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来了,共同打造江南文化IP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天下午,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在田子坊艺术中心二楼落成。这是长三角地区的美术馆在上海开设的第一家分馆,是长三角文化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成果。
记者今天走进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这家美术馆位于田子坊的中心区域,与艺术家陈逸飞和尔冬强的工作室毗邻,可谓是闹中取静,文化底蕴深厚。200多平方米的展厅布置得很精致。开幕展览颇为特别,由这家来自苏州的美术馆举办“三生长忆是江南——上海当代书画名家特展”。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对记者说,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苏州与上海毗邻,语言相近,文化相通,理应是有所作为的。苏州美术馆找到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江南文化”。苏州是“江南的江南”,正好上海也提出了要发展江南文化,两地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文化交流。
记者了解到,其实今年这种沪苏双城美术交流互鉴已经开始了。今年是苏州美术馆的江南主题年。他们先后举办了“江南意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三生长忆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苏诗意作品特展”“初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书法名家特展”“梦回江南”系列之首展——苏州美专老校友周正艺术成就展等。这些体现了上海和苏州文化渊源的展览,吸引了大量上海观众赴苏州观展。
苏州美术馆连续跟踪三年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观众占到总参观人次的46%,成为观众的主要群体;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吸引的观众人次更占到总参观人次的57.3%。而观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海观众。
在这种长三角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背景之下,苏州美术馆建上海分馆的时机已经成熟。曹俊告诉记者,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将通过挖掘江南文化的厚重内涵,能把长三角地区最好的美术资源聚集到展览中,通过展览‘借船出海’,不仅把中国现代艺术梳理了一遍,挖掘了江南文化的厚重内涵,还有效输出了苏州的文化品牌。
记者了解到,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每年选择精品展览进行巡回展示。第一季分别推出四大精品展览,包括此次由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立行策展的开幕展“三生记忆是江南——上海书画名家特展”, 还有“图像江南老照片展”“年画重回春节——庚子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展”“初心·前行——上海书法名家特展”等。同时还会提供一系列推广苏州文化的服务,包括提供《艺浪》馆刊、展览画册及相关学术著作阅览,提供苏州美术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苏州市名人馆等艺术场馆各类文化资讯,推出苏州人文艺术之旅微信服务,以及围绕江南文化主题,打造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IP,开展桃花坞木版年画等文化创意商品开发及销售等。
- 对话 -
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的品牌
记者:苏州美术馆近年作了一系列推进长三角文化交流的尝试。这次把美术馆开到了上海是什么考虑?
曹俊:您也知道,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明确要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的品牌,要实现公共事务和文化的一站通。同时苏州市委提出,要改革再出发,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红火年代。我们在开设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就是响应这些要求的具体举措。我们希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对接上海。
记者:这次苏州美术馆分馆和田子坊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关系?
曹俊:我们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一体化”,一个“高质量”。我们和田子坊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他们提供场地,我们提供内容。我们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共同打造江南文化IP。
记者:我注意到分馆也会举办一些上海艺术家的展览,比如这次的开幕展“三生记忆是江南——上海书画名家特展”。由苏州美术馆来办这些展览和上海本地艺术馆所办展览会有什么不同?
曹俊:我们还是紧紧契合江南文化这个主题。江南文化是上海和苏州共同的文化,也是长三角重要的文化血脉。我们要深挖江南文化的内涵。通过苏州美术馆分馆这个窗口,向人们进行传播,让他们更了解江南文化。
记者:苏州美术馆分馆如何定位?会有什么文化推广的计划?
曹俊:除了举行一系列江南文化的展览之外,我们还希望在文旅结合方面做一些事。比如把苏州公共文化中心下面的几个美术馆和艺术馆的内容拿到上海展出。开展桃花坞木版年画等文化创意商品开发及销售等。希望观众通过苏州美术馆分馆这个窗口,更了解苏州。到苏州去旅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