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华人插画大师杨志成:童年在上海,听爸爸的故事长大
2019-12-1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美籍华裔插画大师杨志成今年已经88岁了,但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每年依然可以创作四五本新绘本。杨志成至今已经获得了三次凯迪克大奖,凯迪克奖、安徒生奖和英国格林威大奖并称为三大国际绘本大奖。杨志成也因此成为目前获得世界殊荣最多的华人插画大师。

最近,杨志成因为其两部代表作《叶限》和《雪山之虎》由蒲蒲兰引进出版而来到上海。作客由魔法童书会和宝山区图书馆共同策划发起的“魔法大师班”,此次活动由儿童文学作家张弘主持。他看上去精神矍铄,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思维敏捷。他说,自己脑子里还有很多故事想画出来。作为获得世界大奖最多的华人绘本大师,杨志成丝毫没有诸如“诺贝尔文学奖魔咒”这样的征兆,而这完全得益于他青少年时在上海的成长经历。在那十几年中,他听了无数的中国故事。

杨志成生于一个著名建筑师之家。父亲杨宽麟是中国第一代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大师。大哥杨伟成也是有名的建筑家,北京王府井百货就是他的代表作。而这个建筑师之家也是一个故事之家,杨志成小时候就是在很多中国故事中长大的。杨志成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些故事让他受益终生,画到现在都没有画完。而后来移居美国70多年的生活,让他找到了站在西方讲述中国的独特视角。

 父亲是一个建筑师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记者:谈谈您的父亲吧,听说他的故事让您至今受益。

杨志成:我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师,我小时候就和哥哥、姐姐和弟弟生活在一所爸爸造的房子里。这房子很温馨,而且战时给予过不少亲友、陌生人以安全。我至今记得我把摇椅变成了小马驹,房顶被改造成了溜冰场,游泳池也成了学习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好地方。我父亲虽然是建筑师,但他很喜欢给我们讲故事。讲鬼故事比较多,也就是《聊斋志异》里的那些故事。此外还有黄粱美梦、儿子变成了蟋蟀等等这些故事。童年的很多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得,并且成为了我的作品。

记者:您到了美国之后学的也是建筑,是什么让您成为一个绘本作家?

杨志成:我是14岁离开了上海去香港,20岁到了美国。我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建筑系,后来到了洛杉矶艺术学院学习广告设计。所以我也是有一些绘画基础的。我平时喜欢去纽约中央公园写生,有朋友看我画得不错,就将我推荐给了当时童书领域著名的编辑厄苏拉,他让我为著名作家伍德里的《讨人嫌的老鼠及其他讨人嫌的故事集》画插图,虽然这是我和厄苏拉唯一的一次合作,并且我对那本书并不是很满意,但是我由此获得了美国平面设计协会的优秀作品奖,也由此进入了童书圈。

 站在西方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1968年您的《公主的风筝》获得了凯迪克银奖。这是您迄今三次获得凯迪克奖中的第一次。您觉得是什么让您的作品脱颖而出?

杨志成:我是1965年出版《公主的风筝》的。这个故事我没有听父亲说过,是另一个作家创作的,但我相信它是具有东方色彩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公主是瞎子,因为看不见的东西,她很伤心失落,这时有一个拄着拐棍的老人来给她讲故事,这让她十分开心。后来她发现老人其实也是一个瞎子。我把这个故事处理很中国化。外国人如果觉得自己的处境不如别人,就会很悲观,但是中国人不会,中国人的骨子里还有一股坚韧的精神的。我想也许正是这一点感动了评委,让他们了解了中国。

记者:您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在西方表达东方”。您的很多作品,比如《狼婆婆》、《叶限》和《快乐王子》都体现这种东西方的跨越。您是如何做到这么游刃有余的?

杨志成:我也曾经试过自己来写故事,自己来画故事。但每一次写都很勉强,所以我知道我就是一个画画的人。不过有一点我是很坚信的,就是同样的一个故事由不同国家的人来讲,会很不一样。所以,中国的故事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呈现。但是西方人对中国的故事是不了解的,如何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中国故事呢?这方面我是有一点优势的。我听故事是在中国,学画却是在西方,可以在两者之间跨越。

《狼婆婆》这个故事(《狼婆婆》是杨志成自写自画的处女作,被称为中国版的“小红帽”,获得了1990年美国最高图书荣誉凯迪克金奖——记者注)我采用的是粉彩,不过整体效果很写意,有一种水墨画的意境。我希望带给读者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和诡谲。在美国,有些男孩子读了这本书之后,不再害怕狗了。为什么呢?因为恐惧从心而生,如果你战胜了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也就不怕狼婆婆或者恶狗了。小红帽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中国版本的区别在于,小红帽靠的是自救而不是猎人拯救。

 中国绘本作家对于传统把握得很好 

记者:您的这种在东西方之间的自然跨越是可以复制的吗?

杨志成:我的身份有一点尴尬。我在中国,人们把我当外国人看;我在美国,人们还是把我当外国人看。但是这对于“在西方表达东方”也许是有好处的。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就像中国人说英语,总会带一点中国腔,上海人说广东话,总会有一点上海口音一样。

记者:您怎么看中国这些年绘本创作的发展?

杨志成:我对中国的绘本研究得不多。小时候在上海看过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丰子恺的作品是近些年才关注到的,我觉得他是一个高手。前不久别人给寄来了蔡皋的绘本《桃花源记》,我也觉得很棒,是水彩画,大量留白,而留白本身也是绘画的一部分。应该说,一些中国绘画作家对于传统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