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李子柒”|从产品研发员跨界成为职业农民,这位85后说“很燃很体面”
2020-01-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1988年出生的陆云亭,是嘉定区华亭镇双塘村最年轻的一名家庭农场主。从曾经是一名与专业对口的产品研发员,华丽转身成为一名职业农民,这期间他曾经历过失败,也有过懊恼和纠结。

一边摸索,一边成长。如今,陆云亭承包的400多亩农田,已成为嘉定区新技术的“试验田”。提起农场的运作和收成,陆云亭坦言过得“很精彩很体面”,除去土地流转和人工费用,一年收入达五六十万元。而他创立的品牌“稷垚馥”,也因健康优质在朋友圈跃升为“网红”。

  华丽的转身  

从产品研发人员跨界到农场主

2011年,陆云亭从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进入嘉定一家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为七八千元,不算低,全家人都觉得挺有保障的”。但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陆云亭,一直有着回归农村工作的冲动。在一片反对声中,2014年,他毅然决然辞掉了那份稳定的工作,回到了农村。

“出生在农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喜欢那片绿色的田地。我的理想就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当一名现代化的农民”。回到家乡,一切清零。那一年,陆云亭26岁。

经营自己的家庭农场,说起来很简单,概括为四句话:全民所有,家庭经营,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传统农业投入大、收益慢,刚来到农场时,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并没有相关种植经验。在他的稻田里,杂草稻滋生漫长。杂草稻的物种入侵性特别强,一旦在稻田中安家落户,就会和栽培稻种争夺阳光、养分、水分和生长空间。不但影响了栽培稻正常生长,而且在最终碾出的大米品质也下降,大大影响了种植效益。第一年,陆云亭的农场亏了十多万元。

第二年,为了保护土地,也为了农产品的品质,陆云亭采取了人工拔除的方法,去清除杂草。每天他都和其他农民们一起下地,但是问题随即又来了:人工成本高,加上地租和各类农业设施投入,资金已经所剩无几。

此时,来自家庭的反对声越来越多,各种压力让陆云亭开始迷茫:“我到底是不是应该回来种地?”产值不高、资金短缺等各种压力一度让陆云亭十分焦虑。

  用激情工作  

他不断调整“做好农民”的思路

白天辛勤劳作,晚上苦苦思索,每一天,陆云亭都竭力寻求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提高农场上的水稻产量,他一次次到农业发展先进地区拜师学艺,参加各类农业知识培训。通过反复的技术尝试,他减轻了农作物病虫草害,农产品产量开始慢慢增加。而嘉定区、镇相关农业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困难后,也为这位有着创业激情的小伙子提供了信贷支持、技术上门等帮助。  

大学生做农民,陆云亭觉得自己也有很大的优势。比方说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优势,对农作物种植实行全程机械化管理。

“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从无公害向有机转变,这必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比起其他年长的农场主,陆云亭有着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作为嘉定区的首批试点,陆云亭的种植基地开始推行无人机喷洒技术,精准投放农药和化肥。在很多老人的眼里,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果并不可信。

“使用无人机喷洒技术后,不仅农药的使用量少了,作业时不受地形限制和破坏作物;同时,费用也下降了。”陆云亭告诉记者,使用无人机后一天的费用在600元左右,而在这之前,一天的人工开销在900元左右。

花了两年时间,陆云亭改良了水稻种植技术,有效减少了杂草稻的产生,从源头上解决了水稻种植的棘手问题。

在农场发展过程中,他开始转化销售模式、拓宽经营思路,把原本以保护价卖给粮管所的水稻加工成大米,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增加。谈及从“卖稻谷”到“卖大米”,陆云亭算了一笔账:每亩地产出稻谷500公斤,以前卖给粮管所每公斤3元,如今深加工成350公斤大米,售价每公斤10元。“算下来,还是卖大米划算。” 陆云亭说。

与此同时,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运用时下流行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预售、会员制等销售模式,将品牌叫响到了更大的范围,将产品推广到了更远的地方。

  收入很体面  

这份工作让他坚信奋斗的意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经营家庭农场两年多以后,陆云亭开始转亏为盈。如今,陆云亭承包的400多亩农田成为新技术的“试验田”,农场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型农业基地。

此时,陆云亭的心里跳出来一个想法:要让村里的父老乡亲共同富裕起来,一起过上好日子。他联合村里的农户,成立了“上海馥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陆云亭变得更加忙碌了,从申请注册商标到引进新的经济果林,从单一的种植到多样化种植,无论大小事情,他都亲自参与。

除了这些,他优先聘请周边村民到自己的农场里干活,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同时还为村民义务提供种植方面的技术以及资金帮助;在产品销售方面,他利用自己开拓出来的销售渠道,将周边群众的农产品进行统一集中销售。

整日在外劳作,风吹日晒,曾经90公斤的小伙瘦到了75公斤,母亲心疼了、媳妇也心疼了,埋怨他安稳的工作不要,偏要回农村来吃苦。听着他们的唠叨,看着眼前的成果,陆云亭心里却乐着:挫折也好,忧伤也罢,都会成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他相信奋斗的意义。

上周四,记者见到陆云亭时,他正忙碌着挨家挨户为客户送大米。“因为推崇绿色环保的概念,我的大米很畅销,在新米出来前几个月,我的仓库已经没有库存了。”提起上一年的运作和收成,陆云亭坦言“很燃很体面”,除去土地流转和人工费用,一年收入达五六十万元。

  打造亲子游  

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亲和魅力

从“卖稻谷”转变为“卖大米”,从根本上提高了利润,陆云亭觉得做农民越来越有趣。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家庭农场”概念以及华亭镇建设农业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型城镇优势,陆云亭又有了新的想法:除了卖大米,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农场建设成集农业生产、休闲生活和自然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农场。

说干就干,陆云亭决定把自己的农场打造成一个亲子游的好去处。在合作社的核心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赏性花卉四季常开,他和工作人员一起,在主要道路两旁种植了大量宜人的花草,还提供“亲子游”的基础设施。

“现在的孩子大都在高楼大厦中长大,也不懂大米是怎么长成的,鸡是怎么生蛋的。周末或者小长假,这里就能给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绿色玩耍的空间”。陆云亭说,在他的农场,孩子和家长可以随时下“农田”采摘草莓、葡萄等当季时令水果。孩子们采摘结束后,即刻能品尝绿色食物,感受大自然的亲和魅力。

除了这些,游客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绿色农产品在各阶段的生长过程,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认种农场内的微菜园,认养果树和小动物,工作人员将每天在微信、微博及时更新认养动植物的最新状态。

“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爱折腾的青年。”陆云亭告诉记者,虽然也算是圈内的网红人物,但是距离网红李子柒还很遥远。而从李子柒身上,他能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激励着他继续前行。

谈及未来,陆云亭说,路还很远,他希望更多有梦想、有冲劲的知识青年能加入他的农场。“选择了做农民这条路,就一定不会后悔。”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图片:常鑫

策划:杨羡之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