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90后的他今天“火线入党”:希望有一天,能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旗帜
2020-03-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第一时间请战驰援武汉;在武汉前线,90后的他成为“插管冲锋队”的一名队员,多次为危重症患者成功进行气管插管……

新冠肺炎疫情猛然来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这场全体国人参与的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这么一群90后,他们以一言一行追求信仰,用一笔一划写下成长。3月6日,他们在武汉前线火速入党,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的缪晟昊正是此次“火线入党”者之一。而从这一刻起,他身上多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也多了一份责任。

 一线需要我了,我就上! 

抗疫一线,是考验入党初心的大熔炉。

90年出生的缪晟昊长着一张娃娃脸,平时的他更像一名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然而,就在他的身上,却时刻透露出一种坚韧。

今年的元宵节,而对于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着实难忘。晚上10点,缪晟昊接到医院发来的报名通知,要组建一支130多人的医疗队伍驰援武汉。收到通知的那一刻,缪晟昊没丝毫犹豫就报了名。24小时不到,人员集结完毕。“其实早就准备好了,疫情一线需要我了,我就上!”缪晟昊成了科室第一位报名的人。第二天,瑞金医院的这支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立了一支20人的插管小分队,队员来自同济医院及各地支援武汉的麻醉科医生、护士,有着5年麻醉科工作经验的缪晟昊就成了其中一员。这支队伍被称为“插管冲锋队”,队员两人一组,每组12小时待命。

“插管冲锋队”队员,意味着成了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任务更是艰巨。气管插管操作只是十几秒,它容不得差错,因为患者的生死系于一线。

 犹记得插管冲锋队在武汉的第一根管子 

对于缪晟昊而言,在武汉第一根管子让他记忆深刻。那是在应急医疗队的插管小组成立后的第二天,缪晟昊成为这支小分队的插管第一人,因为是第一次,一切特别的小心。当天晚上接到电话后,缪晟昊紧急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已处于浅昏迷状态,氧饱和度仅有70左右,氧饱和度是血液中氧含量的指标,正常人氧饱和度在95%以上。

“当时感觉就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马上建立有创通气。”在和队员眼神交流后,大家一致决定用瑞金麻醉的急插管麻醉诱导用药方案。方案定下来后,缪晟昊就站在患者的头端,一手拿着剪刀,另一手拿着喉镜。麻醉药一起效,剪开患者加压面罩的绷带,赶紧打开口腔。当把患者口腔开以后,缪晟昊心里马上就咯噔了一下,密密麻麻全是干涸的血块和痰液。痰是插管的大敌,因为它会遮蔽视线,让医生无法看到声门。

凭着经验,缪晟昊判断痰下面一点的位置应该就是声门口所在的位置。气管导管伸进去以后。“隔着两层手套,手感没有问题,一个点头,一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把导丝一抽,呼吸机一接。再抬起头,护目镜上已经全身雾气和水。一摸患者胸廓,有起伏,听着监护仪氧饱和的声音蹭蹭往上走,这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 缪晟昊说,瞬间感觉松了一口气,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回过神,背后冰冰凉凉,里面的衣服全湿透了。缪晟昊说,这第一次插管特别重要,成功以后确实让所有冲锋队的队员们有了更大的信心。“每一次紧急插管就好像飞机的紧急迫降,我们要在病人窒息前帮他插入气管导管接上氧气,就如同在飞机坠毁前让它平安着陆。”

 身边的四位老党员对他影响深远 

抗疫前线,为什么会想到“火线入党”?缪晟昊说,“并不是现在才想入党,而是这个念头一直在。”工作中的他,也一直以这个目标为动力。缪晟昊坦言,对他入党影响最大的,是身边的四位老党员。

第一位老党员正是他的父亲,父亲也正是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入了党。“父亲是一位焊接工人,在我小的时候,他几乎很少在家里,经常加班。偶尔我放学回到家,都会见到他满眼通红,皮肤发红。做了医生以后,我才知道,这就是长期照射焊接射线造成的。父亲工人出身,不善言辞,但以身教会我‘敬业’。”

出发那天,在大巴车上,缪晟昊见到了熟悉的面孔——烧伤科张剑主任。张主任和他父亲年纪相仿,瑞金烧伤科的老将,也是缪晟昊这群年轻医生的老师。从他那里学到了“担当”两个字。

“有人问我插管的时候怕不怕,担不担心长时间暴露在患者头端会容易感染。其实,从操作开始的那一刻,脑海里就只有插管程序和操作,所有的不安和恐惧早就抛在脑后了。”缪晟昊说,这让他想起了第三个人——瑞金麻醉科的老党员张富军主任。每一次心脏手术麻醉,张主任都站在患者的头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双眼一刻不停地在手术区和监护仪上切换,因为心脏手术的麻醉风险特别高,麻醉医生不但要会处理问题,更要预判危机,提前处理。而缪晟昊就是站在他的身边,从老师那学会如何进行心脏手术的麻醉,也学会了对患者的那份“责任”。

在武汉前线,缪晟昊所在的这支插管小分队已完成二十余例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无一失手。“这和我们之前在医院接受的近乎严苛的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要提到第四位老党员——瑞金麻醉科罗艳主任。罗主任平时对我要求极其严格,批评起来,就像批评自己孩子一样严厉。她说‘是人都会犯错,但是麻醉医生一定要把自己训练成不会犯错’。出发前,罗艳主任把自己的防护用品全给了我们,她护着我们的时候,也像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是她,教会了我‘认真’两字。”

 希望有一天,能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旗帜 

共产党员,总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缪晟昊说,写入党申请书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地浮现身边这些人,越发觉得充满了力量。

比起身边的这些老党员,缪晟昊始终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很少。“我们这些90后,是在这些60后、70后的老党员的羽翼下长大的。他们或许经历过饥饿和贫乏,但是依然坚守在教育、医护的岗位,他们将守信、正直、善良的价值观教给了我们。跟他们这一代人吃过的苦,以及对国家做出的贡献相比,我们所做的根本就微不足道。”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难免惊慌失措,但总有那些旗帜会屹立不倒。缪晟昊说,他申请加入党组织,他想高举着这面鲜红的旗帜前进,希望终有一天,可以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旗帜。    

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名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的新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党旗,他们不畏生死、不惧挑战,身先士卒、冲在一线,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配得上“共产党员”这个光荣身份,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