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曹建华:思政课堂+多种形式活动,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根铸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研学之旅,体验传统文化;仰晖讲坛,感受榜样力量。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除了上思政课外,与课堂相配合的,还有研学、讲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思政课如何引领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两会现场,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曹建华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表示,思政课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价值观引领,深化思政课的建设。
‖ 学校有创新 ‖
形式一:研学之旅让学生品传统文化魅力
体验竹雕,雕刻出甲骨文“礼”和“孝”;参观古村落,感受徽派艺术的独具匠心……去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2018级学生开启了徽州研学之旅。
为期三天的研学之旅,安排十分丰富,在徽派雕刻博物馆学习篆刻,前往呈坎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实地参观徽派古建筑,学习罗盘文化体验罗盘制作,在香道体验馆了解徽州杨家香牌“铡、碾、捣、研、磨、调”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在茶室闻茶品茗,全方位感受徽州茶文化。
“泾水梅塘偶泛舟,秋来山景客销愁。箕张河洛乾坤正,翼轸星流巽震修。屯溪道旁烟火上,古街亭外墨香流。黟山绩水真奇境,无梦三更到歙州。”学生唐宇辰在参加完三日研学后,赋诗三首表达感受。更多学生觉得,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深刻感受到徽州的传统文化魅力。
这样的研学之旅,每年暑假都在进行,已经成为交大附中的惯例。而这是学校配合思政课的特色活动。
曹建华表示,学校的思政教育和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除了进行思政课教学外,学校还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切入点,通过文化研学等,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充满自豪感。“就在去年暑假那次徽州研学之行的开营仪式上。全体学生还挥舞着五星红旗,一同唱了《我和我的祖国》,传递的就是学生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形式二:利用附中优势为学生请来榜样
“在探索大学和中学的思政课衔接方面,我们就利用了附中的优势,请来大学的思政教育专家,或是来自交大、同济等高校的优秀校友,走进我们的仰晖讲坛,为高中学生带来主题讲座。”
曹建华口中的仰晖讲坛已经举行了100多期。
就在几天前,仰晖讲坛又在交大附中校园内开讲了。这一次,来自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懿为学生带来了“你未必知道的引力”。以生活中的基础概念为切入点,谢懿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与太空现象的关系,了解人类观察日月星空的历史。又通过对黑洞照片周围光晕的解析来讲述引力的作用。“虽然人类很难完全了解引力,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前行,在日渐强大的科技力量中试着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
作为主讲人的谢懿也是附中毕业的校友,他的讲座为高中生开拓了天文视野,他的经历也成为了学生的榜样。
曹建华表示,仰晖讲坛迎来过不少“大咖”。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院士为学生带来“深海探秘”专题讲座;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季丹,以“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导向规律及如何正确选择与判断”为话题,与学生进行研讨。“大咖”不但带来知识,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讲述,很容易激发学生要为祖国奋斗的热情,这是对学校思政教育的补充,也让人感到,思政课不仅仅停留在课程知识领域,通过榜样的激发力量,可能影响力更大。”
‖ 委员有观点 ‖
上好思政课,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曹建华以前是数学学科教师,也曾担任班主任。他觉得,作为班主任,不但承担了学科教学,还需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好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如今,他在与班主任的接触、交流中,感受到班主任需要用真心、用爱去呵护关爱学生,因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曲折,从教育者角度来讲,一定要去引导他、纠正他,“可以允许他犯错,作为老师,就要不断帮助他纠错,让他能正确面对。”
在多数人眼中,交大附中的孩子多为“学霸”,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只重视成绩。曹建华说,学校的教学工作跟德育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需要 “两手都要硬”。
就在去年10月,“聚精会神落实新教材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国家统编思想政治必修1教材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在交大附中举行。副校长胡杰带来了“其来有自 一以贯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开展示课。更多人觉得,需要携手一起上好“拔节孕穗期”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讲好,在学生心底“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曹建华看来,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十分重要,若这一阶段没有做好足够的引导,那对其后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这一阶段,需要用多种形式来上好思政课,这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保障。“上好思政课,实际上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也是在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只有通过课程创新设计,丰富活动形式,以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深化思政课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