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困难,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早点睡觉,明天继续奋战
2020-01-27 上海

编者按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1991年出生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疗队队员之一、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MDT病房护士张煜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战士。2020年1月27日,忙碌了一天后,她从前线发来了战“疫”日记。

═  第三天  

1月27日05:30 想到今天要前往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战的最前线,昨晚睡得不好,早早醒来,一遍又一遍复习了防护的要领。

6:30 吃早餐后集中出发,天空黑乎乎的,未知的战斗即将开始。“大家赶紧集合,别让夜班的久等了”。

7:00 进入北3层病区,开始穿三级防护装备。隔离防护是重中之重,每个人都很严肃。手机不能带入,留在未控制区。

08:30 我们穿好隔离衣,进入病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科室一角,嗯~都是活泼可爱的小姐姐们的照片,向她们致敬!北3层病区是重症监护病房,住满了危重患者,多数患者戴着无创呼吸机,即使清醒,病情也不稳定,任何一名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都不下于护理一名ECMO(体外人工膜肺)患者。当地医务人员告诉了我们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带领着我们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之后,我们就立即投入工作。我是湖北人,但是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用普通话很顺利,家乡话并没有使出来。

11:00 大家轮流分配去吃饭,1小时的午休时间,穿脱隔离衣很费时,导致吃饭的时间很紧张。中午吃饭并不简单,脱了防护服,只剩淡蓝色护士服,出来吃饭好冷。这里没有上海外出的制服外的毛衣或棉大衣,一切靠抖一抖,骨骼肌产热抗冻。我感到很疲惫,也没什么胃口,但为了保证体力,我们还是努力多吃一些。

12:00 午餐后匆匆赶回病区。接到通知,排班改变。重症护理人员实在太缺了,治疗很多,工作比我们想象中繁重得多,两个人要做常规三个人的工作量。医疗队临时决定每人的工作时间由6小时增加至8小时。咬咬牙我要坚持住。

14:00曾经我以为,我在小儿科呆过,打针应该没问题。可是今天,穿着防护服,眼睛看不清,手上戴两层手套的情况下,我给一个躁动的呼吸机患者静脉穿刺,真的很困难。

15:30 原来拟定3点就结束任务,但工作时间加长了,防护服有效时间只有4个小时,我们感到防护服无比珍贵,这就意味着尽量不要吃饭、喝水、上厕所。大家舍不得有限的防护服,明天要提醒自己千万少喝水。

16:00下一轮排班的同志们提前赶来接班,顿感如释重负。

16:30 我脱下面罩、口罩和隔离服,更衣室中大家纷纷总结今日的感想,有同事说起李克强总理今天来慰问过我们医院,虽然没有当面遇到,但我同样感到特别激动和振奋。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17:00 洗手、消毒、洗澡。脱下防护服的那刻,看着彼此脸上的压痕和浮肿的双手,我们长舒一口气、相视一笑。随后我打开了手机,在我“失联”的一天里,家人、朋友、医院领导、同事给我发了一连串的未读消息。逐条点开,给所有担心我的人报声平安。虽然身在武汉,但每每想到有这么多人在千里之外时刻牵挂着我,心里不由得一暖,仿佛一天的疲惫都已褪去。

19:00 武汉的夜很冷,吃完晚餐后,我回到了宿舍。下班后,宿舍洗澡水很冷。哈哈,战斗是全方位的,自己一定要勇敢。

20:00 医疗和护理组长们在微信群组织大家梳理了今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后续工作进行了布置。

21:00 困难,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早点睡觉,明天继续奋战。

★ 个人档案 

张煜,1991年出生,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MDT病房护士,神经科团支部委员,家乡就在湖北。早在2020年1月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起,张煜就主动请愿春节不返乡,坚守在仁济医院南院支援急诊工作。而今,面对家乡日益严峻的医疗形势,当张煜收到组建上海市援鄂医疗队的通知时,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她说,最近的十天是我有生平凡的28年多来最具戏剧性的10天。从喜迎鼠年新春,到临危受命身披仁济战袍出征武汉,一天一个新的决定……直到现在,我还处在兴奋和忐忑之中。湖北是我的家乡,一种使命感充斥者我的胸膛,百年仁济仁术济世四个字在眼前闪过,耳畔回荡着王菲和那英的歌“用微笑面对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盼望着,夜空最亮的星火”。

       执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