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上海博物馆都有哪些特展大餐?
18世纪 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上海博物馆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正在为东馆于2022年10月开馆而努力的上海博物馆,今天公布了2020年的展览计划。虽然十分忙碌,但是今年上博的特展大餐,依然相当可口。
★ 一个生肖展 ★
上博每年都会举行生肖展,这已成传统。新年是鼠年,上海推出了历时一年策展完成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时间是从1月14日至2月23日。跨越整个春节。
上博馆长杨志刚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鼠在十二生肖中鳌头独占,地位颇为不凡。民俗之中,常将鼠与油灯、瓜果等相结合,并赋予其人丁兴旺、富裕丰饶的美好寓意。每逢新春佳节,各地还普遍有老鼠嫁女的民俗活动,以此表达新春的喜乐和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上海博物馆的诸多收藏中,亦不乏对这种机敏小动物的艺术表现。
鼠年新春之际,上海博物馆将特别甄选五件与鼠有关的文物,首次采用分散多点式的展览呈现方式,鼓励观众在探索中发现各个灵鼠的精彩故事。其中一件展品陈列在大厅,四件藏匿于博物馆展厅的不同角落,观众寻找它们散落各处的灵动身影后,将收获新春的祝福。
唐“黑石号”出水人物金杯。(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 两个“一带一路”展 ★
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上博今年将推出两个相关特展。定于5月29日到8月30日举行的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珍藏展(暂定名),汇集了众多“黑石号”出土文物。
“黑石号”是中国唐朝时期一艘由阿曼制造的贸易商船,满载中国货物驶往西亚,不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触礁的沉船。它是九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商贸交流、以及盛唐时期我国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上世纪末经过打捞,“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种类繁多,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及各类香料等。其中又以陶瓷器的数量最多,达到了惊人的67000多件,几乎涵盖了唐代南北方最为出名的窑场的产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出水了3件完整无缺的唐代青花瓷器,有力地证实了中国的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
本次展览是海底沉睡千年的“黑石号”珍贵文物首次登陆中国,驶进上海滩。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包括168件精选的出水珍贵文物,同时汇集国内出土或收藏的各类可资比对的陶瓷、金银器等代表性器物。
而定于2020年10月30日到2021年1月31日举行的“瓷映苍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暂定名)则反映了十六至十八世纪的中欧陶瓷的交流。上博此次将与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携手,联合卢浮宫博物馆、赛夫勒国家陶瓷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葡萄牙古代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等十余家世界一流博物馆,共同呈现最重量级的中西陶瓷交流大展。展览不仅汇聚明清贸易瓷中的名品及罕见沉船出水瓷器,展示中国瓷器风靡欧洲的盛况,更将以全新视角,透过多幅珍贵油画与欧洲改装瓷器,呈现中国器物在西方被接受、使用,乃至被重塑、改造以适应西方器用与审美的历史。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 一个江南文化展 ★
这几年上海一直在为发掘江南文化而努力。“江南文化艺术展” 4月28日到7月26日举行。上博在江南文化相关的历史与艺术方面有可观的文物收藏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展览以上博馆藏品为主,兼向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17家文博单位借展,精选珍贵文物约200件,在呈现江南艺术、讲述江南历史的基础上,以五大板块分别表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基调、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性情、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人物、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风尚、抱诚守真又开放兼容的江南器度。展出文物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玺印、碑帖、古籍、造像、玉器、竹木牙角器、漆器等诸多门类,是一次饱赏江南文化艺术的盛宴。
★ 三个捐赠展 ★
上博的藏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捐赠,而为捐赠者举办展览,也是上博对捐赠者的一种敬意。
“拜绉云”太湖石山子 胡可敏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藏)
定于4月3日到6月28日举行的“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以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赠上博的文房供石为主要内容,配合陈列馆藏清代高凤翰铭“小方壶”石及与赏石主题相关的若干古代绘画。展览将分为“慕古追邈”“采瑰第品”“模形范质”三个单元,在介绍赏石文化的同时,藏家的玩石心路亦得以呈现。
“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定于5月19日到7月19日举行。展览以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为线索,来展现他的爱国情怀、社会活动,以及艺术修养。上海是赵朴初先生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他为上海的解放、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本次“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名字取自赵朴初先生的斋号“无尽意斋”。展览精选了他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珍贵手迹以及文献遗物。
赵朴初先生伏案题写。
“荷兰倪汉克捐赠文物展”(暂定名)8月7日到9月6日举行。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生与上海博物馆长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早在2008年,他就曾将家族世代珍藏的近百件中国外销瓷器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2018至2019年间,倪汉克先生又向上海博物馆无偿捐赠了两批珍贵文物,体现了他为中国文物的回流所付出的巨大心力。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倪汉克先生近两年来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陶器、青铜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贵文物43件/组。其中,青铜器和陶器的时代主要为商周及汉代,牙雕佛塔为清代的作品。这批文物具有一定的艺术、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进一步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并填补了相应门类的空白。
★ 一个引进展 ★
上博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个油画引进展的系列。前年是俄罗斯,去年是法国,今年也是意大利。“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珍藏油画展”(暂定名)定于2020年12月4日到2021年2月28日举行。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位于罗马城平恰纳城门附近,1613年由博尔盖塞家族宅邸改造而成,自18世纪起成为美术馆。其所藏之物均为美术史上重要的作品,是罗马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2020年恰逢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博尔盖塞博物馆计划将卡拉瓦乔最重要作品之一《捧果篮的男孩》及其同时代著名画家乔瓦尼·弗朗切斯科·盖里耶里的《罗德和他的女儿》、西班牙画家胡塞佩·德·里贝拉的《乞丐》、荷兰画家德里克·凡·巴布伦的《基督的俘虏》等知名绘画作品共十幅,带到上海博物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