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阅读的爆文如何炼成?“上海税务”的背后,有一群爱“划重点”的小编
【编者按】
近两年来,政务新媒体在社交网络上快速崛起,频频占据头条“C位”。有趣、准确、权威的推送更新为我们了解政策讯息、汇聚民心民智提供了便捷通道。那么,政务号小编们都是些怎样的“大神”?成为一名政务号小编又是怎样的体验?今天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政务小编讲故事”系列报道,一起来听听那些幕后小编们的酸甜苦辣。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图、视频
如今,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许多部门和地区政务媒体建设的“标配”。不少政务部门的“双微”保持了极高的活跃度和广泛的影响力,给互联网舆论场带来了很强的正能量,也为民众生活带来了更便捷的资讯。
近年来,“上海税务”微信公众号连续入选上海最佳政务新媒体。在它的背后,有着一群勤奋组稿、常年无休的“政务小编”。小编曹洁慧表示,做新媒体编辑,不但要会“网言网语”,还要会“划重点”。做好“政务小编”,没有点新媒体思维还真不行。
★ 小编的日常 ★
为了时效性而甘愿全年无休
早上9:00,曹洁慧准时坐在办公桌前。她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今天的待发稿件。稿件既要有“热度”,又要有“干货”。一般来说,她会根据前期已准备的稿件素材,结合最新涉税热点而定。
“做小编的标配,就是要有搜集全网信息的能力。”曹洁慧的浏览器里有一个收藏夹,里面囊括了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报、上海发布、上海大调研等各大门户网站和公众号,网络涉税新闻她总能第一时间“get”到。
在她的编辑下,一条简明易懂的涉税热点新闻“出炉”了。推送后,她马上又开始采编后续的备用稿件,一刻也停不下来。
通常,小编们需要根据最新涉税政策,联系相关业务部门及分局制作解读微信稿,对税务干部的投稿进行筛选审核,讨论选取后待做微信稿主题。同时,她还要时不时与粉丝进行留言互动等,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样。
曹洁慧有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改稿是她的周末日常。小编姜新庆也有这样的经历:“早先微信还没有定时发的机制,当时打球的时候在等一个稿子,打到一半稿子到了,赶紧先跑到一边做稿子。做新媒体,要的就是时效性。”
★ 小编的坚守 ★
打造一个有权威性的政务号
2014年9月28号,微信公众号“上海税务”开通了。当时,做一个什么风格的政务号,一直是小编团队思考的问题。
那段时间,政务号遍地开花。有很多官微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增长粉丝:抽奖、发鸡汤,甚至发一些“家常菜谱”,粉丝数“蹭蹭”地往上涨。小编姜新庆却有不同的观点:“税务相对专业,我们的受众大多是企业财会和办税人员,他们是因为想要了解涉税信息才关注的公众号。靠抽奖关注的粉丝,往往也会因为抽奖取消关注。我们还是想把内容做好,想做一个有权威性的政务号。”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表明粉丝量、转发数和点赞量等数据不是政务类公众号考核的重点,而内容是否安全、是否及时发布更新、与网民是否形成有效互动则成为考核的“单项否决”指标。
为了保障发布信息安全准确,“上海税务”公众号的业务稿件发布前,均要通过主管业务部门的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每次发稿前,小编团队要三人以上核稿确认,交叉审查降低错误率。
对于小编们来说,坚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诉求、提升政府部门公信力才是重中之重。一篇篇高质量的涉税文章,既有权威又有人气,仿佛在说:信我们的,准没错!
★ 小编的追求 ★
在大家感兴趣的领域划“重点”
去年年初,个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小编姜新庆就推送了一条关于资料留存的“攻略”:“当时觉得这条内容很新颖,因为关于个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了,但是每项扣除该留什么资料、该留多久,大家可能不太清楚。”
这份“冷门攻略”一经推出,马上有了七八万人次的阅读量,其他涉税微信公众号也纷纷转发。姜新庆印象深刻:“当时做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高的阅读量。现在看来,贴近民生是爆款的重要条件。”
“税收政策发布时,我们会在正文前写摘要、写要点,让纳税人一眼就看懂政策在讲什么,更便捷、更快速接收信息。”税收政策条文多、相对复杂,通过小编团队的梳理归集,“划好重点”后,最终形成了一篇篇“收藏贴”。
如何让稿件更符合受众的需求?这也是政务号小编的普遍困扰。曹洁慧说,他们主要从需求着手:“比如我们会向基层税务干部征集稿件,他们在一线直面纳税人,更了解纳税人所思所想所需,稿件更对纳税人的‘胃口’。”此外,他们也通过与网友互动梳理面上的问题,组织对应的稿件,从稿件的阅读转发上,逐步了解掌握纳税人的实际需求。
最后在采编上,还要使用“网言网语”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稿件写作尽量用网络语言,让网友容易接受。
★ 小编的期待 ★
打造小版的税务融媒体中心
经过5年多的发展,上海税务微信现有粉丝近156万人,年发稿1000多篇,年阅读量超过1300万人次,年10万+稿件5篇左右,单篇最高阅读量超过80万人次。
2019年9月28号,“上海税务”微信公众号迎来了5岁生日,不少祝愿留言也如约而至:“这几年见证中国的减税降费政策慢慢进行,更是从营业税变成增值税一路走来,自从关注后,一直能获得最新的信息,谢谢上海税务给我那么多帮助。”“来上海工作5年了,期间也经历了国家税务改革,感谢你们的陪伴。”……看到这些暖心留言,小编们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感觉我们和新媒体一起成长”。
在负责微信公众号日常运维的同时,小编团队还要完成其他税收宣传工作。实际上,小编们身在的团队是上海税务的整个外宣窗口,负责政务公开、一网双微、新闻宣传、税收普法、税收宣传月等一系列工作。“小编们都是身兼多岗,这也非常有利于工作的促进,比如微信图文解读可以在微博上专栏集中展示,网友关于政策的误解误读,也可以通过新闻宣传官方回应。我们希望能打造小版的税务融媒体中心。”
“随着个税改革的推进,税法越来越走进公众的视野了。涉税稿件贴近民生,能回答老百姓的疑问,才能算是好的稿件。”曹洁慧说,运营公众号需要365天谨慎对待,政务公众号推出的稿件必定是权威发布的,这是对粉丝负责也是对岗位负责。
当好一个尽职尽责的“课代表”,也是所有政务号小编的心愿。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