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遍“边边角角”,2020首次垃圾分类城管执法行动今天展开
2020-01-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已有半年多,今天上午,在杨浦区五角场,2020年首次生活垃圾分类城管执法行动展开,这次的执法不是针对商场、楼宇和小区,而是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

 10分钟不到开出第一张责令整改单 

上午10点多,在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杨浦区城管执法局的执法队员们拿着垃圾铲,“全副武装”地进入了地铁站点。从1号口楼梯下来迎面就有两个垃圾桶,一个白色一个蓝色,分别对应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执法队员们立刻上前用叉子翻找了起来。很快,就在标注着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里找到了脏的餐巾纸,在干垃圾桶里还有吃剩的半个馒头。“这都属于投放错误,馒头是湿垃圾,脏的餐巾纸是干垃圾。”执法队员表示。

随即,执法队员来到地铁站点里的一家面包房,发现在这家面包房的后厨内,虽然垃圾桶上分别贴着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标识,但实际只有一个投放的桶,扔进去垃圾就混在了一起,并没有被分开。“这明显就是分类设施就没能按规定设置。”而在被询问是否设置了湿垃圾桶时,面包店职员表示,店里不允许堂吃,所以没有湿垃圾产生,“我们自己吃饭也是在外面吃的。”

检查了10分钟不到,第一张责令整改单就在这家面包房里开具。“这家店的问题主要就是没有按规定设置分类垃圾设施,存在混装情况,所以要责令整改。”杨浦城管执法局机动中队执法队员孔令欢表示。

 地铁站里遇到湿垃圾怎么办?可以扔到“全家”        

孔令欢告诉记者,半年多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行下来,根据执法情况,可以看出小区、单位的分类状况都比较好,而在一些餐饮企业、公共场所,相对来说执行情况没那么到位。

“像刚才地铁站里的垃圾桶,容器设置都很规范了,以前只有两个一样的塑料袋,现在都是分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和容器,标识也很清楚。但从投放情况来看,还是不太理想,经常会有混投现象发生。”孔令欢表示,由于公共场所的垃圾投放属于个人行为,很难直接对投放者进行查处,这就需要地铁或者物业作为责任人,担负起督促市民进行有效分类投放的责任。

此外,城管部门则会针对地铁或物业方面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分类驳运,来进行相关执法。“会看他们有没有进行二次分拣,驳运是否按照分类合规,如果没有,我们可以追究责任。”他表示,根据之前的执法情况,一般发出整改通知书后都会有收效,整改后都能达到标准。而对于在公共场合的垃圾投放,执法人员也希望市民能加强自身素质,做到有效分类投放。       

那在不设置湿垃圾桶的公共场所,遇到像“半个馒头”这样的湿垃圾,又该如何处理呢?执法队员也做了一个“普法”的示例——记者跟着执法队员走到站点里的全家便利店,就找到了一个大大的湿垃圾桶,吃剩下的食物等都可以投放到这里。

“像全家这样的便利店里会卖一些熟食,可以堂吃,所以按照要求都会设置湿垃圾桶,如果在地铁站里有湿垃圾,可以稍微拿一会,在进站出站的时候找一家这样的便利店扔掉。包括在街道上等一些不设置湿垃圾桶的公共场所,也可以这样处理。不过就是多走几步路,垃圾在身上多带一会而已。”执法队员表示。

全家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这里的干湿垃圾环卫部门每天会过来收两次,以保证环境清洁。

 今年要让垃圾分类执法“无盲区”“全覆盖” 

今天上午,这样的“扫盲点”式执法还在杨浦区范围内的轨道交通8号、10号、12号线全部24座地铁站点内及商户等公共区域集中开展,这也是今年的工作新目标,目的就是让垃圾分类执法“无盲区”“全覆盖”。              

在执法检查中,重点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是否按规定设置垃圾分类容器、是否对投放人分类投放行为进行指导,市民群众是否按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投放等进行了现场检查。

据介绍,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杨浦区城管执法局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以执法末端促前端,深入社区、商家、楼宇、高校和医院等,先后开展了“新时尚”“厉风”等专项执法行动,针对区域内高校、医院开展了全覆盖、地毯式的垃圾分类专项检查,提高了对投放不到位、收运不规范、市民乱扔垃圾、车辆混装混运、遗撒滴漏等问题的执法管控力度。

7-12月的半年时间内,共出动执法人员13865人次,开展执法检查5402余次,集中检查各类单位7706家次。其中,检查投放环节各类单位7562家次,检查收运企业144家次;检查个人4272人次;教育劝阻1929起,开具责令整改922起,立案查处299起,处罚金额达到22万3000余元。

“我们的检查和执法同时也是一种抓手,帮助大家养成好习惯,谁执法谁普法,在执法过程中我们也是普法者,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投放是否合规,个人占到主要原因,我们也会在执法中教会他们该怎么做,最后形成市民的一种习惯。”孔令欢向记者介绍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