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现场+微信群互动,这是援鄂战疫中一场特别的团支部会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实习生 李毓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月16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第四纵队驻地酒店会议室里,临时团支部组织召开了一场战“疫”中的团支部会议,团支部书记毛日成带领援鄂团员青年们重温入团誓言,一声声坚定的誓言响彻大厅。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疫情防控的战斗号角吹响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委组建了华山医院抗新冠肺炎青年突击队,近200名队员中,有167名赴武汉驰援,其中团员98名,占青年人数的59%。
疫情发生后,为了更好地引领团员青年发挥华山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奋勇争先的精神,真正发挥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第四纵队组建了临时团支部,由青年突击队第四纵队队长毛日成任支部书记,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工作一周后,采用现场+微信群互动的形式,召开了第一次团支部会议。
毛日成书记作为感染科的副主任医师、院团委委员,第一批前去支援上海市公卫中心,隔离期满后,又再次驰援武汉。他反复强调:“要做好自我的防护,严格按照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平时注意一些细小的细节,不得有一丝马虎。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有困难找组织,团委是娘家,我们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场武汉大决战,我们众志成城,一定会取得胜利!”
急诊团支部书记徐思远主治医师,有着多年的国际救援和赛事保障经验,先后投身尼泊尔地震救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建设的他,以尼泊尔地震救援的亲身经历和在急诊一线抗击疫情的经验告诉大家,面对疫情首先要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在缺氧的工作状态下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上房团支部支部委员郭梦月护士表示自己是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武汉的,但来了之后觉得支援武汉是她这一辈子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护士,更身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就应该化身战士冲锋在前,要倾尽全力向此次疫情抗争。同时也十分钦佩武汉当地的医护工作者,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支撑了如此之久。她相信带着全体华山人的爱,一定可以安全、漂亮地打赢这场战斗!
急诊团员赵伟护士觉得这周的忙碌与急诊的工作有所不同,身着层层的防护让人透不过气,四个小时的护理一刻不停,除了体能上的消耗,心理上也得时刻注意防护。急诊出身的他表示有信心可以做好这些工作,同时作为一个男生,也会尽力帮助团队中的同伴一起完成。
急诊团员盛玉涛护士是湖北人,回想起一周前坐在驰援武汉的大巴车上,看着她曾经引以为傲的家乡时,心里百感交集,可她依旧深信:“如今的它只是像小孩子着凉感冒了一样!祖国妈妈并没有放弃他,而且倾尽所有的照顾他,救治他!看着一群又一群兄弟姐妹们和我一起奋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既感动又安心。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又会回到最初记忆中的模样,加油武汉!”
神经外科32病房陈蓓妮护士对第二次进舱的经历印象深刻。当时,有位带着无创呼吸机的老爷爷向她伸出一只手,艰难地说:“请你握着我。”她说:“他的冰凉透过层层手套传递到我心里,我用双手握住,希望能够给他点温度,我请他坚持,把最难受的阶段抗过去就胜利了,他喘着气还是点头回应了我。那一刻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时刻,他需要的时候我们给他支持和鼓励,这是一切药物都无法给予的,只有我们做得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实习生 李毓灵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