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傅”回归《春之觉醒》,三年却已沧海桑田
2019-12-3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刘令飞,在音乐剧圈内早已是个标杆。早在郑云龙、阿云嘎等人还没有引爆音乐剧、让音乐剧出圈时,他就已是国内音乐剧最一线的明星了,他有个很多人如雷贯耳的外号“刘师傅”——虽然在公众场合,他总是吝于表达。

三年前,他曾出演文化广场著名的自制音乐剧《春之觉醒》,12月30日,他再次以该剧“回归组”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在他身边坐着的,除了同是中国音乐剧“前辈演员”级的丁臻滢,还有“青春组”的主演张智涵、杨舒妍和张玮伦。他说了一句三年来的改变,只有一句:“我年纪变大了。”

改变的,当然不只是刘令飞的“年龄”。以《春之觉醒》为样本可以看见,整个国内音乐剧市场,其实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之觉醒》的原著诞生于一个多世纪之前,但它的影响和魅力却绵延至今。有统计表明,它是最受国内音乐剧专业院校欢迎的改编作品。

它的故事描写了在当时观念极其保守的德国社会,一群青少年对于自身本源的探索,对于循规蹈矩社会的无声反抗,对于初生爱意的无知懵懂,对于前路充斥的迷茫与拨开荆棘所见的希望。其间喷薄而出的思想与能量,让百余年后的青年人依旧心间颤动。

在大家还在为国产音乐剧的发展奔走时,文化广场2016年改编了这部作品,国内外制作团队共同努力,将它打造成了一部备受观众好评的“小而美”类型音乐剧。它的外界反馈,让很多音乐剧人感受到了振奋。从那个时候起,文化广场又推出了《我的遗愿清单》与《拉赫玛尼诺夫》等自制剧目。

著名音乐剧人、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这些作品让文化广场开始“稳定持续地坚持‘小而美’的选戏理念与制作态度,通过这些有温度、有深度、有质感、有情怀的音乐剧,把更多面的艺术理念展现给观众。”

国产音乐剧算是找到了方向。今年,《我的遗愿清单》与《拉赫玛尼诺夫》这两部自制音乐剧的第四轮及第二轮演出,首次开启全国26个城市的巡演,在各地受到热烈的关注和广泛好评。《我的遗愿清单》也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1月上海站演出中迎来其“第100场”演出。而《春之觉醒》,也即将在1月10-19日登陆上剧场,连演12场。

国产音乐剧的爆发,当然有包括刘令飞、郑云龙、阿云嘎等音乐剧演员的实力被发掘之后带来的明星效应,但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表达细腻情感的方式,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完全西方的音乐剧受欢迎,完全东方的音乐剧同样也有了市场。

中方导演刘晓邑作为参加过2016年版本的创作者,在谈及作品时也说道:“《春之觉醒》是一些人的伤痛、喜悦、经历、成长,因为作品中的丰富层次与不可言说的青春秘密,才让其更具普世性;同时,希望每个观众都有属于自己的被击中的瞬间。”

“对于音乐剧的制作,我们讲究机缘和专业度。既不求多,也不盲目求大,只希望每一部制作都是走心的,规范的,无论在艺术还是商业上,都具备操作的可能性。”费元洪说,也正因为各方音乐剧人的努力,让“刘师傅”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刘师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