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你守城市门户,我守你的温暖,寒潮战疫我们共同“守沪”
2020-02-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视频

寒风刺骨的夜里,为了让身体稍微暖和一点,他们不停地跺着脚……这几天,寒潮天气来袭,坚守在上海各个道口防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也格外让人牵挂。昨天晚上,发出一同守护#城市守夜人#倡议后,青年报社连夜将爱心企业捐赠的35100片暖宝宝和2000余箱牛奶送到了青浦、金山等道口的志愿者手中。隔离疫情,不隔离爱,寒潮战疫我们共同“守沪”!

 【暖心】 

热牛奶、暖宝宝送到道口志愿者手中

保暖内衣、两件毛衣、羊绒衫、棉袄,加绒秋裤、打底裤、加绒运动裤,雪地靴……昨天晚上7点多,在G50沪渝高速汾湖检查站工作的志愿者王丹丹这样介绍她身上的“装备”。而即便“裹得像熊”,身体还是感觉不到暖和。

受寒潮天气影响,昨天上海市区的最低温度跌到了冰点附近,郊区则不少都在0℃以下,而在四面通风、无遮无挡的道口,气温更低。在这种天寒地冻、大风呼啸的环境里,稍微站一会儿,就能感觉到寒气从脚下直往上蹿,而王丹丹和其他志愿者要在这种天气里工作8个小时。

测体温、做排查,在G50沪渝高速汾湖检查站,每个班有12名志愿者在现场工作,他们分成小组在一个个车道值守,每一辆车开过来,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测温、排查流程,忙碌的时候一刻也不停。由于穿上防护服后不能上厕所,8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也都尽量不进食进水。“这种天气里动一动还好,一动不动就会感觉很冷,所以车辆登记比较慢的时候,我们就会走一走、跺跺脚,暖和暖和。”王丹丹说。

让王丹丹和其他志愿者小伙伴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寒冷的夜里,热心市民和企业给他们送来了暖身又暖心的暖宝宝和热牛奶。轮休时,他们就可以在道口的“青春加油站”稍微喝点热牛奶暖一暖。

“这两天太冷了,你们很辛苦,一定要保重!”爱心企业代表戚晓峰将暖心物品送到道口后,当面向志愿者们致敬。而市民的心意和问候也让志愿者们在严寒天气里感到了温暖:“非常感谢!谢谢支持我们在一线的志愿者!”

 【倡议】 

一同守护#城市守夜人#市民积极回应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上海的9个省际高速道口就成为道口志愿者坚守的“阵地”,不管是雨水淅沥还是冰雪纷飞,也不管是潮湿阴冷还是寒风刺骨,他们都用最严格的标准履行着检查职责,守护着这座城市和市民。

刚刚过去的几天,在2020年以来最强冷空气的“导演”下,寒潮天气侵袭上海,在道口默默坚守的“守夜人”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牵挂。

隔离疫情,不隔离爱!2月14日,青年报通过官方微博发起一同守护#城市守夜人#倡议,号召在这个暖心的“亲人节”,为上海进城道口值夜的志愿者们送上一句暖心问候。

倡议发出后,不少网友都积极回应,在网上给道口志愿者送上暖心话。网友“易真堂主”说:“感恩有你们,辛苦了! ”网友“丁雨轩08376”也对志愿者说:“亲人节,坚守岗位,守护我们大家的上海,感恩有你! ”而网友“家有美少女可可”则对志愿者表白:“致敬道口‘亲人’,因为有你,这个城市才更加美好,‘亲人节快乐’!”

除了暖心问候,爱心市民和企业也积极为志愿者筹措捐献暖心物品。“那天晚上我在网上看到道口的志愿者在寒冷的夜里坚守,一下子就被触动了!我们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他们为了这座城市的安全那么辛苦,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上海智纵营销总经理戚晓峰说,当天晚上他就和公司同事开始联系采购暖宝宝,最终筹措了35100片暖宝宝,同时他们还联系了乳品公司,协助捐赠了2000余箱欧德堡牛奶。

经过报社的协调和各级团组织分装后,这些暖心物资分批发往了金山G15、S36两个省际高速道口的五座公路检查站,金山铁路,青浦G50沪渝高速汾湖检查站、S26沪常高速淀山湖检查站、S32申嘉湖高速入沪检查站,金山区11个街镇的社区志愿者手中。还有一批物资正在与卫健委团委接洽,计划送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感动】 

明知很辛苦但志愿岗位仍被“秒杀”

“2月16日是我们第四批志愿者正式上岗,目前四批一共有将近600名志愿者,上岗人次达到了1300-1400人次。”青浦团区委书记沈竹林介绍说,全市9个入沪省界道口有3个在青浦区,因此青浦区的道口志愿者需求量也比较大。而出乎人意料的是,从第三批志愿者招募开始,每次发布道口志愿岗位需求都是被“秒杀”。

“道口的志愿岗位是很辛苦的,我们每次志愿者招募时都会明确说明岗位是在哪里、做什么,但大家依然很踊跃,这的确是没想到。”沈竹林说。

青浦区委党校教师范瑞玲就是抢了两次才抢到。“报名信息一发布我马上就去抢,结果第一批没抢到,第二批补录才抢到的。”范瑞玲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也没想太多,就是觉得在这样的时期,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非常有意义!”

沈竹林介绍说,这次道口志愿服务中,95后、00后学生的表现非常让人刮目相看。工程大一位1998年出生的大四学生,第一批就上岗了,结果到第四批时她又来了,而且从组员升为了班组长,“这次青年学生的表现,让人很感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