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定期参加扫厕所?网友吵翻了,你怎么看?
2020-01-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校园里的厕所每天至少打扫三次;每节课的课间10分钟后,应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对厕所进行一次临时保洁。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厕所卫生保洁劳动”也被写入此次《规范》中。不过,对于中小学生要不要参加扫厕所,网友们却吵翻了!

【新规来了】

北京发布《规范》明确中小幼厕所管理

中小学厕所什么样?如何定期进行清洁保证卫生?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管理规范(试行)》。《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的管理体制、卫生保洁、设施设备维护、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

《规范》明确,学校是校园厕所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校(园)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校园厕所的管理、维护、保洁和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要明确专人负责本校厕所日常管理工作,配齐清洁卫生、设施维护等人员,确保责任到人。

在卫生保洁方面,《规范》要求,常规保洁原则上每天不少于3次,也可根据使用情况增加常规保洁频次;每节课的课间10分钟后,应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对厕所进行一次临时保洁。保洁人员应文明作业,礼貌待人,爱护学生。

《规范》还对宣传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学校要制定《校园文明如厕公约》,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如厕行为文明。”“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厕所卫生保洁劳动,提升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道德品质。”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网友争论】

中小学生要不要定期参加扫厕所?

从全文来看,此次北京市教委发布的《规范》旨在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的管理体制、卫生保洁、设施设备维护、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内容。不过,网友们的关注点却集中在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厕所卫生保洁劳动”的要求上,并在网上展开了争论。

持支持态度的网友认为,中小学生在学校参与打扫厕所卫生很正常,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操场、厕所每个班都轮着打扫,“现在的学生不打扫校园卫生吗?扫厕所本来就是应该的啊!”不少网友表示,在校园集体打扫卫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家长反对孩子在学校做这做那,以后还指望教出的孩子为国家做出啥贡献?”

而持反对态度的网友则认为,打扫厕所这样稍微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打扫厕所要用到清洁剂、消毒剂、各种工具啥的,个人认为学生打扫自己教室和走廊就行了。 ”有网友表示,厕所是病菌容易滋生的地方,还是交给专业保洁人员打扫为好,“小学生也扫不干净,自己家都弄不干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在网络上一项“如何看学校让学生打扫厕所?”的小调查中,截至今天有2000余人参与,其中44%认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27%表示“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孩子安全”,另外17%认为“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有12%有其他看法。

青年报资料图。施培琦/摄

【老师声音】

打扫厕所和打扫教室都是劳动教育一部分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五,本市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们就进行了一场全校期末大扫除,每个班都有“承包”的区域,初中部有班级分到的任务就是打扫卫生间台盆区域。

学校老师介绍说,学校卫生间的主要保洁工作还是由保洁阿姨来进行,但学生每周也会参与卫生间台盆区域的清洁工作,因为这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公共区域之一。

“孩子们洗完手之后,总喜欢甩手,台盆区域会有很多水渍。在打扫过程中,他们不但要去想怎么把台盆区域打扫干净,还要考虑如何保持干净整洁,就会意识到洗手之后不能乱甩,进而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位老师表示,学校卫生间和教室、走廊、工具间等区域一样,都是学生活动的公共区域,在卫生间打扫卫生也和在其他区域打扫一样,都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而学生对于打扫卫生间也没有抵触,“他们还会专门讨论,怎么保持台盆区域的干净整洁,并形成自己的经验,留给其他班级借鉴。”

这位老师说,学生参加学校大扫除,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在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意志品质等多方面得到教育和锻炼:“首先,他会有热爱劳动、热爱班级的意识,其次他能学到打扫卫生的方法和技能,此外这个过程中也会学到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等好的品质。”她认为,学生参与卫生间、走廊、教室、工具间等不同区域的劳动,会体验到不同岗位劳动的艰辛,“他们就会知道,每个劳动岗位都是不容易的,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记者手记】

“谈厕色变”没必要!

曾几何时,学校大扫除是很多80后、90后孩童时期的欢乐记忆——那些和小伙伴们嬉闹着一起擦窗、扫地甚至打扫厕所的画面,偶尔想起来嘴角还会不自觉上扬。

但时代发展到今天,当80后、90后为人父母后,不少人却无法接受孩子在学校打扫卫生,理由是“孩子在学校的任务是学习,打扫卫生可以交给保洁阿姨。”至于打扫厕所,更是很多家长的“逆鳞”:“厕所那么脏的地方,怎么能让孩子打扫?”

二三十年前的孩子在学校能大扫除、打扫厕所,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归根结底还是观念“作祟”。在不少家长看来,厕所是很脏的地方,打扫厕所也不光彩,在家都不舍得让孩子打扫厕所,怎么能去学校打扫?有的家长甚至将打扫厕所与惩罚联系起来,认为让孩子打扫厕所就是恶意惩罚。

打扫厕所真的是一件不光荣、不体面的事吗?在日本,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轮流打扫厕所,即便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生也要亲自打扫厕所,甚至要求更严格。老师认为,只有经历过打扫厕所时的辛苦,学生才能理解劳动无贵贱之分,并对打扫卫生的人有感恩之心,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更加珍惜和爱护。

厕所是最能反映一个人、一个社会文明素质的场所,在这样一个私密空间还能坚持文明礼仪,需要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而让他们适当参与校园厕所卫生保洁劳动,有助于他们形成公共空间的自我约束和服务意识,并感受到劳动是光荣的。

劳动教育要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只要学校有充分的措施保证安全,学生定期在学校参与厕所保洁劳动无可厚非,家长大可不必“谈厕色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