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人|一名90后疫情排查员的24小时
2020-02-24 青年

  —  编者按    

申城战疫,社区是最后一道防线。如何捍卫上海堡垒?一批批青年志愿者自请长缨,成为守卫社区的硬核担当。截至2月16日中午12:00,全市16个团区委共组织28916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2.2万小时。青年志愿者在基层社区担当“第一响应人”,努力当好疫情排查员、青春快递员、防疫宣传员、物资生产员、爱心辅导员、渠道对接员。即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青春战疫人”系列报道,记录这群上海青年如何用志愿心筑牢防疫墙。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图、视频

李依依总算明白了那句鲁迅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她是疫情排查员,需要逐户排查疑似感染者,同时处理着各种琐碎却必须的事情。小区里一共1530户,白天这户不开门,晚上那户刚到家,刚送走捧着手机请求预约口罩的老奶奶,一回头就看到了一个返沪居民需要马上登记。

随着防疫工作的不断深入,从刚开始的门口测温,到来沪人员登记,再到后来的口罩预约,各项工作必须安排得严丝合缝,才能够让排查工作正常运转。排查员们一边忙碌,一边观察,真真切切地在小区中经历着上海或宏大或细微的变化。“遇到困难,只有想办法解决。我们就像是万金油,什么地方都能涂一点。”

8:30——10:00 进行实有人口登记

   早晨工作,从一张表格开始  

连日来,李依依的微信步数以超过2万的数字碾压全场。“基本上都是爬楼爬出来的。”她笑着告诉记者。李依依是北二居民区的一位90后团支部书记,也是两个小区的疫情排查志愿者。

在上海,每个小区的排查工作各有各的画风。这位排查员的早晨,则从一张表格开始。每天8点半,前一天的来沪登记表就需要她及时更新。更新完表格,随后联系返乡人员、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仔细的核查与记录,这些是李依依早上最重要的工作。“最重要的一般都在早上完成,这样比较有效率。”李依依说道。

这些天,她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话和敲门。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观察社区的风吹草动是她的习惯。在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她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焦虑、有的急躁,有的脸上写着防备。

她的工作就是细细地排查每一位住户,查看他们是否返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有无咳嗽发热等症状,有无与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接触等情况。

目前,她一共排查出了70余人。

10:00——12:00 上门逐户排查

  最难的是获取住户的信任  

排查员排查住户,而住户对排查员同样有一道设防。

李依依遇到过一个疑心特别重的住户。这个住户是上海本地人,在他处也有房产,小区里的房子是用来出租的,对方的问题很尖锐:“你们是谁?为什么有我的信息?你们要怎么证明?”无奈,李依依向她出示了社工证,表示只是想要登记一下信息。

结果却依然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谁知道你们这个证是真的还是假的,外面都可以做的。”对方的语气听起来毫不动摇。无奈,她只能带上民警同行,终于获得了住户的信任——3号楼的所有住户终于登记完毕。

“因为大多数住户不在家,但是排查空户一定要谨慎,需要排查员反复多次敲门确认。”李依依说道。

李依依手中有一张表格,那是小区里武汉籍的常住人口地址。为了掌握隔离户的基本情况,她还穿上一次性的防护服,和同事一起上门排查问候,保障隔离户的生活。取得隔离户信任后,排查员还需要帮助居家观察者买菜送菜、上门回收垃圾等,确保居家观察者无后顾之忧。

13:00——16:00 门口站岗测量体温

  返沪高峰一天测了上百人  

匆匆扒了几口饭菜,李依依又继续走上排查岗位。下午1:00,她来到了小区门口,和保安一起站岗测温。

“哎你不要对着我头扫嘛!”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大爷不满地说,“这个也是枪,怎么可以对着头呢。”李依依听后便将额温枪对准了他的手腕,大爷这才点点头:“测手腕就好了嘛。”

小区门口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有出门收取快递的,还有买菜归来的。由于只开一个门,从早到晚都有人在门口聚集。“现在人还算少的。”李依依告诉记者,在返沪高峰那几天,人员出入的量很大,她一个人就测了上百个人的体温。

由于天气寒冷,额温枪有时会被冻得“罢工”,她只好将其揣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修”好仪器后继续工作。

目前,上海1.3万个居民住宅小区,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封闭式管理”,采取了出入口管理措施,如:严控小区出入口数量,加强门岗力量配备,做到人员进入必询问、必登记、必测温。对体温异常的,则按照既定的“全链条处置机制”及时报告、及时移送。

16:00——17:00 发放口罩预约单

  只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预约上口罩  

疫情发生后,口罩成了紧缺物资,很多人都在讨论口罩的购买问题。面对居民的口罩需求,2月2号,全市各居委开展口罩预约登记工作。

李依依觉得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她发现了更大的困难。在预约现场,疫情把人的精神绷得紧紧的。“口罩应该是居委会发的嘛,为什么还要我们自己买?”排队等久了,众人难免有些火气。李依依耐着性子好言相劝,向大家解释耐心解释口罩供不应求的现况,和目前出台的预约规定。

不久,第二批的口罩开始预约。不同的是,这次预约的方式改到了线上。“没办法,我只能再跟他们说一遍规定,无论是哪种方式,我真的希望他们能预约上口罩。”李依依由衷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月2日第一轮预约登记以来,至2月12日预约截止,上海已累计登记5835731户,约占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户数的64.68%,共计发放约2900万个口罩预约凭证。

对于那些预约成功的住户,李依依在拿到预约单后,还需要将单子送到每一户楼下的信箱中,再通过门口的对讲机告知住户:“阿姨,我是居委会的,预约单我给您放在邮箱了,记得拿。”“好的,真是谢谢你呀。”对讲机里传出了感激的话语。

17:00——20:00 加班整理摸排表格

  自制一份密密麻麻的排摸表  

排查工作一开始,她还自制了一张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逐户排查归纳的信息资料:“2019.6 离开不住”“2019.5不住,人在湖北”……小区里一共1530户,外地户籍人员有522人,离沪人员有341人。这是她和居委会花了整整一个礼拜,逐户确认下来的。哪一户什么情况,她是这个小区最清楚的人。

对李依依而言,排摸的工作从表格开始,从表格结束。《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密切接触者登记表》《未返沪人员表》《上海人员登记表》《重点疫区未返沪人员居住环境排查表》……李依依的桌上摞着好几本表格,里面不少数据都需要她同步更新到电脑上。

在略显狭小的办公室里,她随手拿起一张表格,对记者说明:“这是民警发来的数据,上面有列车经过武汉的返沪人员信息,里面虽然有联系方式,但是有很多是打不通的,这需要我们上门进行筛查。”表格上,不少人员都被她用铅笔打了勾,代表已经排查完毕,“还有一些目前联系不上,接下来还是要继续上门排查。”

关上灯,锁上门,李依依在夜色中慢慢向小区外走去。她大多数时间是乘公交车回家的。“现在公交正常运行了,之前是骑电瓶车过来的。”半个月前,上海气温要比现在更低,行驶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冷风呼呼地直往脸上灌。

22:00——第二天7:00 休息与调整

  明天的我依然会出现在岗位上  

“从除夕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天都在做排查,压力非常大。以前跑几户,我会感觉累,但现在我可以一天到晚都在爬楼,最多走了两万多步。”年节期间,大部分人都“闭关在家”,她却终日在这片小区马不停蹄。 

有一次值班到深夜10点,骑着电动车的她看到原本车水马龙的街空无一人,觉得有些吓人,拍了一张照片传到朋友圈,但是又加了一句:“看来大家都很听话,不出门。”

晚上回到家,她总会泡泡脚,按按摩,又酸又麻的小腿肚才能缓解些许。泡着热水,她思想开始放空,忍不住想起了那张还没下单的飞机票。

本来在计划里,她现在应该在泰国,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美食。可是,现实总是充满意外。如今,不计其数的台阶、不断重复的话语是她工作的日常,挨家挨户的走访摸排更是必不可少。为了确保排查到位,她常常晚上才能到家。“现在想想,还好当时没买机票。”李依依对记者说。

脱下社工马甲,李依依只是一个普通的90后,她喜欢奶茶、看剧、吃甜食。下班后,她在家自制“神仙奶茶”,并说:“好喝到没朋友的焦糖奶茶一次就成功!”。她还追完了《想见你》,说满脑子都是《last dance》这首歌;她用面粉做了几只小老鼠汤圆,还突发奇想给它们全部戴上了口罩;看到妈妈在为她做鸡蛋饼,李依依还会发朋友圈猛夸,称她为“万能的妈妈。”

“我们社区工作者不是没有家,职责让我们必须舍小家顾大家,抗击新冠病毒的逆行者,不只有令人敬佩的白衣天使,还有守卫在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定下闹钟,沉沉睡去,明天的李依依依然会准时地出现在她的岗位上。

一份份表格和手中的额温枪就像是她为小区竖起的防疫屏障。她说:“疫情期间,我将尽心排查每一户,每一楼,乃至整个小区,直到通关。”

■Tips:

什么是“疫情排查员”

通常来说,疫情排查员负责协助居委会对社区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排查,对来沪返沪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根据市、区各级职能部门部署要求,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疫情排查工作,重点对社区外来人员、外来车辆进行重点排查,协助做好各类返沪人员信息登记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在社区,排摸工作已经成为了社区干部的日常。排摸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的同时,往往还需要帮助居家观察者买菜送菜、上门回收垃圾等,确保居家观察者无后顾之忧。

以李依依为例,她的工作主要就是排查出每一位住户,查看他们是否返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有无咳嗽发热等症状,有无与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接触等情况。她本人除了负责在门口为进出住户测温,还有发放口罩预约单等工作。在最忙的一天里,她打了250多通电话,为上百位住户测试体温。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图片、视频: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策划:高玲、马鈜、陈诗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