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8小时的班前后花了10个半小时,其间没顾上吃没顾上喝
2020-01-29 上海

编者按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就在昨天,本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再次启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带班组长吴文三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战士。2020年1月29日,连续忙碌多天后,他从前线发来了战“疫”日记。

═      第五天      

经过两天的培训与休整,今天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班,看到排班的那一刻,既欣慰又忐忑,欣慰的是我终于可以上战场了,正如其他的战友一样,前两个排班一出来,大家都在搜寻自己的名字,没看到自己名字的同事还在群里问:“老师你怎么还不排我上班呢?我也是重症护理的”,大家很有想早一点见识一下真实战场的冲动;忐忑的是真正要上战场了,多少又有些担忧,也许这也是我们这群特殊战友这几天的共有的心态吧。但是,既然来了,我们就应该克服心理障碍和现实困境,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勇敢地面对一切。

经历了昨天一个中班和一个夜班的实战,汇总了前面中夜班老师的工作反馈,医疗队护理部的老师调整了排班和人力配备,所以我们今天的中班是10个人一档,时间是16:00-24:00。排班一出来中班的10个小伙就商定15点在酒店大堂集合,然后一起去医院,医院离驻地不远,大概15分钟的步行,这样算下来预留了40分钟的时间来穿防护用品和了解工作流程,再进入病房交接班。

15:00没到大家都提前到了大堂,轮值的组长组织一起再次学习防护服的穿脱,强调了我们10人组是一个集体,大家要一起去,一起回,有困难大家互帮互助。

15:10,中班10人组从酒店出发,步行赶往金银潭医院。在路上大家都有说有笑,虽然与当下环境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知道,这是我们医护人员的一种自我安慰和鼓励的表现,特别是走到上午李克强总理和医务人员合影的地方,想起总理的讲话时,大家更是兴奋起来,顿时感觉一股暖流涌入心田。有全国人民的后勤保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带着这份兴奋与信心,不知不觉就来到上海援汉的重症病区——金银潭医院北三楼。在外围老师的带教下(我们)大致熟悉了病区地形,详细了解了出入病房的通道和流程,(老师)还大概地讲了病人病情,特意再三强调最重要的是自我防护意识。

此时时间已是15:35分,就该(到)实战最重要的事情——穿防护用品了。很有幸给我们带教的是武汉疾控中心的老师,全程无死角地紧盯我们的每一个步骤,直到全部的10个组都合格,才让我们进入病房进行交班。 

我们一进到病房,早班的战友都在向我们中班的招手,示意我们去他那里接班,他们眼神里流露出的企盼只有我们自己懂。我们按照事先的分工,各自一对一进行交接完毕,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战。我接班的一个房间是4个病人:两个重症目前戴无创呼吸机,氧浓度都很高,都有咳嗽咳痰,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虽然都有镇静药物在用,有一位还是很烦躁,关键还没有约束措施;还有蛋白丙球这类的小瓶血制品,还要翻身。两位轻点的一个高浓度面罩吸氧,一个鼻吸氧,虽然都能床上活动,但是还要做很多的生活护理,而且一个房间就一个垃圾桶,放在走廊,所有的用物都得按感染性医废处理,所以很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处理用物和洗手上,再加上身上全副武装,不停地来回走动,接班两三个小时就已经是全身湿透。

一波操作等病人稳定点,终于能坐下来写写护理记录时已是21:00了,这才感觉肚子有点饿,嘴巴有点干,外面的冷风吹进来有一阵阵的寒意。后面就这样重复着给患者服药、换补液、处理用物洗手、记录等一系列操作。终于坚持到了下班。和夜班交接完,在外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严格按照要求一步一步脱防护用品,撤离到清洁病房。离开病房回酒店第一步也是接受酒店工作人员的消毒,红外线监测体温,再进房间,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这就是我的第一战中班。

8小时的班前后花了10个半小时,期间没吃没喝没上厕所;人力不够,没法替换;出去吃饭意味着要重新换一套防护用品,目前的情况下没有多余的给我们浪费;比起肚子饿,嘴巴干,最难受的是眼睛,上班期间眼睛都不敢眨,感觉一眨眼睛就要流眼泪,一流眼泪眼睛就更难受,面屏眼罩就更模糊。关键还不能擦,也不敢擦。

尽管如此,我们只能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因为那一双双哀求的眼神,那一声声由衷的感谢,还有我们医护的神圣职责。

★  个人档案  

吴文三,1979年出生,主管护师,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带班组长。出生湖北通城,这次自愿报名支援湖北,支援家乡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执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