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利器”进驻沪上运动场馆,AED只是一把保险锁,运动科学和急救意识更重要
2020-01-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文、图(除署名外)

“急救利器”AED进驻沪上公共场所的推广力度正在加大,作为公共场所的重要一环,体育场馆配备AED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和上海游泳救生协会的共同推动下,上海多家公共体育场馆开始配备AED,第一批拥有培训证书的救生员可以持证操作AED设备,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场馆也开始配备AED。

运动场馆也是人口密集的场所,而且在不少人印象中,进行剧烈运动的人似乎更容易突发心脏疾病。不过据记者调查,几年来沪上体育场馆还没有使用AED对患者进行急救的事例,一方面从配备AED到成熟的使用AED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市民对科学锻炼的认识,突发事件也在减少。

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AED设备和急救知识的普及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而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加强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双管齐下营造更安全、更健康的锻炼环境。

  AED进驻运动场馆,急救意识为先  

位于康定路上的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的游泳馆医务室就有一台AED,据游泳馆馆长竺伟强介绍,这台设备是2017年引进的,“当时上海红十字会和上海游泳救生协会一起推动了沪上体育场馆配置AED,提高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意识和保障水平,当时还举办了一期AED设备使用的培训班,我们馆也有两位救生员参加了培训班并取得了AED使用资格证书。”竺伟强说,“在当时而言,AED主要还是用于游泳场馆,如今只要运动健身中心任何场馆遇到了类似的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使用AED治疗。”

闵行体育中心的游泳馆也配备了AED装备,游泳馆负责人、上海市游泳救生协会副秘书长吴斌彬表示,由于AED装备便于携带,目前虽然安置在游泳馆,但还是覆盖了闵行体育中心一定的范围,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救生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携带AED抵达出事现场。吴斌彬表示,急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体育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市民锻炼者,如果遇到了紧急情况,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并且通知体育中心的急救处,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里对患者进行救治,“一旦出现了紧急情况,必然是争分夺秒的,早一秒救治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从发现、求救到展开急救措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急救意识。”

据了解,静安区主要的公共体育场馆都安置了AED设备,而如今也有不少社会体育场馆也开始配备AED。比如位于闵行区的陀持体育俱乐部乒乓馆就有一台AED,场馆负责人潘先生告诉记者,这台设备是2017年购入的,当时购买设备花费了3万余元,“对我们民营的场馆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我们的球馆并不大,但我们还是决定购买AED,”潘先生说,“我了解到国外的AED配备率是很高的,许多体育场馆都有AED,而我们的球馆里主要是孩子们锻炼,不过也经常有老年人陪伴孩子,所以有了AED也算是买一个保险。既然有了这个意识,那就行动起来。”

青年报资料图。常鑫/摄

  实际操作中的难题正在一一解决  

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那些配备了AED设备的体育场馆还从未有过使用AED进行急救的事例。其中曾经有一个场馆出现过市民在锻炼中突发心脏问题,当时场馆里也配备了AED,但是在救助过程中并没有使用AED,而是进行传统的心肺复苏并且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成功的完成了救治。那么为什么有“急救利器”却不用,是不会用还是有顾虑?

闵行游泳馆负责人吴斌彬表示,操作AED进行急救的方法其实并不难,无论是救生员还是普通市民都能很快的学会,难的是对患者进行判断和选择急救方式。“就拿我们游泳馆来说,并非每一个昏厥的患者都适用于AED,有的游泳者出现昏厥可能是因为溺水而造成心脏骤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进行人工的心肺复苏,一般5组心肺复苏后再使用AED。另外在使用AED救治游泳者时,必须先把身子擦干,然后再使用,这些环节都是需要注意的。”吴斌彬认为,随着急救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一定的急救技能,对于判断和展开急救都是很重要的。

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游泳馆馆长竺伟强表示,AED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新颖的急救设备,操作上虽然不难,但也不是百分百能够成功救治。“救生员在使用AED时也有一定的顾虑,如果救治失败了,又是使用一项全新的救助设备,会不会因此带来一些纠纷,这种顾虑也是正常的。所以拥有红十字会关于AED使用资格证书还是很重要的,至少证书是一张免责的声明。”吴斌彬也表示,随着2016年被誉为“好人法”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开始实施,也渐渐开始打消了救助者的施救顾虑,加上AED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这项“急救利器”,未来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相信AED更能发挥他的作用。

尽管沪上体育场馆还没有实际使用过AED,不过许多救生员对于AED的操作已经非常纯熟。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就配备了两台AED,其中一台是救助用的,另一台则是模拟设备。中心游泳馆主管、资深救生员王庆麟告诉记者,救生员们在如何操作AED方面已经练过无数次,包括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将患者搬至空旷的单间,防止其他市民围观,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漏电等一系列环节都很熟悉。吴斌彬也表示,虽然2年多时间从未使用过AED,但是对设备的保养、定期的充电等环节都很重视,“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你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救治,但能保证实施救治。”

青年报资料图。常鑫/摄

  防患于未然比“急救利器”更重要  

类似心脏骤停的疾病确实给世界体坛带来许多悲痛的回忆,2003年联合会杯半决赛上,著名球星维维安·福因为心脏病突然倒地的镜头让许多老球迷至今记忆犹新,这些年来,从塞维利亚球星普埃尔塔到西班牙人队长哈尔克,以及离我们很近的青岛外援戈基奇和泰达17岁小将闫安楠,他们都是因为心脏原因离开了这个世界,运动员的心脏检测也成为世界足坛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

也许正是这一幕幕悲剧给人们蒙上了这样一层阴影——运动时似乎容易触发心脏骤停的现象,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拥有多年急救经验的吴斌彬表示,一旦运动场上出现了因为心脏原因猝死的情况,那都是重要的新闻事件,所以大众对于这些事件的印象会更深,“事实上长期从事锻炼的人,心血管的机能比不锻炼的人群更强大,反而不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视运动场馆的心脏骤停现象,”吴斌彬分析说,“根据统计,近年来心脏骤停发病者的平均年龄正在下降,因为过劳、休息不足导致心脏骤停的情况越来越多,之前的高以翔就属于这一类。如果年轻人在工作很繁忙、缺少休息睡眠的情况下再进行超负荷的运动锻炼,这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

不过由于近年来市民对于科学锻炼的认识越来越深,虽然参与全民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体育场馆出现突发健康问题的现象却在减少。对此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游泳馆主管王庆麟深有体会,“现在市民越来越重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酷暑和冬季原本是游泳场馆出现健康问题比较多的时段,由于温差等原因,会导致一些老年人在游泳时出现突发情况,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减少,因为许多老人在游泳之前都会进行热身,发现自己身体有疲劳等情况也会主动休息。随着社会上不断宣传、普及科学锻炼的知识,市民们在体育锻炼中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了。”

在竺伟强看来,市民们渐渐从愿意锻炼变成会锻炼、懂得如何去锻炼,“我们为什么要去参加体育锻炼,不是为了锻炼而锻炼,不是为了去秀一些什么,或者为了逞强而锻炼,我们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锻炼,所以自我保护的意识是最重要的。AED确实是‘急救利器’,包括其他的急救设备,这些可以让我们有备无患。但是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把这些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扼杀在萌芽中’,这不仅需要体育场馆的保障,更需要建立科学的体锻观念,需要市民们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引进AED设备已经两年多了,到现在一次也没用过,我更希望我们的AED永远不需要使用。”吴斌彬说。

青年报资料图。常鑫/摄

  链接    体育场馆推广AED需各方努力  

目前上海市公共场所已经配备了1400余台AED,但人均使用率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还是较低,而在上海的体育场馆方面,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虽然陆续配备AED,不过在社会体育场馆方面,AED的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

陀持体育俱乐部乒乓馆负责人潘先生表示,通过个人来推广AED很难,毕竟一套AED设备价值数万,这个投入并不小,而且2年多来这家乒乓馆的AED也从来没有实例使用过,“我很难告诉别的场馆负责人,AED有多么实用,不过一旦我参加或者组织一些比赛,我都会随身携带AED,以备不时之需,其他人也通过我了解到有这样一种急救设备。如今很多比赛都会向我借用AED或者去准备AED,可以说在除颤急救方面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普及了。”

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游泳馆馆长竺伟强也期待上海红十字会能够更多的组织关于AED设备使用的培训班,让更多的救生员“持证上岗”,提高急救效率和成功率,“对于AED要敢用、会用,关键时刻用得着,救得了。有了硬件,我们软件也要跟上。”

去年12月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四次审议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明确了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草案中有一条就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服务。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这份提案对于普及急救技能、推动急救设备入驻公共场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类似这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自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俗称“好人法”,形成了政策层面的推动,加上个人、场馆、救生团体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上海的体育场馆在预防、救治心脏骤停方面会有一把牢固的保险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