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驰援|创单日出征最大规模!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513人直奔雷神山!
2020-02-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文 常鑫/图、视频

武汉雷神山医院,我们来了!

2月16日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在前期选派7批医疗队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医疗资源,选定仁济、市一、市六、市五、市七、杨浦区中心医院6家医院选派医务人员组建了第八批援鄂医疗队。2月17日上午,各医院在接到通知的短短10小时内,积极动员、克服困难,选派了513名包含医疗、护理、管理等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整装待命。据悉,本批医疗队于今天中午驰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

  “我是湖北人,让我为家乡尽份力”  

仁济医院156人援鄂医疗队由60名医生、90名护士、6名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员组成;队员年龄横跨23-59岁,平均年龄仅为33.5岁;其中党员75人,副高职称以上14人。全体队员上车前,张继东领队带领队员振臂高呼:“仁济仁济,仁心仁术;仁济仁济,战疫必胜;仁济仁济,中国一流!”以表达对此次战疫行动的必胜信念,赢得了现场如雷的掌声与欢呼,也让来壮行的战友们湿润了眼眶。

在此次出征的护士中,有两位湖北籍护士特别引人注目。她们是90后护士李依和85后护士陈娟。

李依出生于1997年,是一位刚毕业一年不到的党员护士,也是此次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她的家乡在湖北孝感,本科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因此对武汉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此次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李依第一时间就向护理部提出申请,要求参加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别看她才刚参加工作不久,但各项护理操作和样本采集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多次得到院感办和疾控中心老师的表扬。此次出征的时候,她刚从隔离病区里完成工作并结束医学观察。在得知选拔医疗队员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便报名参加。她说:“虽然我是一名新护士,但是我也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湖北人。请让我为家乡尽一份力。”

同样情况的还有1987年在湖北咸宁出生的护士陈娟。在得知医疗队选拔护理人员时,她第一时间递交了一份情真意切的请战书,其中写道:湖北是我的家乡,家乡有难,我理应伸出援手。最近家人群里经常有这样的照片:某某亲人的楼下,救护车出现了。看到这样的照片,我真的揪心啊,生怕下一个被接走的就是我的家人。我跟爸爸妈妈说,我想回来支援,他们都说别回来,太危险。可是,如果这件事谁都不去做,那些病人该怎么办?更何况其他不是湖北的医护人员都来帮助湖北,我必须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回报养育我的家乡,对得起身上的白衣。

  这场抗疫战役中,党员永远不缺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此次出征的医疗队共有156人,由60位医生、90位护士和6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涵盖了呼吸科、急诊危重病科、心内科等科室,上海市一医院副院长刘军担任医疗队领队。

2020年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56周年,在医院历史上,曾多次承担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救治任务。院长郑兴东告诉记者,在接到上海市卫健委关于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指令之后,全院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组建了一支由15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全体医疗队员奋勇争先、义无反顾,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高尚的医德品质,高贵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这支医疗队中,党员占了三分之一。

在这场抗疫战役中,党员永远不会缺位。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孟祥栋就是一位年轻的党员,也是此次医疗队中最年轻的医生。1991年出生的他接到通知后立刻报了名,也第一时间告诉了妻子,同样是医生的妻子二话没说,开始给他采购出征物品。“我是一名党员,应该冲在前面。我的妻子也很支持我,这一天都在忙着采购,一个劲地嘱咐我要多带些东西。”

这次出征,孟祥栋对自己的使命很清楚:“我们有非常完整的团队,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确。我希望能把分内的工作做好,新冠肺炎会有心肌损伤甚至需要抢救的病人,如果我的同事需要帮助,我能及时发挥作用。”

如果要送妻子礼物的话,孟祥栋说,会送她一幅照片——那是在归来的那一天,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罩已经脱掉,医疗队的所有人搂在一起,笑作一团,他在人群中,比着“胜利”的手势。“这一定是最好的礼物。”他说。

今天还是市一医疗队95年护士张芳的生日,医院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她在出行的机场许下了生日心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

  50+1,待命的24小时多了一名队员  

“我们在一起,等花开疫散。”此次市六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原本是50人,领队是市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范小红,医疗队由20位医生、30位护士组成。医生来自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心内科、感染科等重点科室,30位护士中超过七成都是90后。但是,就在待命的24小时内,又多了一名队员。

“领导,我再次请求,让我去武汉吧。无论是做管理,还是做医疗,我都还能派上用场。”王鹏是一名有着十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同时他也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感办主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鹏一直工作在防控防疫的第一线,每每有兄弟姐妹们出征,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叮嘱大家“防护高压不能忘”。这次,看着50人的六院援鄂医疗队整装集结,王鹏的心又一次按捺不住了。

“因为是半夜接到通知,短时间内就要求我们组建50人的医护队伍,所以最直接的就是从临床抽调符合专业需要的队员,并未考虑行政管理人员。”作为此次援鄂医疗队领队的六院党委副书记范小红坦言,她也是占了“天时地利”,凭借呼吸内科医生的身份毛遂自荐成了队长。

从集结队伍,到临行培训,再到待命出征,这看似漫长24小时却让王鹏看到了“希望”。“目前还没有接到明确的任务,但从这两天的新闻看,武汉感染防控形势严峻……作为一支整建制的医疗队,对外联络、科学管理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是院党政领导的全盘考虑,一方面是王鹏一再的主动请缨,最终医院同意王鹏作为第51名队员随队出征。

“我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一直吵着说,她要去武汉支援,现在我代她去了。”在得到批准的第一时间,王鹏给妻子打了电话,妻子二话没说就来了一句——好!回家赶紧给你收拾东西!

而与此同时,“上海六院援鄂医疗队工作群”也多了一个组员,领队范小红毫不客气地开始布置任务了,要求王鹏再一次培训、指导队员们穿脱防护服,确保人人过关,牢记于心,成为习惯!

队员们始终坚信:我们在一起,等花开疫散!

  80后、90后冲向一线,家属很“淡定”  

杨浦区中心医院此次出征的20名医生和30名护士以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专业为主,其中,“90后”占了33.3%。

继除夕夜和年初四,杨中心四位“花木兰”奔赴武汉之后,2月16日深夜,医院接到组队要求后便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虽然已是凌晨,微信群里的报名声仍然此起彼伏。

这次出发的30名护理人员,85后占到73.3%,其中90后占到33.3%。他们当中很多都是半夜接到讯息,第二天上午才跟家人报备。“家里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85后士戴文琼说,“跟家里人告知了一下,他们表现得非常‘淡定’,二话不说就开始收拾行李。”

这些充满青春热血的医务人员,也许从疫情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和家人达成了“有令必出,义不容辞”的默契。

对于护理部主任王静来说,一次次送自己的战友出征,从报名、组队,到物资配备、远程指导,长长的物资清单上小到一个指甲钳,她都倾尽心力。这次组建的护理队伍不仅有着重症、感染等护理经验,而且集合造口伤口、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心理护理、导管护理、血透护理、重症护理及康复护理的院八大专科护理人员,将在湖北进行指定治疗支援工作的同时,开展杨中心专科护理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专科、个性化的综合性护理,“这是一支复合型护理队伍,希望给湖北的患者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出发前,杨浦区卫生健康委为医院进行物资配备。护理部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并根据第一批“勇士”的经历整理出实用的经验,包括准备了专用医用敷贴保护面部皮肤,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防护镜导致的额部、鼻部和耳后的皮肤破损,从安全、生活、休息上全面保障。院感科进行“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技术培训”,为大家讲解防护注意事项,并详细解读穿脱细节,做到人人过关。社工部请来了“Tony发型师”志愿者为队员们修剪头发,为个人防护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着20年党龄的杨浦中心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郑鹏翔,具有30年的危重症救治和管理经验,也是这支医疗队的领队,行前动员会上,他慷慨表态:“我会尽忠职守,带好团队,平安出征,平安返回!”

担任队长的医务部主任郭旋,有着多年临床麻醉、重症感染、呼吸支持技术的临床经验,他主动请缨负责团队的医疗质量、病情诊治和医政管理等工作。

出发前,杨中心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担任临时党支部的副书记是普外科一病区护士长范志敏,2003年的“非典”战役仿佛胶片,一帧帧画面从她脑海闪过,当时的她也是这样义无反顾地进入SARS隔离病房,十七年后的今天,她仍然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我有经验,且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迎战,希望能为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多分担一些,把困难想的多一些,把风险想的大一些,同时督促每一位医务人员认真正确执行防护标准,让被病毒侵袭的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