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担责任,汇智商未来!为了这座城,他们聚在了一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记者 吴恺/图
2025年的上海是什么样的?身为年轻人的我们能为这座城市的未来贡献什么?1月11日,全市146位9至35岁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相聚东湖路17号,参加由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团市委和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青年汇智团第四期汇智营”,一同畅想上海、规划未来。
> 为上海汇智 <
第四期汇智营开营
昨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刘伟,团市委党组成员、市服务保护办主任周建军,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汇智营开营日活动。
开营仪式上,刘伟同志指出,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智慧和贡献,青少年的成长也需要上海加油助力。他期待,汇智学员们能够拥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坐标、更强的研究力和行动力,去思考、去理解、去认知时代、国家、城市以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他希望,大家能尽情表达对青少年成长、对城市发展的期待,求同存异、共同成长,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魅力,将汇智精神传承发扬,带到工作、生活、学习中,为青年发声,为上海汇智!
青年人的获得感,往往来自亲身实践和参与。周建军希望新学员努力拓宽视野和增长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思考城市与青年的关系,琢磨“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共同为上海青少年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此外,杨雄教授围绕“青年成长与上海发展”与青年朋友们分享了规划编制的背景、理念和方法。他希望,年轻人在参与编制规划的时候要学会从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多元视角分析和研究,看大势、找差距;更要站在当下回溯过往、放眼未来,找到上海青年与上海城市在新时代、“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和坐标。
> 为青年发声 <
大朋友小朋友畅所欲言
“我最喜欢体育课,但是学校里的副课很少。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增加一些体育课或者室外活动的课程。”四年级的董济恺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他来自大宁国际小学,也是本次年纪最小的一批汇智学员。对于汇智团开营后的一系列安排,他充满期待。
“作为一名初三学生,我的社会经历并没有那么丰富,这次能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交流,确实收获颇多。”00后学员金涵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她对头脑风暴环节最感兴趣,面对面的思维碰撞让她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
“此次的汇智讲堂让我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现状有更多的了解,思维深度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听了开营仪式上的演讲,我才知道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这也让我明白要慢慢抛开生存者偏差。”金涵说。
来自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的郝晓宁是第八组的成员。在讨论环节,第八组的议题是“城市吸引力”,大家主要讨论如何吸引人才及留住人才。
“我对选题环节印象深刻,大家对上海青少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畅所欲言。我相信,上海在人才吸引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同时她表示,针对此次议题,未来将进行多轮调研、讨论。
> 参与规划编制 <
学员传承汇智精神
据悉,“青年汇智团”是上海共青团的品牌项目,旨在发现、凝聚一批关心青年事务、乐于议事惠民的民间“青年智库”。近5年来先后围绕“规划编制”“群团改革”和“走进社区”等主题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了许多青年智慧,同时也正在为城市更好发展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
本期汇智团自去年12月起招募以来,共收到近300名小朋友、大朋友的报名。经材料审核、见面会等评审方式,最终产生146位第四期汇智学员。其中,在职68人,学生78人,外籍人士4人。
11日下午,秉承“平等、透明、积极、理性、责任”的汇智精神,学员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汇智公约、学员守则,商议考评细则等,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十四五”规划青年议题框架的初稿,包括青少年价值引领、身心健康与创新创业,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助力“老小旧远”、乡村振兴等等。
在未来的10个月里,学员们还将通过汇智讲堂、汇智探访、汇智调研、汇智协商等形式,与各界大咖共商上海未来,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观察上海、体验上海,并直接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工作中,为上海青年绘制一幅美好蓝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记者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