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鼠年复工首日|延安高架上的车多了
2020-02-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施剑平/视频

今天是上海企业复工首日。白领杜小姐带着口罩与2位同事拼车上班,因南北高架拥堵,险些迟了到;白领李悦早上8点起床梳洗,赶着8:30在家线上考勤“打卡”;方先生戴上口罩、墨镜,特意提早半小时出门,赶轨交13号线人少的时候乘地铁上班。在防控疫情当下,各家企业用了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式复工。

“在家打卡”成流行

学习强国成线上办公软件

昨晚,刚进入职场的李钦(应采访人要求位化名)发了一条状态:“睡醒发现又延迟上班了。”文字配了一张公司行政发来的截图——关于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的通知。

其中关于线上办公的要求十分明确:工作日必须在企业微信进行线上考勤,8:30前上班考勤,下班时间为17:30后,工作日8:30—17:30随时微信、手机在线。

记者了解到,当下不少选择线上办公的企业,多借助“企业微信”“钉钉”等线上办公软件操作。正因此,上述软件日前在手机应用软件下载列表中排名靠前。

白领钟小姐告诉记者,她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复工前一个礼拜,部门群里就发了下载线上办公软件的通知。她也急忙去下载,学习如何在家“打卡”上下班。

“我们公司用学习强国软件开了线上会议。”白领黄小姐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党务行政部都是党员,为了要线上在家办公,索性使用了平时党务学习的软件线上安排工作会议。对居家办公的白领来说,视频、音频会议还是居家办公中主要的内容。

宅家16天后终上班

90后的他开心又忐忑

2月10日,在家宅了16天终于能出门上班的90后李先生既开心又有些忐忑:“我终于能出门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了。”李先生说,他所在的科室只有他一位在春节期间没离开上海,因而首日值班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早上7:30,李先生口袋里装着一小瓶昨晚在家配比好的75%酒精,戴上护目镜和一次性口罩,开车出门了。平日早高峰需要开50分钟的路程,今天不到半个小时就开到了公司。

作为科室唯一一位“值班代表”,李先生感到有些寂寞:“我的工作涉密,其实在家很难办公。但当下特殊情况,一个科室只有我一个人来单位了。”

李先生和记者讲述完后,忙拿着酒精开始擦拭工位。他告诉记者,今天他带了方便面来上班,准备中午吃泡面。“公司是有食堂的。特殊时刻,我也不敢去食堂,索性从家带方便面和水果凑合一下。”

李先生的方便面和酒精。

记者了解到,虽然当下不少企业尽量安排在家办公,但部分涉密工作以及财务、金融从业者不得不去办公室上班。

目前在办公室已上班一个礼拜的财务丁先生告诉记者,当下中央空调都没有开,上班都得穿着羽绒服。有时候办公通风,打字太冷,他还戴着露指的手套。

开私家车上班的白领增多

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出现拥堵

早上8:15,白领赵小姐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车厢空荡荡的2号线照片,配文:“本来有些担心上班高峰拥挤有传染风险。没想到车厢里的人并不多。”上班首日的早高峰上,地铁的人流程度各有不同。前脚赵小姐在朋友圈感慨地铁人不多,后脚她在留言处就看到同事表示地铁8号线上已经没地方站了。

日前返程客流达到高峰,不少白领想到拥挤的地铁有接触传播风险,还是选择自己开车。上班首日记者观察到,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出现拥堵。开车上班的白领杜小姐告诉记者:“好久没感受道路拥堵了。竟然有一丝丝怀念的感觉。”

不过上海今日早高峰上海地面交通拥堵情况并不严重。在浦东新区张江高科上班的李女士只用了30分钟就开到了公司:“要知道平时早高峰得开一个小时呢。”

居家办公不“简单”

员工需每日汇报体温情况

企业复工后,对在家办公的白领来说,日子并非想象中清闲。李悦告诉记者,她今天要开3场视频会议。两天没洗头发的她,早上犹豫了一下,还是偷懒没有化妆,没有洗发:“工作量还是挺大的,而且有些工作使用文字沟通,实际上效率并不是很高。”

在家带娃带办公的王女士则更头疼了。她老公在社区上班,最近是老公最忙的时候。她既要独自照顾4岁的女儿,又得为线上会议做准备。她只能在开会前,在卧室给孩子开好动画片,缓解孩子在家吵闹的情况。

当下还没有返回上海上班的卢小姐在杭州的家中已经开了13场电话会议了。她也和母亲吵了五六次:“在家办公太难了,每次在屋里办公时,老妈会冷不丁进来给我喂水果或者送点心。好几次‘入镜’了视频会议,很尴尬。”

记者了解到,当下不少员工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提出申请,选择在家办公。企业同时要求在家办公但员工每日给企业人事或行政汇报体温情况。当下为疫情防控时刻,本市通过发布会提醒白领们安全办公,安全上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施剑平/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