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尽快让老字号曹素功恢复生产,它承载着上海的城市文脉和记忆|青听两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周紫薇/图、视频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沉淀,而一个文化类的老字号,更是彰显城市深厚文脉的最佳工具。也因此,当笔墨老字号“曹素功”因为城市改造遇到困境时,市政协委员陈海波坐不住了,他和十多位政协委员多次调研,最终形成了提案。这份提案,已经得到了六十多位委员的联名。“我们不希望承载了海派文化的这个几百年历史文化品牌就从这个城市的记忆中消失。”陈海波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曹素功是上海人熟知的笔墨品牌,创建自清朝康熙6年,距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当年就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在曹素功的后人将制墨的墨具携带辗转至沪后,这家墨店成为上海文房四宝名店,也成为上海文化人的首选。“很多海派书画家的作品,都是用的曹素功,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海派传统文化的一个标记。”陈海波说。
然而,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曹素功也遇到了旧城改造的问题。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所在南山路,需要动拆迁,但补偿方案是3万元每平米,是居民拆迁价格的七分之一。以这个价格,搬迁之后曹素功很难寻觅到合适的地块进行重建。
“我去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也和十多位政协委员一起前往调研,了解到曹素功品牌还是列入非遗名录的,像墨厂的厂房所在地,是全市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他说,他们理解旧城改造的必要性,但对于这样承载着城市文化积淀的老字号,如何进行保护,也是考验城市管理的新命题,“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能说轻而易举地让这个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品牌在我们这个城市和记忆中消失。”
让陈海波委员遗憾的是,尽管他积极呼吁和奔走,但目前曹素功的老厂房已经被拆除,现在已经遭遇了生存危机,所以今年他也将提案带来了,并得到了六十多位委员的联名支持。他说,拆迁补偿的合理性不谈了,“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能让这个老字号继续生产,目前这个费用是远远不够的。”
他认为,政府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如何通过拨款或者其他的资金支持,能让曹素功尽快找到一个安置的地方,“尽快恢复生产”,“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重视非遗文化品牌的保护,老的文化品牌不保护,你去着力创建新的品牌,其实还是有难度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周紫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