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卖不动了?一度网红光环的博物馆文创岁末冷了场
2019-12-2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这几天,故宫博物院的一些文创产品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不是因为卖得好,而是因为卖不动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滞销是今年岁末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因为被指徒有外表,性价比不高,一些博物馆文创在今年这个冬天,日子有点不太好过。

网红文创月销量跌到个位数

“网红”不红了?最近人们都在议论故宫的一些文创产品。都已经12月底了,一套价格高达3980元的“故宫紫檀护肤五件套”的月销量只有2套。一幅定价960元的“镜芯无框装饰画”月销量也是2套。而定价高达19800的“故宫白玉挂饰”和定价760元的“傅抱石湘夫人图高仿装饰画”的月销量都是0。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往年岁末年初,都是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的旺季,很多网红产品都卖到断货。而今年即便是作为网红产品的“故宫口红”月销量也不过3000多支。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是故宫的文创产品,很多博物馆的文创也遭遇了寒冬。有的过去卖断货的网红产品,今年竟然破天荒地进行了折扣销售。

市民周先生是一个博物馆文创收藏爱好者,他收藏的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文创有1000多件。他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中国一些网红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滞销也是在意料之中,“过去几年火爆,是因为大家都有新鲜感,现在新鲜感过去了,就会觉得这些产品还是卖贵了,性价比不是很高。”

博物馆文创还是要名副其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对一些观众进行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性价比不高”这个词。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像“故宫紫檀护肤五件套”这样的产品,都是和一些不知名的化妆品商合作的,因为贴上了故宫的标签,就要卖3980元。而一套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也不过一两千元。

评论人许晓芳对记者表示,博物馆文创网红产品由红而衰,主要的问题就是博物馆对自身的IP估值太高,结果造成了文创产品名不副实的情况。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虽然一些文创产品的销售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像《故宫日历》这样的拳头产品依然销售火爆。在故宫出版社的官方旗舰网店上,折扣价59元一本的2020年《故宫日历》12月份已经取得了超过4万本的销售佳绩。上海博物馆天猫旗舰店上卖得最好的是一只标价65元的“宋徽宗天下一人帆布包”,月销量也有252只。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故宫日历》还是“宋徽宗天下一人帆布包”都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文创产品所呈现的内容都来自博物馆自家的馆藏。其二是这些文物内容与文创产品深入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而从现在的一些滞销产品来看,其实都有一个生搬硬套的问题。那个天价的“故宫紫檀护肤五件套”,唯一与故宫有关系的,估计还只是包装上用了一点故宫建筑的元素。

  〓 记者观察 〓 

博物馆文创应少一点“水货”,多一点干货

在岁末的销售旺季竟遭遇“寒冬”,博物馆的文创开发确实是到了该进行反思的时候。国家这些年积极推动“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政策,博物馆文创领域可谓一片沸腾。也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创产品成了博物馆的一道独特风景。

但是当新鲜感过去,这道风景开始显现出黯淡的征兆。这主要是因为博物馆对文创产品的开发有走偏的危险。所有博物馆文创开发“走偏”的危险都集中于博物馆的IP被过度地、不恰当地消费了,以致于出现了很多生搬硬套的产品,以为把那些不值钱的用品贴上一个博物馆的标签,就可以卖出高价。这种赤裸裸的商业行为,会招致人们的反感。

所以,从事文创产品开发的博物馆该调整一下思路了。在记者看来,必须明确文创的立足点,想清楚文创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如何体现。否则,不仅很难继续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恐怕也会砸了博物馆这块金字文化招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