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腊月节,95后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去抢腊八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
“我是考研到到上海来游玩,刷微博正好看到这里在领粥,没想到那么热闹。很有节日的氛围。”1996年出生的小徐告诉记者。
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一早,玉佛寺前排起了百米长队,有3000余市民领到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在蜿蜒的队伍中,记者看到了“95后”“80后”的身影,他们和年长的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一起,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辞旧迎新,过一回传统的腊八节。
◆ 95后、80后也来抢粥啦 ◆
当上午9点多,记者赶到玉佛寺位于安远路的山门前时,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队伍从安远路排到了江宁路直至新会路。排在第一位的是63岁的汪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凌晨4点半就来排队了,已经连续七年蝉联第一。“如果不是下雨我还会更早点到。”
在队伍中,一位年轻小伙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95后”小徐告诉记者,他是刷微博的时候发现玉佛寺在开展施粥活动,赶来凑热闹,沾沾喜气的。小徐来自山东,今年刚考上山东本地的研究生,此次来找上海考研的一位发小,顺便旅游一番。在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品尝到一口冒着热气的腊八粥后。小徐惊喜地发现,“咦,粥里竟然有蔬菜。还是咸的。里面食材很丰盛。”原来,小徐在山东老家的腊八粥以甜的为主,当问及他对腊八节的印象时,他用了老人说的一句话回应,“我听说过一句话,腊八腊八冻死叫花,看来腊八节,一定要好好增加营养。”
1982年出生的黄小姐从事金融行业,她每年都会到寺里来,但这是她第一年来领粥。“主要是希望沾沾福气。”黄小姐透露说,自己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所以其他人都是和父母一起过节,她是只身过节,属于排队的“银发族”里少有的年轻一代的过节者。
◆ 6岁孩子请假来感受节日氛围 ◆
在队伍中,还出现了两代人一起来领粥,感受节日气氛的一幕。在长队中,记者还看到了一名身穿汉服的6岁女孩的身影,一旁孩子的父亲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天是特意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领粥,尤其是孩子,还是专门向幼儿园请假来感受一下节日的氛围。
上午八点就来排队的张小姐领好粥后不舍得吃。她透露说,这碗粥是准备拿回家等孩子放学后给孩子吃的。
“我是看到新闻里说有腊八节的活动,特意带妈妈一起赶过来的。”1981年出生的贾小姐和妈妈张阿姨并排站在一起排队。“我们今天上午9点多就到了。每年我妈妈也会烧腊八粥给我吃,里面有花生、莲子、红豆、小米、大米、红枣等,我最喜欢吃甜的腊八粥。”贾小姐表示,自己的4岁儿子在读幼儿园,幼儿园每逢腊八节也会过传统节日。“这样的节日应该传承下去。”
◆ 一碗粥是如何熬成的? ◆
“今年我们精心准备了3000份腊八粥,向社会大众免费发放。”据玉佛寺工作人员宁小姐介绍,在这一天寺院施粥已成为常态,喝上一碗寺院熬制的腊八粥,也成了许多市民过节的方式。此次熬煮出的“腊八粥”自然也是诚意满满——精选红豆、莲子、薏米、桂圆、板栗等十四种食材:蜜枣一定是金丝蜜枣,它的韧性比较强;花生只挑选上乘的红衣花生、红枣选择上佳产地个头适中。
“花生200斤、白糯米300斤、血糯米150斤、红枣150斤、桂圆100斤、红豆120斤、冬笋300斤......”据其介绍,除了精选原料手工熬制外,为了照顾老年人的饮食禁忌,寺庙还精心准备了甜咸两种口味,在咸口腊八粥中将不会添加白砂糖与蜜枣,相应改为塔菜和冬笋,让传统食物充满了暖意和新意。
为了保证腊八粥的口感和温度,每到腊八当天的凌晨一两点,正式开火煮粥,不停地进行搅拌,以保证受热均匀、软糯可口。
在山门赠粥的同时,今天,来自上海玉佛禅寺的法师和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的爱心人士们,还组团分赴普陀、静安、长宁等地养老院、阳光家园及部分残疾人士家中,为那里的老人及特殊残障人士送去2000余份腊八粥,并带去年前的温暖与关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