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迎着凛冽寒风,他们守一城门户,天寒地冻也挡不住热血沸腾
2020-02-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范彦萍/文 施剑平 吴恺/图、视频(除署名外)

寒潮来袭,如果说寒夜风雪中的值守是“harder”模式,那白天的值守也能达到“hard”一级。

在道口和社区,依旧能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为了上海疫情防控,他们裹紧衣服,为守一城门户,为守社区安定,他们在努力。

 ▼ 青浦 ▼ 

裤子外裹保鲜膜,天寒地冻挡不住热血沸腾

“棉毛裤、羽绒服穿起来,蛮冷的”“裤子外面裹保鲜膜,保暖、防护两不误”……昨晚,寒潮来袭,“青浦抗击新冠病毒志愿者群”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山东建筑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张孙豪翻出了多年没有穿过的秋衣秋裤,准备第二天应对寒潮。“我在北方上大学,室内有暖气,基本上不穿秋裤。”

小张的爸爸是联防队员,最近也在基层抗疫,负责返沪人员信息统计。最近,爸爸对儿子管的很严,要求其回家后立即脱掉衣服,马上洗澡。

中午12点50分左右,张孙豪乘坐的班车抵达S26沪常高速淀山湖检查站,组长邹才分给他一套联体防护服。每天的防护服款式不同,联体款意味着接下来整整8个小时,不能上厕所,不能脱卸防护服。仅仅一分钟时间,他熟门熟路地穿好了装备。

很快,组员们就被分配到了第一道口,做前期“健康云”APP的扫码工作。由于张孙豪个子高,他主动提出负责大卡车车道,人高马大的举着印有二维码的指示牌,成了行走中的“移动二维码”。

在当志愿者前,张孙豪每天会和高中同学组队打电脑游戏,但最近同伴们发现他消失了。原来,自2月8日报名当志愿者,2月12日正式开始上岗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家调整时差。前几天他负责站岗的时间段是上午8点到下午4点,家住金泽的他站岗日需要早上5点半起床。

组长邹才是一家私营企业的青年白领,公司尚未复工,他就报名了高速道口的志愿者。而且他还是社区、高速“双重志愿者”。现场,他负责人员调度工作,一旦前方道口车辆激增,就紧急调集后方道口的成员来支援。“这两天返程客流已经相较前不久减少了。但每天约莫三四点的时候,车流会激增。”连日的志愿者工作,让他开始摸到了客流高峰时段的应对门道。

除了“指挥官”的角色,邹才还要扮演摄影师,抓拍志愿者们工作的瞬间。“对他们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希望日后能留作纪念。”

今天下午,三个由集装箱打造的青春加油站分别落座在青浦的三个高速道口,它们将作为青浦团区委的现场大本营,起到指挥部和志愿者、医护人员休息点的双重作用,让寒风瑟瑟中的志愿者们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

 ▼ 普陀 ▼ 

寒风中一站几小时,住户送来暖心姜茶

“寒风中收到一杯姜茶,蛮窝心的。”

今日寒风阵阵,送姜茶的,是普陀区馨越公寓的一位住户,收到姜茶的,是守候在馨越公寓门口的保安和志愿者。作为上海骏宸社工事务所的社工,长征镇一名青年志愿者,徐斌也收到了暖暖的姜茶。

从1月30起,长征镇有许多企业青年到社区再报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今全镇76个小区门岗都有青年志愿者参与值守。

徐斌在2月2日报名成为了志愿者,驻守在沪上最大的公租房小区馨越公寓,2月2日是市民第一天在居委会预约口罩的日子,随后4天,他都忙着为居民办理口罩预约。2月6日起,随着返沪人员逐渐增多,他又增援门岗,为返沪人员进行登记,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维持秩序,守护至今。

8:30-16:30,是徐斌的上岗时间。今天一早7点多出门时,他发现车头引擎盖上白茫茫一片,前挡风玻璃结了冰,“真正感受到寒潮的威力了。”还好出门前徐斌做了充足的准备,后腰贴上了暖宝宝,穿上厚羽绒服,还换了双厚底板鞋。

小区门口搭建了好几个棚,返沪人员登记、快递堆放,而徐斌的岗位则完全露天。“阿姨,出来拿快递啊,来,测个温。”“麻烦伸个手,手腕也可以测温。”上午9:30-11:00,随着快递到达,小区迎来出入小高峰,徐斌在寒风中一刻不停,平均5分钟要为近10人测温。

冷了就跺跺脚,手冻僵了就活动一下,时刻拿在手上的额温计还被徐斌“裹”上了暖宝宝,保证它在寒冷的天气下正常工作。

风一阵阵吹来,冷风中他们迎来了一位“小仙女”,她抱着的保温盒里放着保温杯,缓缓走来,“我是这里的住户,你们在寒风中太不容易了,我烧了姜茶,你们都喝一杯。”说着她将热腾腾的姜茶倒入了8只一次性杯子中,守着门岗的8人都喝到了暖心姜茶。

徐斌和同事4人一直都在社区做志愿者,他还报名了道口检查志愿者,目前等候安排,“报名时我选了听从安排一项,安排我零点的班次,我都愿意。”

当年汶川地震时,徐斌作为团市委第一批青年志愿者,地震4天后就跟随医疗队到达四川救灾点,为灾民进行心理咨询。10天支援,让他深深感到,大灾面前有大爱。

这次疫情当前,徐斌虽不能去第一线帮忙,但守好一个社区,守好一个道口,也是尽自己一份力。无论多冷多累,他都会坚守下去。

受访者/图

 ▼ 杨浦 ▼ 

体感很冷,听到居民感谢内心很暖

冷风萧萧,今天上午9点时分,平凉街道福宁社区的85后青年党员志愿者胡铮哆嗦地站在一个由几块薄板搭建而成的“DIY包间”里,手持额温枪,给进社区的人员测体温。因为冷,她把头缩在羽绒服的帽子里,还在衣服前后各贴了一张暖宝宝。

胡铮上午站岗的福宁路99弄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老小区,没有保安,没有物业,甚至没有门岗。所谓的“DIY包间”也是前两天一位好心人就地取材帮忙搭建的。胡铮不敢坐下来,因为怕居民看不到她。寒风呼呼地吹,胡铮内心的OS是:就差一把二胡了。

10点多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起,将“包房”前的小黑板吹走了,胡铮腾地一下追了出去,动作敏捷得像家里养的玩具泰迪,路过的几位居民见状“哈哈”笑出了声,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意思。

受访者/视频

“今天,大家开启了速冻模式。”下午一点多,她在寒风瑟瑟中,和福宁居民区党总支曹莉书记一起,拿着大喇叭在双喜家园小区做疫情防控宣传。“这种感觉像不像大王叫我来巡山?”

 从双喜家园弯出来,下午两点半,胡铮又回到了简易“DIY包间”。“是不是很有错落感,对面是高档小区,这里弄堂里的阿姨还在倒马桶。”虽然体感很冷,但胡铮却觉得这次到社区当志愿者的感受很深。

胡铮的本职工作是平凉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社工,而自从今年2月1日到社区当志愿者后,她的身份有些复杂:社区守门员、喊话员、高仿AI语音机器人、收快递小姐姐……

前不久,联络已登记居民分批购买口罩是她到居委的重点工作,作为福宁居委的临时电话“小客服”,平均一天要拨出近70余个电话,一句句重复的通知,一遍遍重复的叮嘱,得到了电话那头居民一声声的感谢,心中无比暖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范彦萍/文 施剑平 吴恺/图、视频(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