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绘图、写程序……这些大学生的专业在抗疫战线“各展所长”
2020-02-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2018级学生沈志贇是崇明向化镇北港村人,学校延期开学了,他报名成为了村里的志愿者,没想到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却在社区防疫中派上了用场。和他一样,虽然不能上前线,不少师生志愿者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不同的抗疫战线“各尽其长”。

 大一学的课程被用在了实践中 

一开始,沈志贇只是跟着做一些基础的防疫宣传。“2月7日,第一天志愿服务,我们去了一些仍然外出工作的人群家里,普及了此次疫情的各方面知识,让容易接触病毒的人最早提高警惕。”沈志贇说,第二天,他又跟着村委会工作人员走访了每户村民家里,还是以宣传为主,每家每户地告知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宣传如何在家进行防疫的知识。

2月10日,随着复工返城的人增加了,为了管控外地车辆和人员的进入,村委会决定对每个路口实行交通管制。路口管制了,但村民如果不知道的话也没用,怎么能让村民们快速又方便的记住这些管制信息呢?学计算机的沈志贇灵机一动,自己领下了这个任务。    

他迅速用AutoCAD绘制了一张村里各路口管制情况的平面图,清晰明了,很容易就能记住。村委会打印出来后张贴在各交通要道,方便告知村民如何出行。“我就是利用大一学的知识,没想到直接课外实践用上了。”看到自己课堂上学的课程能在实际中有所用,沈志贇很兴奋。

2月11日,村委告知沈志贇等几个年轻志愿者,村里有3个父母不在家的小朋友需要照看,他们又变身成为“小学教师”。翻出了小学时的各类书送过去,和小朋友聊聊天。“也给他们做一些心理辅导。”沈志贇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不学医,但也可以用自己的所学在社区防疫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博士做信息系统,音乐硕士制作歌曲      

和沈志贇一样,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博士生党支部19级党员博士成晨和18级硕士第一党支部预备党员黄宇喆也在这次学校抗疫中发挥了专业优势。

学校就是个小社区,疫情爆发后,上海大学党委、上海大学防控工作小组提出了师生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求,学校决定由信息办牵头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组工作,开发微信平台“健康之路”系统,采集全校师生的每日详细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为科学“战疫”提供基础支撑。

成晨和黄宇喆主动放弃了春节假期的休息时间,提出加入到“健康之路”的开发任务中去。两人通宵达旦,和信息办的老师们通力配合,完成了系统开发的基础环境搭建和程序部署工作之后,又对程序进行后续维护。

目前,他们正投身于系统的开放共享,协助其它高校搭建“健康之路”平台。“关键时刻能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科学防控,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两人表示。

而上海大学音乐学院17级研究生王一景则为这次疫情中每一个值得被记得的普通人献唱了一首《他是“最平凡”》的声乐作品。

“在摁满鲜红手印的请愿书上,你不必认识每一个他;在笼罩灰色阴霾的战场上,你不必看清每一个他;在无数日夜坚守的背影中,你不必记住每一个他;在每道含着热泪的目光中,你不必读懂每一个他声乐作品……”

王一景是这首歌里的女声独唱。“整首歌是我们学院所有师生共同完成的。”她表示。歌词是上大音乐学院理论专业教师徐倩所作,作曲是欧阳鑫勃老师所作,两位老师在接到倡议后,第一时间投入创作,24小时之内完成了全部词曲创作。身在异地的50多位学院学生在家中跟随伴奏音频,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录制了自己的人声版本。最终学院教师沈屹在家中制作完成了这首凝聚整个学院力量的声乐作品。

“我们是学音乐的,也希望能用音乐来致敬每一位做出贡献的平凡人。”徐倩老师表示,虽然学院师生身处异地,但是所有人全情投入,只为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尽自己一点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