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美如酒——中国古代文人的交往
2019-12-16 教育

上两周的文章里,都写到了我们民族作为礼仪之邦,对己谦称,对友多用敬辞,敬语,礼数周详,“礼多人不怪”。其实,除了见面时,这些必须要有的礼数、敬语以外,老师今天想讲讲,中国古代文人在日常交往中,一些关乎友情的动人故事。

一讲到这个主题,同学们很可能立刻想到“高山流水”故事里的钟子期和俞伯牙,也可能会想到“管鲍之交”。今天想记叙几段同学们也许稍感陌生,但同样名垂史册的文人之交。

“嵇绍不孤”,是文人最郑重的嘱托。

有一个成语叫“嵇绍不孤”,说的是值得托付亲人的朋友,使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能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个故事讲的是嵇康和山涛的交往。嵇绍的父亲是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同学们如果读过《世说新语》,一定听到过当时文坛上赫赫有名的这个“男子天团”的各种事迹,其中大多以放荡不羁,不拘世俗礼数之事为多。嵇康和“组合”里的另一位成员山涛,相识于布衣,两人都爱喝酒,志趣相投,情深意笃。

后来山涛做了晋朝的大官,嵇康却一直是曹魏的“忠粉”,大骂山涛“节操碎了一地”,还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文辞兼美的传世之作,从此“汉贼不两立”。

再后来,嵇康病重,一天却把山涛和儿子嵇绍同时找来,当面把十几岁的嵇绍郑重地托付给“绝交已久”的山涛。山涛不仅把嵇绍抚养成人,还举荐他当官,以实际行动,完成了好友的嘱托。

以“绝决”痛斥好友,割席断义,这是嵇康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大义;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最信赖的好友,这是其难逃的世俗之情。山涛虽为晋朝大官,却一生清正,苦守清贫,这是他守其节;为好友不理解,却忠人之托,这是其至情至信的表现。“魏晋风流”大抵如此,实在非我辈能“泛泛而谈”。

生逢乱世,独以诗结友。

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杜甫中年以后极为漂泊,特别是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他的个人生活始终动荡,无所依靠。其中比较安定的是在蜀中八年,其中生活在成都“杜甫草堂”足足五年,这和好友严武的庇护密不可分。

严武虽身居军中要职——三次督蜀,但他本身出身书香门第,是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严挺之之子。他自己在诗词上也多有创作,可谓文韬武略。他主政蜀中,闻杜甫前来,引为知己,他为杜甫积极争取了成为自己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也尊称杜甫为“杜工部”。又为他兴建了“杜甫草堂”,让已经飘摇数载的杜甫一家得以安顿下来。平时的诗歌往来酬答中,他亲切地称其为“杜二”,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可以说,如果不是严都督积劳成疾,年仅四十一岁就死了,我们十分崇敬的“一代诗圣”,也不至于晚景凄凉、贫病交加,逝于孤舟之上。相逢于乱世,能够以诗文结友,此不失为一件乐事!

不相交亦不出恶语。

同学们对“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两位:曾巩和王安石,一定更熟悉王安石。因为我们学过他写的《卖油翁》。

实际上,曾巩少年成名。“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他和王安石本是同学,但是当时王安石文名在他之下,曾巩甘为伯乐,热忱地向朝廷、向文坛“推送”这位新星。终于,使好友在政界和文坛都有一席之地,继而有一番作为。

后来,虽然同朝为官,但两人政见不合,曾巩渐渐疏远了王安石。有一次,知道他们有过同窗之谊的皇上,问曾巩关于王安石的行事以及为人。曾巩平和而客观地给予点评:他先是大大夸赞了好友文学上的造诣,“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杨雄。”随后他又忠实地批评王安石:“勇于有为,吝于改过。”王安石为官、为人确实如此。

而除此之外,曾巩更不多置一词。你可以不再是我的朋友,但在我这里,仍只会听到客观之辞。

非常有趣的是,曾做过王安石老师,后来又成为他政敌的司马光,也做出了相似的决定:在被王安石冠以“保守派”领袖,可以肆意攻击后,司马光淡然退出朝廷,潜心二十多年著书,这才有了堪比《史记》的鸿篇巨制——《资治通鉴》。

这是古代文人间的几桩旧事,却隐含着“君子之交”最朴素、最坚定的信条。我们同学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也可以看故事里的古人对己、待友的方式,好好与小伙伴相处,慢慢找到自己真正的友谊。

1.以下哪一位是“嵇绍不孤”得以实现的关键人物:(       )

A.阮籍     B.嵇康     C.山涛     D.嵇绍

2.以下哪一位是在蜀中和杜甫酬诗应答,又在经济上予以资助他的:(        )

A.严武     B.高适      C.李白      D.杜牧

3.曾巩曾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与以下哪一位西汉文学家相提并论:(        )

A.司马相如      B.杨雄     C.司马迁     D.杨修    

参考答案:

1.C    2.A   3.B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