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负责隔离点垃圾专运,这位青年环卫工已与妻子“分居”大半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虹口区的青年环卫工人姚强已经忘了今年和家人吃的最后一顿团圆饭是什么时候了。虽然都在上海,但从春节至今,大半个月的时间里,负责隔离点生活垃圾专运的他,都是和妻子“分居”生活。
第一次穿着全套防护服运垃圾
早上8点,北外滩街道一个小区里,小区生活垃圾收运人员孙永鑫师傅穿着自制的“防护服”——雨衣,来到了小区里一户居家隔离的居民家,接收居民当天的生活垃圾。戴着手套的他对装着垃圾的垃圾袋喷洒了一些消毒液,检查过是否包扎紧密后,开始用垃圾夹小心翼翼地将垃圾袋装入收集桶中。对楼道做完消毒,他将当天收回的垃圾送到了不远处的溧阳路上一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就这一家隔离户的垃圾,也要专车专送。”他告诉记者。
上午10点,姚强驾驶的垃圾清运车来到了这里,准备收运垃圾。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个垃圾收运点的几个黑色生活垃圾作业桶上都贴着“应急”两个大字。“这都是来自隔离点的生活垃圾,这些桶都是专用桶,我的车也是专用车。”姚强告诉记者。
将作业车停好,姚强操作着升降杆,先让垃圾车的翻盖翻开。跳下车,一身连体白色防护服,戴着黄色手套、口罩、护目镜全副武装的他和同事两人一起将垃圾桶挂在升降杆上,随着升降杆升起,垃圾倒进车箱内。每清空一个垃圾桶,他还要拿着消毒液仔仔细细地给垃圾桶消毒。两排8个桶的垃圾都倒完之后,他又向垃圾车边缘喷洒了一次消毒液。
穿着防护服运垃圾,已经在环卫岗位上干了7年的姚强是第一次。虽然动作娴熟,但面对这些可能存在风险的生活垃圾,他的动作始终小心翼翼。“还是尽量保护好自己吧。”他说。
每次收运回去,他们都会做全面消毒,收集人员除了必须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手套等,每个环节须用消毒液对环卫工具进行喷洒处理,作业完毕后,环卫作业车辆再进行统一消毒。
姚强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风险,现在要求居家隔离者垃圾袋装不超过袋容量的3/4,并扎紧袋口喷洒消毒溶液,放置在家中,等待专业人员上门收运,不可随意将垃圾留在楼道内。环卫的收运也同时是专桶投放、专车运送。出于安全考虑,各街道都落实专业收集人员上门收集,收集到的垃圾会集中投放在专用桶内,并采取了专人看管、上盖、消毒等防护措施。而和以前运输相比,他们在二次倾倒和运输时,也会更加严格地防止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同在一城与妻子“分居”已有大半月
记者从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目前虹口区1个集中观察点和其他居家隔离观察点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有像姚强这样的专业人员专人专车专项收运,2辆环卫专车、7名环卫工人每天要跑遍全虹口区,负责收运当日产生的垃圾,并要在当天运往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置,严格要求日产日清,以减少污染的风险。
“刚刚开始隔离人数比较多的时候,一天要跑8个多小时才能全部清运结束。”姚强说。
36岁的姚强在环卫这个行业中属于标准的年轻人。尽管已经在环卫岗位上干了7年,但今年春节对他来说依然显得非常特殊。“往年春节因为人少了,又不允许燃放烟花了,垃圾量其实都还可以,今年量也还好,但任务比较特殊,要穿防护服,要每天转运,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他表示。
他已经忘了今年和家人吃的最后一顿团圆饭是什么时候了。从开始有疫情通报,各区就成立了隔离点生活垃圾专运队伍。虽然知道有一定的风险性,姚强还是第一个报名要求加入专运队伍。“我想我比较年轻,相对身体比较好,注意防护的话,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
一车两人轮班,从春节到现在,姚强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天穿8个小时的防护服,闷热难当。一作业,护目镜上一层雾气,身上闷出一身臭汗,每天回去就想着快点洗个澡。
而从春节至今,姚强已经和妻子“分居”了大半个月了。“我现在就自己一个人住在外面,不跟家里人住在一起,有事就视频。”姚强说,毕竟每天接触隔离点的生活垃圾,还是想和父母、妻子尽量隔开一点,不要把风险带给他们,“就当自我隔离嘛。”他说。
即使都在上海,过年团聚的日子却无法相守,姚强说也没什么值不值得。“希望这波疫情能快点过去,各行各业恢复正常,大家上街都可以不用戴口罩了,到时候再高高兴兴地吃个团圆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