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防控|社区来了“洋女婿”,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看招→
2020-03-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近日来,境外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已连续多天超过国内。社区的情况复杂多变,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服务?

志愿者助力与小语种外国人沟通

社区工作中也会遇到需要用比较生僻的小语种沟通的外国人,这怎么办呢?江浦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给出了答案。前段时间,又一村小区紧急需要俄语翻译志愿者,与一名乌克兰居民沟通,志愿服务中心从接到居民区的翻译“救援”需求起,用了短短9小时,就完成了俄语志愿者的紧急招募、工作协调、内容对接、资料翻译,并圆满完成了这名外国人的信息登记。

近日一大早,两位居民来到又一村居委会,向党总支书记袁斌晖汇报情况:“书记,我们刚看到小区里有个没见过的老外在花园那边,也没带口罩!不知道什么情况?”

一听到小区里有陌生外国人出没,且未戴口罩,刚巡完小区的袁斌晖神经立刻紧张起来。他一边去物业调取视频监控记录,一边向几名居委干部询问是否了解这名外籍人士的情况。

一番沟通后,袁斌晖掌握了这名外国人居住的门栋和楼层,准备上门了解情况,结果发现与这位住户英文沟通存在困难。在向隔壁邻居打听后才知道,这位居民来自乌克兰,名叫杰尼斯,母语是俄语。

无法这位乌克兰人交流,该如何是好?袁斌辉想到向街道发来“求助信号”,希望能通过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紧急寻找一个精通俄语的志愿者担任翻译,与这名外国人进行沟通,完成信息登记工作。

志愿服务中心接到“求助信号”后,第一时间在翻译志愿者群、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群等多处渠道中发出了紧急招募俄语翻译志愿者的信息。仅一个多小时,一名来自复旦大学俄语系的大二学生张子彤“揭榜而来”,她还邀请了她的师姐,复旦大学俄语系大三学生魏昕玥,共同参与这次志愿服务。

反复推敲后,大家制定了详细的“上门”方案:两位志愿者将告知书和登记表翻译成俄语版。接着街道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手机连线翻译志愿者,居委干部在微信群中向志愿者进行中文提问;一名志愿者按照提问内容向杰尼斯进行翻译,另一位志愿者同步在微信群中对杰尼斯回答的问题进行文字翻译,志愿者向杰尼斯朗读俄文版的告知书。

确认了杰尼斯在家后,街道工作人员和袁书记赶紧第二次上门。亲切熟悉的语言,让杰尼斯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他一一回答着志愿者的问题,完成了登记填表等工作。

“云监控”系统做好居家隔离人员防控

3月8日晚上9:00,由大连路居委会主任宛春强、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外语志愿者组成的“四人小组”在小区门口的停车点严阵以待。原来在1小时之前,宛春强就接到已在机场驻扎的街道工作人员的信息:住在大连路居民区的“日本女婿”市川**乘坐“名古屋—上海”的航班回国了。

“我们已经提前上门了解过他的家庭情况,告知了居家医学观察相关责任义务。他的夫人和丈母娘十分配合,主动搬离小区,等待市川先生回来以后,进行居家隔离。”大连路居委会主任宛春强介绍。“做登记、量体温、发放多语种告知书、解释相关的隔离政策是我们必须的流程之一。我们也会马上建立一对一的微信好友关系,在线上给予他后续日常的帮助。”

“我们的防控标准仍然不放松,防控等级不变。”大连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秦珏说:“街道安排每日双人值守,居委落实书记责任制。针对外国居民,我们特别募集不同语种志愿者组成外语志愿者队伍协助攻克语言关,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在收到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要求后,第一时间启动外语翻译志愿者队伍筹建工作:发布一条外语翻译志愿者招募令,成立一支外语翻译志愿者队伍,落实外语翻译志愿者排班表。在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外语翻译志愿者招募令后,24小时内即成立一支16人的线上、线下外语翻译志愿者队伍。同时,落实一张以小时为档的翻译志愿者排班表送抵一线部门,等候前线随时到来的上岗指令。

居委会还给居家隔离的居民家庭配备了“云监控”系统,安装了智能门磁,一旦隔离人员打开家门,这个“远程系统”就会推送警告到“一对一”服务的人员手机上。居民如果有正常需求开门,可以通过二维码,用简单的文字远程报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