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短片《家门》,讲述普通人的抗疫故事
2020-03-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还记得B站UP主实拍的武汉视频吗?在浦东,有一支特别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在这个2月集结。他们辗转26个场地,耗时20余天,用镜头记录了浦东特殊时期普通人的抗疫故事。今天,这部浦东抗疫公益短片《家门》在浦东共青团官方微信“浦东青年”平台首发。

“短片发布后,大家都说这部片子拍得挺感人的,大家都被这些平凡的人感动到了,微信群里很多人这么跟我说,私信也接了好多。”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联系到该片总导演、浦东青联摄影沙龙秘书长闵勇时,他欣慰地说道,疫情过后,团队还想再拍摄一部新片。“就在同样的地方,记录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动的国泰民安、欢声笑语的镜头。”

这部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家门》是如何诞生的呢?

春节期间,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和所有宅在家担忧着疫情发生的人一样,闵勇的这个年过得也并不舒坦。看着逆风而行、奋战一线的天使们,闵勇默默问自己:“我能为一线防疫做些什么?”

2月12日,他叫上了和自己一样热血的好兄弟——专业摄影师唐徐国,摄影爱好者严海峰、陈杰、徐建忠。他们决定,一起做一件此刻摄影人可以做、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记录浦东一线抗疫故事,致敬所有守护城市的平凡英雄!

小范围讨论之后,他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于是,更多的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资深媒体撰稿人常煜华为短片撰写纪录片文案;上音附中学生胡亦皓为短片制作音乐;广告人陈日诚勇挑后期重任;新场创客三哥成了公益短片的艺术指导……在这个微信群中,还有很多80后、90后团干部,他们一起参与头脑风暴,商量确认了短片《家门》的主线。

在这部短片中,记录了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争分夺秒,为武汉转运物资;防护服青年志愿者加班加点,奋战在工厂一线;医护人员出征武汉,大爱无疆;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与病毒争夺时间、转运疑似病人;一家七口全是志愿者,战斗在社区门口;居委、物业工作人员送菜运垃圾忙不停,只愿邻里平安;上海中心志愿者值守门口,用秩序确保安全……每个故事都感动到他们。 

“有一对社区的夫妻,老公要转移疑似病例,老婆在防疫点坚守,两个人一直不能相见,都是战斗在危险的地方,非常的不容易。”闵勇说。

那么,片名为什么要叫《家门》?闵勇解释道:一方面指代家里的门,每个家庭在这场战疫斗争中都是最小的战斗单元;每个人都是一道门,为家园而坚守和等待。另一方面,也取沪语“一家人”之意,希望记录下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努力和守护。

拍摄过程中,摄影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减少聚集。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扛着战斗“武器”,深入一线去记录那些最真实的画面。有时候,被空旷的城市所震撼;但更多的时候,是被人们的坚守感动到流泪。

疫情很残酷,但这座城市的人很温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支公益短片团队。受疫情影响却心系一线的旅行社老总胡晓夏向拍摄团队捐赠了防疫用品;伞业企业老总陈雷龙给拍摄团队捐赠了30件雨具,并为浦东团区委捐赠1000件防护雨衣;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浦东摄影家协会川沙分会会长陈弘提供公益短片素材;仁济医院团委、七院团委也给予了很大支持……而这支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也为周浦、曹路、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捐赠了一万多元的防疫物资。

“记‘疫’这座城市,直到恢复它原本的模样。”能为特殊时期的浦东、为所有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留下珍贵的影像,闵勇和他的团队都觉得非常有意义。正如短片片尾所说:“繁华暂时退却,只为冬去春来,再迎繁华似锦。喧闹暂时隐身,只为云消雾散,再聚欢声笑语!”

>>  对话  <<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拍摄这样一个主题?

闵勇:疫情在春节期间越来越严重,我们看到小区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总想着做一些事情。然后突然就想到要为平凡的人做一些事情,大家都在为防疫作贡献。

记者:这部片子里一共拍摄了几组人物?为什么要选择这几组人物?

闵勇:这部片子里一共出现了10组人物,包括志愿者、外企,还有居委会、物业、公务员,以及医务工作者、警察、城管等等。我们觉得家门都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后来拍着拍着,又觉得有些可以拍进去,最后就有了这样10组人物。

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组人物?

闵勇: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志愿者,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每天排班弄组合,这里面也包括很多外籍志愿者,因为有了志愿者参与进来,居委会和物业各方面的工作压力减轻很多,他们都非常热情,积极地守着门,特别好。

记者:在拍摄的过程当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没有?

闵勇: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挺多困难的。一开始好多企业不让拍,例如防护服的企业,后来跟团委沟通了,才让拍的。然后就是我们自己家里人不同意,觉得不安全,要去拍确诊的地方,还有转运这些,都有危险,所以当时也困扰着我们。

记者:小伙伴之间有没有产生过分歧?

闵勇:我们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没有产生什么分歧,我们拍了很多很多素材,最后剪成3分多钟,很多镜头难以取舍,很纠结。

记者:拍摄中,哪一刻感动到了你们?

闵勇:拍摄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有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24个小时,他们每天都是晚上10点以后甚至半夜才回家。我们虽然拍得比较晚,但是相对来说,我们不用每天这样,他们几乎是每天都这样,让我们非常感动。

记者:疫情结束后,你们有什么打算?

闵勇:疫情结束后,我们就是要努力工作,这也是为浦东作贡献。受疫情影响还是会带来一些压力的,所以接下来还是要努力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