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味也有深度,春节期间申城各大艺术展文化味儿十足
2020-01-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春节向来是上海艺术展览的旺季,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据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观察,今年上海各大艺术场馆的春节展览更具学术性,讲究展览的品味和深度。这些展览的推出也让上海的春节更具文化气息。

   刘海粟的两次欧游和十上黄山   

2020年,恰逢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对于这个年份的最好的纪念自然是重温刘海粟大师的艺术之路。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纪念特展日前揭幕,这个特展由“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刘海粟文献展”和“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组成,均以藏品和文献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梳理刘海粟的壮丽一生。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俊对青年报记者介绍,两次欧游体现了刘海粟对于中西融合的一些实践,而十上黄山体现了刘海粟对于山川河流的情怀。这些艺术实践对于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三个展览中,规模最大的是“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展览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从1926年9月12日接教育部之命委派欧游,至1935年6月25日第二次归国的点滴,清晰解读了刘海粟首次欧游学习和吸收西方美术、以及再次欧游将中国当时的艺术带到欧洲之历程。阮俊告诉记者,为了展现刘海粟两次欧游的全貌,这次刘海粟美术馆用了一年多时间梳理了大量资料,将刘海粟在每个节点上所发表的作品,作出的言论都一一呈现。阮俊说,刘海粟的欧游一方面是向西方学习,一方面也是向西方去传播中华文化。现在中国也希望在对等的基础上与世界展览文化交流,而刘海粟在90年前的实践无疑具有参考意义。

中华艺术宫将在1月18日推出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这个系列展由“海上风华——贺友直画上海”“曾经的印记——馆藏上海风貌摄影作品展”“海上画家画上海”“新时代上海即时摄影优秀作品展”“稚真稚美——儿童画上海”五个展览组成。

这些展览以摄影和绘画等不同题材,借着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孩子们的眼睛,去构画20世纪以来上海的发展脉络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系列展之中,“海上风华——贺友直画上海”从他捐赠给中华艺术宫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中,遴选《海上繁华》《三百六十行》展出。老上海、旧街巷、市井生活、人间百态,在贺友直笔下获得新的生命与活力。乡愁也在摄影家的镜头下。“曾经的印记——馆藏上海风貌摄影作品展”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时间跨度里,展示陆元敏、海原修平(日本)、陈刚毅三位摄影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样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

   以小见大,小幅油画气象万千   

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9上海小幅油画展,也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展览。在东外滩艺术空间举行的这个展览,收到应征作品423件,展出作品142件,呈现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聚焦挖掘江南文化,探讨和研究油画创作中的时代价值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有效地推动了上海油画艺术的全面发展。

上海美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油画到底多大算“小幅”其实说法不一。伦布朗时代除了伦布朗本人有许多篇幅较小的作品外,还有不少他的学生作品,以及同代画家的小幅油画。风景画家柯罗的小幅油画,尺寸不过二、三十公分左右,但是精彩至极。小幅油画的尺寸标准其实并不只重要,重要的是小幅油画作为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以小见大,在一块不大的画布上记录了作者的绘画情绪,表达了对自然、物像的感受。它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技巧与画布的磨合,是情感流畅而又不失个性的表露。

作为明珠美术馆开馆两周年的纪念展,一场主题为“风景与书”的独特展览今起对公众开放。展览邀请陈丹青、清川阿莎美、王冬龄、徐冰、严善錞、杨小京、周小英等中外艺术家,以他们的作品勾连起艺术史、文学史、书籍史中诸多如星光般璀璨的人物、作品与故事。展览共展出当代版画、油画、装置、艺术家手工书、古籍善本、古代书画、手稿等200余件精彩之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