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校学子这样纪念“一二·九”运动
2019-12-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84年前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值此“一二·九”运动84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高校学子正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厚植爱国荣校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上海交通大学

  “一二·九”歌会 师生校友同台唱响强国音  

在八十四年前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浪潮中,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救国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一二·九”师生歌会在霍英东体育中心上演。歌会以“壮阔七十载,唱响新时代”为主题,旨在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星火燎原”“旭日东升”“改革兴邦”“砥砺前行”构成歌会的四个篇章,既有《十送红军》《松花江上》《长江之歌》等经典老歌,也有《共和国之恋》《我的中国心》《不忘初心》等时代变迁曲。

来自30个院系的近4000名师生、校友、学生家长全情参与,以朗诵、合唱、舞蹈、乐器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场景融入式的演唱,讴歌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传递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理想信念,表达交大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愿。

据了解,本次歌会是上海交大首次采用师生同台形式的主题歌会,现场也吸引了不少校友和学生家长参与合唱、伴奏或指挥。许多学生合唱指挥和伴舞演员甚至都是“零基础”,在经由上海交大“艺术达人”计划的培养后,在演出中初展才华。

来自媒体与传播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拉胜·阿达力表示,“国家许青年以信心,青年许国家以为来。我们一定会肩负起时代使命,振兴中华。”

校团委副书记巢睿祺说:“青春的旋律可以是抒发内心的小清新,也可以是激发一代人使命感的宏大叙事,歌会活动对涵养校园文化、强化价值引领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交大人理应责无旁贷,一定大有可为。 ”

另外,一年一度的上海交通大学“12·9冬季长跑”也如约而至,学子们以奔跑向先辈致敬。据悉,“12·9冬季长跑”在交大已经历时42年历史,最初是以缅怀抗日先烈,弘扬爱国主义为出发点,如今,也倡导交大师生“爱交大,爱运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大传统体育赛事,希望引导师生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接下来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

  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大师剧《孟宪承》首演  

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子历时八个月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大师剧《孟宪承》,将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孟宪承的事迹搬上了舞台。以此为契机,一个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教育家寻访计划”也宣告启动,带领孟宪承书院的未来教师们了解大师、体悟师道。

在时局动荡之际,孟宪承不顾前途、全力支持爱国运动,推动国文教育和民众教育实验,遭威逼利诱,但不为所动,不辞辛苦创建华东师范大学,选址大夏大学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持续稳定发展准备了五十年的发展空间……

作为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项目,从剧本创作、团队组建、演员招募到话剧排练等,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了一部原创话剧,从学生视角展示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在思想、学术、人生上的大师风范以及以教育救国、以教育建国的理想抱负。

“孟宪承先生的一生就是为了他的学问、他的国家,唯独忘了他自己。我们青年学子也将在他的精神指引下奋进,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事业中。”大师剧《孟宪承》中孟宪承的饰演者、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黄天策如是说。

大师剧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夏建国表示,“当剧中孟宪承校长宣布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时,台上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一刻内心的触动是最难忘、最珍贵的,我想这也是对新时代学生最好、最有效的校史文化教育。”

在该剧执行制片、孟宪承书院团委书记及话剧队指导老师成一川看来,校史具有传承和教育当代青年深刻理解“前人的长征”与“未来的担当”的重要作用,而通过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校史原创话剧,能够厚植学生的爱国荣校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这也是共青团的使命与责任。

以大师剧《孟宪承》首演为契机,“大师与师道——教育家寻访计划”宣告启动。首期“教育家寻访计划”将聚焦孟宪承、马相伯、叶圣陶三位教育家的人物故事、教育成果以及影响力,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课程,带领孟宪承书院的未来教师们了解大师、体悟师道。

该项目依托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平台,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苏州市叶圣陶研究会会长钱振明和复旦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钱益民等三位跨校、跨领域的校史、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导师天团”,通过先导讲授、观影学习、现场参观、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品味和体验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追求和教育家的愿景。

“我想通过寻访计划,再问自己一遍:我填报师范专业的初心是什么?”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屠湣德相信,在接近和探寻大师们的初心时,能让大家用更开阔的眼光看待教育,看待立志奋斗追求的这份使命,他也相信,自己的教师梦想也将由此变得更为坚实与丰厚。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爱国三问” 强学生爱国意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此间举行“扬青春志,铸爱国魂”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四周年主题纪念大会,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让学生再一次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国旗护卫队队长、退役大学生士兵罗源在《我和国旗的故事》讲述中,分享了他曾在中印边界线上执行任务的经历。罗源是2016年9月12日去当兵的, 2017年6月去了中印边界线。

“每天在头顶迎风飘扬的国旗行军出操,巡逻站岗放哨。心中的弦时刻紧绷,保卫国家,践行使命。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他对五星红旗有了愈发深刻的感情,对祖国愈发无比热爱。”罗源说道。

罗源的讲述引发了同学们关于个人成才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要求学生自己回答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么?你爱国么?你愿意中国好么?通过“爱国三问”来引导学生确立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使命。

学生们通过探寻“国”从何而来,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回答何为中国人;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通过分享学校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师生典型故事,寻找“精忠报国”的答案,达到激励学生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效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学生赵婷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校团委书记缪韵笛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