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飞上天的北斗三号卫星背后,都有虹桥商务区的身影
2019-12-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12月16日,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意味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正式完成。北斗西虹桥基地首席科学家郁文贤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北斗导航系统,天上要建好,地上更要用好。”如何才能用好这30多颗卫星,打通上下游产业?这离不开产业的集聚效应。

  高新产业“抱团”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近日,《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 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正式公布,计划将虹桥商务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央商务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企业正在虹桥商务区,组成欣欣向荣的高新产业新业态。

作为第一家入驻西虹桥基地的公司,华测导航是一家专注于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提供高精度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解决方案,专业从事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相关软硬件技术产品的研发。华测导总裁朴东国告诉记者:“北斗定位系统在园区内有着很强的互动,我们既有人工智能也有天线生产,100多家企业有着复杂的上下游关系,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

同时,他表示政府的扶持给虹桥商务圈的企业带来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装修和房租减免,包括我们很多科研项目,都得到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企业能在5年多的时间里,保持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一方面,企业自己的发展很重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区政府对北斗产业的重视。

在北斗产业园区,首席科学家郁文贤告诉记者,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基地通过五年多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技术综合竞争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最有影响力的北斗第一园。

“放眼全球企业,能做到行业领先必定不会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未来的5年甚至10年的行业发展,而产业的培育离不开扶持与帮助。”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CEO袁辉表示,任何好的组织,都需要好的土壤,才能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平台发展好了,高端研发机构和科研人才会被吸引过来。” 

  “3+3+2”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据郁文贤介绍,上海北斗产业园覆盖了大部分产业链,上游产业包括航天、天线、芯片,地图、算法,以及后续的衍生应用如大数据应用。“在这个产业,越往前走越小,但是越重要,比如芯片。但是下游的企业,如智能模块和物联网,对上游的带动作用很大。因此如何将全产业链打通,如何把产业优势把握好,是发展产业集聚的重中之重。”

虹桥商务区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和门户,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常年举办地,拥有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世界水准的会展优势和国际一流的综合配套优势,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在这里高效衔接,已经成为总部经济和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商务发展处副处长朱莹华表示,为了落实《实施方案》中关于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要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已经形成了“3+3+2”政策支持体系,即“三大支持政策叠加三类扶持措施融合两个鼓励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在虹桥商务区的集聚发展。

“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虹桥商务区更注重为人工智能企业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朱莹华说。袁辉也表示,计划立足长三角和上海国际化战略优势,将中国最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输送到全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