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统管、分类过关,复工防疫,这些“硬核”措施夯实城市“防御力”
2020-02-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延安西路上华敏国际大厦内有企业复工了,公司大部分员工好像都是外地返沪人员,有没有进行居家隔离,复工得到批准了吗?”

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屏幕上“一网统管”防疫专页不但实时滚动各类信息、疫情发展,辖区居民反映的问题也能及时收到,从反映到处置核查,只需一天。

 一网统管  数据有“宝库”,问题速核查 

这一上海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上线半个月来,收录了辖区内13个居委、24处办公楼宇(园区)、10个建设工地、977处沿街商户的疫情防控信息。

这背后,是街道专项工作组梳理了十大类200余项防疫期间采集的数据要素,对接各部门条线具体工作要求,为社区疫情研判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如今,大屏幕上显示的“一网统管”防疫专页能看到四方面内容,分别为疫情发展、实时播报、区域地图和重点位置以及重要工作。不但显示全国、市、区、街道病例数等信息,每天各个小区垃圾箱房、电子防盗门等地毯式消毒情况、口罩购买情况、封闭小区管理的出入口管理情况都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各部门、各居委之间有对比,哪个居委会排查进度慢了,哪个居民区返沪人员增加了,各部门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建好了数据库,掌握全过程,在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派单到人的时候也更及时。

江苏路街道网格中心主任张哲人表示,“一网统管”防疫专页不仅只是一块大屏幕,还有PC端和移动端。手机上的移动端是一个政务微信的服务端口,分为“案件上报”“自发自处”“案件处置”等模块,小区里发生的大小事都能随手记录进政务系统中,并直接通向街道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张哲人表示,下一步“一网统管”防疫专页还将考虑纳入更多智能化设备系统,如已经在华山居委会使用的无人机软件系统,在岐山居委会一小区试点的机器人系统,还有单兵作战系统,“无人机提供喷洒消毒,机器人系统可批量打电话给居民,询问居家隔离情况,通知口罩可领取等。单兵作战系统则可以配给小区值守门卫,在处理社区纠纷时作为取证工具。”

 分类过关  企业员工扫二维码,住户有通行证 

“请扫一下健康状况监测二维码,测下体温。”一早9:15,吴小姐走进长寿路上的源达大厦,就经历了“两道关”。这是大厦针对已经复工的50多家企业员工设计的防疫“关卡”。而大厦内的64户住户,则拿到了临时通行证。

来自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成为防疫指导员,指导楼宇防疫。在普陀,由区卫健委组建的防疫指导员队伍,本周起进驻园区、企业、楼宇,开展现场指导。

吴小姐所在的公司在源达大厦28楼,随着周一复工,她又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不一样的是,进大厦时,她已经习惯打开手机,扫描墙上张贴的出入打卡的二维码,显示“绿码”,安全通过。同时她伸出左手手腕,让值守保安测了体温。

进入公司后,与同事隔位而坐,公司也配备了洗手液和口罩,供员工使用。“行政还会定期用消毒水拖地,还可以提早下班错峰回家,一切很安全。”

公司负责人贾先生说,复工第一天,他们还收到了大楼物业配送的消毒液和酒精,对防控防疫很有信心。

谁也没想到,此前物业还曾为如何做好管理举措而发愁。原来源达大厦是一栋集合了商铺、餐饮、类住宅及企业的大楼,情况复杂。

就在复工前,面对长寿商务楼宇(园区)内4000多家企业,长寿路街道组建了“长寿楼宇(园区)防疫突击队”,突击队员们按片区分成三大组,由党建联络员担任组长,又按两人一组分成9个小组,分别包干楼宇(园区)。

物业在其指导下,针对不同人群分类“过关”。物业保安队长宋鑫介绍,大厦里有企业275家,目前复工57家,企业员工每次出入大厦都需扫码打卡,平均一天进出人流为四五百人,访客则另行登记。

针对住户,宋鑫说,64户81人,只要常住上海,春节期间没去过外地的都拿到了写有房号、姓名、身份证号的临时通行证,每次进出只需出示身份证和通行证。“我们还每两小时就对大厦的公共区域消毒一次,上下午各巡逻一次。”

长寿路街道表示,目前辖区内51个楼宇园区累计复工企业1925家,他们免费为楼宇(园区)设计《企业员工健康状况信息登记》微信小程序。目前已注册人数超过2.7万人,其中近9000人是外地返沪人员,重点地区回沪的超过1000人。

 专人指导  “擦拭门把手,一升水只要半片消毒药片” 

“消毒水的配比很讲究,比例和浓度需要把握。一般擦拭门把手、电梯按钮,一升水只要半片消毒药片,如果是厕所消毒,则需要一片。另外今天我们带来了2包酒精棉球,可用于消毒饮水机的饮水口。”

在大厦大堂,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康晨芸在向保洁阿姨传授“消毒细则”,他另一个身份是普陀区防疫指导员。

疫情防控到关键时期,“企业和场所的卫生消毒怎么操作?”“员工的健康管理如何规范化实施?”面对这些疑问,区卫健委在本周一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普陀区“防疫指导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或公共卫生医生担任防疫指导员,联合各街镇、专业队伍对园区、企业、楼宇等开展现场指导。 康晨芸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共分3组,每组4人,轮番开展现场指导。     

“我们的防疫指导员身兼多职。” 区卫健委副主任奉典旭表示,他们除了督导企业落实员工体温测量、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情况外,如果复工企业有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异常情况时,指导员会第一时间为企业联系到附近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他们也承担了防疫宣传和健康宣教等工作。康晨芸就会分享健康教育,如何文明咳嗽,六步正确洗手法等。

不仅如此,防疫指导员还会与街道镇复工指导员一一对接。街镇复工指导员负责排摸各片区内企业名单及来沪抵沪复工人员名单,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指导员与复工企业的对接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