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防控|24小时不熄灯!上海疑似病例检测由这群青年完成
2020-01-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她,新婚后第一年本该跟丈夫回江西老家过年;她,早就备好了给母亲的化妆品,本该在武汉的家中和父母围坐一起,喝最爱的莲藕排骨汤。她,早早订了票,本该和丈夫、女儿一起去深圳看望老人。

当疫情来袭,一切的“本该”皆为泡影。上海市疾控中心负责承接全市检测任务,身为检测人员,新婚的刘嘉婧,武汉人高芬,有女儿的周艳秋,不约而同做了决定——退票,留下。

她们所在的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检定所,有一群奋战一线的青年,平均年龄35岁,年龄最小的25岁。上海的所有疑似病例样本由他们检测。

 90后刘嘉婧:N95口罩在脸上勒出一道痕 

见到刘嘉婧时,她已经出实验室近一个小时,N95口罩的勒痕还“刻”在她的苹果肌上。作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检定所技师,毕业于复旦医学院免疫学专业的她,2018年进入市疾控中心工作。新婚燕尔,刘嘉婧本该和丈夫一起先回江西的老家过年,再回她在浙江的家。如今,她坚守在上海。

坚守心路

防护服穿10多分钟就湿身

今年春节本是我第一次跟丈夫回江西过年,很早就买了1月23日的高铁票,又给家人备好了酥饼、大白兔奶糖等上海特产,结果,特产快递了回去,我们却留在了上海。

疫情来了,我一个人若回家过年,会增加同事负担,我都没纠结就想着退票。家人很支持我的决定,父母一直说:“我们没事,会照顾好自己的。你放心,你也要保重身体。”

除夕是我的生日,没排到值班,不过我还是去了单位帮忙,还在办公室里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大年初二则是我的24小时应急值班日。

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入实验室后,我先整理送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核酸抽提,荧光定量PCR检测等。然后看报告、整理样本,再进行复核,确认最终检测结果。

24小时,我的作息大概是这样:一早8点进实验室,一待4个多小时,中午出来吃饭,下午1点半又进实验室,一抬头已经到晚饭时间,出来休息吃饭,晚上一波样本又到达了,再进实验室就是通宵,等结束工作可能已经是第二天凌晨4、5点了。

而只要进实验室,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就必须穿着。

刘嘉婧生日当天发的朋友圈。

刚进单位时,有同事就介绍过防护服,防护服原理是将个人和周围的环境相隔开,确保不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所以在穿戴过程中,人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对于体力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防护服完全不透气,每次脱下后都是一身的汗,有类似幽闭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人也不能胜任,很难长时间在这样工作状态下完成精细的操作。对检测人员来说,是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负荷。

我习惯得挺快,不过穿上防护服后,不出15分钟就开始出汗,汗一直闷在里面,所以每次脱下防护服后,衣服都黏在身上,浸湿了汗水,头发都湿了,我总觉得那时候是最狼狈的,一天大概换三身衣服。口罩也扣得紧,往往进实验室一小时后就觉得鼻子被压得生疼,很担心鼻子被压塌。

不过我在实验室里一向特别专注,精神高度紧张,因为每一步都不允许出错,导致每次下班后虽然身体疲惫,却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这几日我一直持续关注着武汉的情况,心情五味杂陈,我很佩服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他们是打赢攻坚战、奋战第一线的人,是真正的“逆行者”,而我呢,就想在实验室里用心检测,为这次疾病防控作小小的贡献。

 85后高芬:守护魔都,心系家乡 

高芬是武汉人,对最近的疫情,她心情复杂,她很担心在武汉的父母、朋友。每天刷很多新闻、帖子,会看到泪目。武汉是病原地,她又觉得拖累了全国人民。但高芬说自己是个“心大”的人,并不是对事情毫不在意,而是用乐观积极去面对。

她的24小时值班日程排得相对密集,进实验室她就专心检测病毒。入职第三年的她,说话直爽,手机壳是史努比,第一次没和父母一起过年,她给自己煮了家乡美食,幸好家中有“喜茶”陪在她身边,“喜茶”,是她在单位附近捡的流浪猫。

坚守心路

不回家不添乱,做好检测工作

今年,我做出不回家的决定挺艰难的。本想利用调休,已经买了1月21日的高铁票回家。我每年春节必定回武汉和父母团聚,过年也很热闹,大家聚在一起,走亲访友,还有一大堆好吃的。排骨莲藕汤、武昌鱼、热干面。虽然全国人民会说很家常,都有啊,但我吃起来就觉得不一样,是家的味道。我给我妈都买好了化妆品。

21号前一周已经隐隐觉得可能不回去比较好,在家人群里说了一句:“可能工作会比较忙,回去后也会隔离,对工作会有影响,我今年就不回去了。”

其实鼓起勇气说这句前我已经纠结了很久,就算发送了内心还在挣扎。

但当时父母并不理解,当时武汉还没封城,外界看来严重程度并不高,为什么别人都回家了,就我不回去。群里鸦雀无声,没人理我。

话是说了,票还没舍得退。

直到20日值班结束,我觉得事态已经很严重了,最终决定退票。我回去没用,可能还会添乱。

这是我第一年没回家过年,虽然现在交通方便,我年中的时候还回去了一次,但都比不上春节一家团圆的重量。

票退了,给我妈快递了化妆品,还每天敦促他们:“不要出门!出门戴口罩。”幸好我在疫情初期就网上下单买了2箱口罩快递给了他们。我每天还会看微信步数,只要超过1000步我马上会问他们,生怕他们还出去串门,不过最近他们都很乖。

留下了,就要好好工作。目前我们是24小时不间断检测,七组人员,每组5-6人。

大年初二我24小时值班,一早8点进实验室,12点出来吃午饭,下午从1点到5点都在实验室里检测,晚上又一波样本送来,晚上6点开始检测,就要持续到第二天一早6、7点。

进实验室后,我会根据分工,对样本分装、贴标签、打印等,每次实验室出来衣服都湿透,然后换衣服再继续。

刚开始熬通宵真的很艰难,现在我有意识地在前一天晚上早点睡,值班当天喝咖啡,状态不错。

今年我其实没有过年的意识。大年三十,我没有值班任务,但还是去单位做了些工作。直到同学打电话叫我去家里吃年夜饭,我才意识到是除夕。

本着少走动的想法,我自己回家了,给自己煮了热干面、糯米蒸排骨、卤猪蹄、凤爪。孤独倒还好,有“喜茶”陪着。“喜茶”是一只流浪狮子猫,我在单位附近捡到的,便领回了家,养了一年四个月。除夕夜,我给“喜茶”开了一个罐头作为奖励,有猫就觉得并没那么寂寞了。

我很敬佩那些驰援武汉的“逆行者”,他们与武汉非亲非故,却义无反顾地去帮助武汉人民,我觉得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添乱,做好手头的工作,

我希望这事能尽快过去,我们能一起回武汉,吃热干面、豆皮、面窝。

 80后周艳秋:除夕主动申请当班 

采访当日周艳秋没轮上值班,但她还是出现在办公室里,帮忙做一些报告材料的整理工作。        

作为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检定所副主任技师,今年她一个人留在上海,丈夫、女儿不在身边。除夕夜当班,也是她主动申请的。一整天几乎没怎么和家人联系,直到大年初一一早7点多出了实验室,才看到女儿发来的微信“妈妈,你辛苦了。” 说到这,她突然哽咽,红了眼眶,“对不起,我泪点太低了。”

坚守心路

大年三十值班,女儿一条微信让她瞬间泪目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是学校一名大五学生,导师那时候就告诉我们,病毒检测的价值感与荣辱感。所以我选择了这份职业。

今年春节,本来计划全家先去深圳看望老人,然后带女儿去广州等地旅游,1月22日的票也买好了。但疫情当前,我觉得我不能走,于是17号就退了票,第一次一个人在上海过年。

大年三十当天我申请了24小时值班。一早7:10就到了疾控中心,检测小组碰头,商讨检测流程,等着质管处将样本送来,几人分工,进入实验室后整理样本,那天整理样本就花了2个多小时。

那一天很忙,我根本没有时间概念,一抬头中午12点了,下午2点半才出来吃上了同事从食堂打来的午饭。进实验室后,再抬头又下午5点了。夜里我只记得2个时间段,一抬头是大年初一的凌晨2点,再一抬头已经是早上7点多了,2个小时后我才离开单位。

防护服是挺闷的,那天第一轮进实验室就穿了近7个小时,出实验室时,衣服都湿透了。那天我湿了三身衣服,不过一直处于紧张的战斗状态,倒是没觉得特别疲惫,倒是咖啡足足喝了三杯。

除夕也忙得没时间和家人联系,一直到初一一早出了实验室,才看到女儿发来的微信“妈妈,你辛苦了。”我泪点低,眼泪一下就迷了眼。

这一次,家人的确很支持。家里老人叮嘱我:“要保护好自己。” 12岁的女儿还会对我说:“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其实我哥也是一名一线工作人员,他在外地当社区主任,所在辖区查出一例确诊病例,他们不但每天要叮嘱相关人员隔离防护,还要在社区里加大防护宣传。我俩通电话时,都觉得自己是前线工作人员,这是社会责任,能为此出一份力也感到荣幸。

反正我一个人在上海也没事,没轮上排班就来单位“跑腿”,当班的人在实验室里干活,但还有很多文件、报告需要整理。我就来整理风险评估、标准操作流程等文件,能帮一点是一点。   

应急加班,每个人都疲累,只靠几个人盯肯定盯不住,持续的疲劳的确很辛苦,这时候,我更应该坚守岗位,和大家一起战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