话”“写下做期待的愿望”以及“写下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等等。每一位参与者打卡完成有关生命、真理、奉献、信仰与力量的互动任务,在瞻仰与纪念中体悟城市的文脉和生命的价值。行走者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内省和探索,引发对生活、生命和死亡的认真思考,从而更加能够感受生命,珍惜当下。

一位曾参加过首季“静默行走”活动的参与者表示,在墓园内行走,是一个很好的关照生死的行为方式,可以让自己在忙碌的前行当中慢下来、静下来,回顾过去,重拾梦想,思考接下来的人生方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